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强度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护理人员洗手时间是否合格,分析影响洗手时间的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手卫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设立15个调查条目,分别收集夏季和冬季570人洗手时间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和不影响结果的常量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洗手正确率与学历,工作岗位以及洗手时间成正相关,学历越高,工作岗位任务越轻,洗手时间越长,洗手正确率越高。结论 在完善手卫生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弹性调整岗位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手卫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延伸护理在养老机构卧床老年病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养老机构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接收的60例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眼神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并发症率仅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6.67%,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伸护理 养老机构 老年人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屏气配合法在鼻饲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屏气配合法)和对照组(吞咽配合法),对两组病人鼻饲管插管后的主观舒适度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为76.9%,一次插管成功率达92.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病人在鼻饲管插管过程中选择屏气配合法可以提高舒适度和一次插管成功率。

  • 标签: 口腔 鼻饲 配合方法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宁波市养老机构入住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发展区域性养老事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养老机构88家,应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机构概况、硬件设施、入住情况、内部管理和养老护理服务内容。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宁波市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为21.7%~100%(73.9±21.7)%,影响因素有床位平均费用、养护比、养老护理服务内容得分、是否建立考评制度、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参差不齐,可通过规范管理机制、完善人员配备与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入住率,为老年人老有所依提供更好的服务。

  • 标签: 养老机构 入住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残障老年患者进行Orem自理模式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运动能力(basicactivityofdailyliving,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中开展Orem自理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BADL,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会福利机构 老年患者 OREM自理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妇幼保健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些主要应对策略,包括成立医院感控管理组织机构,完善院感监测制度,规范院感管理,加强手卫生培训,严格规范患者入院管理等。

  • 标签: 新冠肺炎 院感防控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管理工作,分析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阶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比。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前后养老人员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护理风险管理阶段,科室管理水平评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健康管理风险意识评分、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同常规管理阶段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效果更好。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管理 养老机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管理工作,分析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阶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比。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前后养老人员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护理风险管理阶段,科室管理水平评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健康管理风险意识评分、养老护理服务满意率,同常规管理阶段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养老人员投诉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效果更好。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管理 养老机构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才的特点和现状,从而为促进药学人才素质提升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月~2024年2月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我县1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1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0岁以下药学人员占16.00%;40岁以下药学人员占21.67%;30岁以下的青年药学人员占总药学人员比例为65.00%;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药学人员占33.33%;大专学历药学人员占55.00%;中专及以下学历药学人员占6.67%;具有副高、中级职称的药学人员均占 5.00%;具有初级及以下职称的药学人员占 90.00%;进修累计6个月及以下的药学人员占5.00%,95.00%技术人员每年得不到外出培训机会 药学专业49名(81.67%)、中药学专业8名13.33%)、临床药学专业3名(6.67%)。结论 需优化年龄结构,提升药学人员学历、职称,多途径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提高药师队伍素质,以促进我县医院药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药学人才 药物制剂 继续教育
  • 简介: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她们提供的服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体现护理学科价值的同时,还体现着医院价值和信誉,是医院赢得社会信赖的基础之一。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护理人员却长期短缺,一方面影响了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加重了在职护士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在需要大批技术娴熟且稳定的护理队伍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式下,护理人员的流动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护理队伍的极不稳定性,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如何使护理队伍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护理质量可以得到可持续性的改进,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护理队伍稳定性,现做出如下分析。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公共卫生机构护理管理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完善对策。方法采用质性研究设计,以三角交叉检视法,对某市公共卫生机构144名疾病控制中心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消毒隔离、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使用的注意事项、医疗废物处置、职业防护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结果消毒隔离知晓率为79.8%;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注意事项知晓率为44.5%;医疗废物处置知晓率为59.1%;职业防护知晓率为37.5%。结论公共卫生机构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薄,对相关制度执行力差。公共卫生机构应设立护理督察机构,加强护理人员疾病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制度执行力,有效控制隐性医源性感染,保障人民健康。

  • 标签: 公共卫生机构 护理管理 医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针对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当中产生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次课题研究的时间在2018年到2020年间,以实际选取的方式进入养老机构进行生活的老年人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量为120名对他们的基本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从整体的情况来看,研究组老年人的血压控制效果相对较好,血糖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组的老年人。从住院疗养率的角度分析可发现研究组老年人的相关指标当中的数据相对较低。从护理满意度的角度分析,可发现研究组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67%,常规组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为71.19%。结论:为老年人进行管理及护理操作时,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医养结合护理操作,能够整体提高老年人的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效果,提高他们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服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养老机构护理过程中,进行叙事护理,能否提高护理员的共情能力。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25例在养老机构接受护理的老年人,划入实验对照两个组别,实验组12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叙事护理,从护理护理质量、共情能力以及心理状态改善方面进行对照。结果 在各方面比较中,实验组均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应用标叙事护理效果是好于基础护理的(P<0.05)。结论:应用叙事护理后,护理员共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叙事护理 养老机构 护理员 共情能力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某福利机构选择孤残儿童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参照组,120例,提供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儿童各项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儿童的SAS、SDS都要优于参照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更低,可展现出更高的护理依从性,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心理健康,不良行为会大幅度减少,整体护理依从性会显著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机构孤残儿童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长期护理机构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入组患者均为2019年4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之后,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3名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另外43名患者则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音乐疗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后,睡眠质量评分为(79.61±2.54)分,优于对照组的(62.73±2.13)分。观察组总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前的72.09%。结论: 音乐疗法对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音乐疗法 老年痴呆患者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3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以及空巢、独老家庭数目的增加,“养老”成为摆在政府和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机构养老或将成为未来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的机构养老由于起步较晚,现仍处于初步阶段,且养老机构正面临着供不应求和入住率低的双重矛盾。本文综述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入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促进机构养老的发展,真正做到健康养老。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机构 入住意愿 影响因素
  • 作者: 陈雪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相关因素的调查以及分析。方法:选取吉林以及长春两地区410名养老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DS(社会孤独问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后发现,老年人均存在孤独感,同时对比男性以及女性之间孤独感通过比较差异显著、老年人群是否丧偶经比较存在差异、对比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们应对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重视,从而使老年人可以享受幸福。
  • 简介:摘要: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之源,做好“感控”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底线,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近几年,我国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基层卫生机构所担负的医疗工作越来越多,医院感染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但是,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目前的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基层医院 感染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高等级输液管理应用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情绪状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时间段进行研究,选择该时段100名患者,根据开展前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设置50名患者。对照组选择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选择高等级输液管理,对最终的用药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比较两组的患者信息核对错误发生率、剂量错误、重复用药、输液渗出等发生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不如实验组,统计数值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级输液管理在静脉用药患者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中进行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率。

  • 标签: 高等级输液管理 用药安全性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