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是根治肾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肾肿瘤得以早期发现~([1])。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T1期肾癌采用肾部分切除~([2])。目前,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nephronsparingsurgery,NSS)正逐渐推广应用于肾癌的治疗。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 后腹腔镜 外科护理 快速康复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而行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的下腔静脉癌栓取出+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泌尿系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实性占位2.4cm×1.9cm,考虑膀胱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右上壁结节状软组织影,大小约2.0cm×1.8cm,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部分异型性尿路上皮细胞。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大小约2cm菜花样肿物,表面有钙化,基底宽。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 术后肿瘤复发 黏膜下注射 膀胱灌注 沙培林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前,对于进展性表浅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例如,T1G3的膀胱肿瘤虽然被分类为“表浅性”肿瘤,但其生物学特性与肌层浸润性肿瘤(T2及以上)相同。甚至即使予以密切的监测及密集的膀胱内治疗,仍有53%的患者出现肌层浸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死于此病。

  • 标签: 肿瘤疗效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浅表性 膀胱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治疗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包膜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均无明显诱因出现患侧腰部胀痛不适,无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病史。经B超及增强CT显像检查明确诊断为肾包膜下积液。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肾包膜切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2月(6~18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后腹腔镜下肾包膜切除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 后腹腔镜 肾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肾周脂肪厚度在预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由本中心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的LPN90例,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肿瘤大小、R.E.N.E.L.评分等)统计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测量的肾周脂肪厚度与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中术前影像学资料完善的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43.93±60.11)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4.44±7.68)min。84例中23例(27.4%)在术后30d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ClaveinⅠ-Ⅱ级并发症共17例(20.7%),6例(6.7%)为Ⅲ~Ⅳ级并发症,无Ⅴ级并发症发生。肾周脂肪厚度于不同手术时间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广义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肾周脂肪厚度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非LPN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周脂肪厚度对于预测LPN手术时间具有价值,对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周脂肪 手术时间 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PKEP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前列腺重量PKEP组[(60.5±3.4)g]明显多于PKRP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KEP可安全、有效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低流量麻醉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低流量麻醉在此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安全.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肾癌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5L/min,B组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充气后及拔管前的生命体征,抽取各时段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各时段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测量围麻醉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吸入七氟烷的容量.结果A、B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位时间内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患者.

  • 标签: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腹腔镜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术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自1991年Schuessler行第1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以来[1],随着前列腺及盆底解剖结构进一步清晰及手术技巧的改进,该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LRP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即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是如此。LRP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前列腺背侧血管复合体的处理、膀胱颈和尿道的分离与识别等。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prostatectomy 缝合技术 局限性前列腺癌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憩室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3D腹腔镜
  •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与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癌 代谢综合征 病理 GLEASON评分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手术入路包括经会阴、经耻骨后、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我们在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手术经验与心得,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化和调整,将其归纳为三孔六步法,本文将简要回顾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并对三孔六步法的手术步骤及技术要点进行具体介绍。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 三孔法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经直肠超声系统(TRUS),将这种装置与达芬奇手术装置结合,实现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ALRP)中的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手术过程中,首先人工行TRUS提供清晰的前列腺图像并作为参照,在近距离治疗稳定器的辅助下调整其入直肠的角度和深度,再通过机械臂将超声装置与达芬奇机器人固定,使TRUS成像平面可以在者的控制下跟踪达芬奇手术装置,实现TRUS的自动旋转,在中为手术医师提供实时的超声图像引导,更好的跟踪监测中关键性阶段和步骤。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超声实时引导 机器人辅助 超声系统 腹腔镜 直肠
  • 简介: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骨转移倾向。目前,国际和国内指南建议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全身系统性治疗,不推荐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前列腺放疗在内的局部治疗。近年依据美国SEER数据库和德国慕尼黑癌症登记的研究显示原发灶减瘤手术结合系统治疗可以使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原发灶减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展至中晚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是CKD进展导致肾脏产生的1,25(OH)2D3分泌不足,导致低钙、高磷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导致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增高,SHPT患者不仅表现为钙磷代谢紊乱、转移性钙化,还会导致骨骼、关节疼痛、骨骼畸形(如退缩人综合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肾脏病患者 PARATHYROID 转移性钙化 钙磷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