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DRG进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统计住院病案首页存在的缺陷问题,分析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然后再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对比两个年度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缺陷率及两个年度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结果:2019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缺陷率为9.80%,低于2018年的19.80%。(P<0.05),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为97.60,明显高于2018度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结论:应用DRG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医保DRG 病案首页 编码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DRG进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统计住院病案首页存在的缺陷问题,分析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然后再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病案500份,对比两个年度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缺陷率及两个年度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结果:2019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缺陷率为9.80%,低于2018年的19.80%。(P<0.05),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为97.60,明显高于2018度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评分。结论:应用DRG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医保DRG 病案首页 编码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病案疾病编码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编码错误90例病案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错误编码原因及类型,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90例病案资料错误编码类型为主要诊断选择编码、肿瘤编码、疑难杂症编码、合并症编码;90例病案资料编码错误原因为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主要诊断表述不明确、格式填写错误、编码人员专业技能较弱、编码字库不全等。结论:临床应根据主要诊断选择编码、肿瘤编码、疑难杂症编码、合并症编码等方面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案 疾病编码 干预对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疾病编码人员在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分别在运用疾病编码人员前(2020年1月~12月)与运用后(2021年1月~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各选取400例)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共800例)。比较运用疾病编码人员前后的病案首页质量不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的病案首页质量问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疾病编码人员能够减少病案首页质量问题发生,有效提高病案首页质量。

  • 标签: 疾病编码人员 病案首页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静脉采血中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对于临床采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进门诊以及体检中心的24名护士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依据。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24名护士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两组人数相等均为12人。对比组护士在进行临床近静脉采血时,采取常规的流程进行采血。而研究组护士在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结果 采血前采取采血管预置顺序编码进行采血干预的研究组护士,其采血时间、标本执行正确率以及工作效率均优于对比组护士(P

  • 标签: 静脉采血管 预置顺序编码 临床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病案疾病编码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编码错误90例病案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错误编码原因及类型,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90例病案资料错误编码类型为主要诊断选择编码、肿瘤编码、疑难杂症编码、合并症编码;90例病案资料编码错误原因为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主要诊断表述不明确、格式填写错误、编码人员专业技能较弱、编码字库不全等。结论:临床应根据主要诊断选择编码、肿瘤编码、疑难杂症编码、合并症编码等方面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案 疾病编码 干预对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索差异表达的lncRNA与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间的联系,分析Treg相关lncRNA与SLE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预测lncRNA调节Treg分化发育的机制,为SLE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取9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提取PBMCs,用全转录组测序分析PBMCs的lncRNA表达谱,以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lncRNA与Treg数的相关性,以及Treg相关lncRNA与SLE患者SLEDAI评分、ESR、C3、C4之间的相关性,用miRcode和Targetscan数据库及共表达网络预测Treg相关lncRNA的靶向基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有240个差异表达lncRNA,包括134个高表达的lncRNA(P<0.05),106个低表达的lncRNA(P<0.05),其中ANKRD44-AS1(r=0.74,P=0.022)、LINC00200(r=0.70,P=0.037)、AP001363.2(r=0.78,P=0.014)、LINC02824(r=0.79,P=0.011)的表达量与外周血Treg数目呈正相关,AP000640.1(r=-0.72,P=0.028)、AC124248.1(r=-0.77,P=0.016)、LINC00482(r=-0.83,P=0.005)、MIR503HG(r=-0.96,P<0.001)的表达量与外周血Treg数目呈负相关,在这8种Treg相关lncRNA中,LINC00482(r=-0.73,P<0.05)、MIR503HG(r=-0.76,P<0.05)的表达量与C3呈负相关。与Treg相关的LINC00200、ANKRD44-AS1、AP000640.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或反式调控机制调控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脂酶D1(PLD1)、单一顺式结构蛋白X(HOPX)、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的表达,进而调控Treg的分化发育。结论SLE患者lnc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表达的lncRNA与SLE患者Treg数量和功能异常有关,并且Treg相关lncRNA与SLE疾病活动相关,其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或反式调控机制影响STAT5、PLD1、HOPX、RUNX3的表达,调节Treg功能,参与SLE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RNA,长链非编码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LncRNA MX1对大鼠雪旺细胞迁移、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0 d(T0)、3 d(T1)、7 d(T2)和14 d(T3)4组,每组6只,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0、3、7、14天取相应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的残端组织提取RNA,制备RNA基因芯片进行Heatmap聚类分析,筛选出各个时间点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选择其中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LncRNA MX1。培养iCell-r030大鼠雪旺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siRNA组)和LncRNA MX1 siRNA组(siRNA-MX1组),使用相应试剂进行转染。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组雪旺细胞的LncRNA MX1mRNA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检测雪旺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各组大鼠均造模成功,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LncRNA差异基因Heatmap聚类分析的热图显示,与T0组比:T1组共3 066个LncRNA基因发生差异性表达,其中1 634个LncRNA基因表达上调,1 432个LncRNA基因表达下调;T2组共2 498个LncRNA基因发生差异性表达,其中1 634个LncRNA基因表达上调,864个LncRNA基因表达下调;T3组3 567个LncRNA基因发生差异性表达,其中有1 643个LncRNA基因表达上调,1 924个 LncRNA基因表达下调。各组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中LncRNA MX1的差异倍数数值较大,差异表达显著。大鼠雪旺细胞qRT-PCR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MX1 siRNA后,siRNA-MX1组LncRNA MX1的相对表达量为1.0±0.2,低于对照组的2.3±0.2和siRNA组的2.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7,P<0.001);而对照组和siRN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迁移、增殖试验结果显示,siRNA-MX1组细胞迁移数量为(24.1±4.2)个、EDU阳性细胞与DAPI阳性细胞的比率为27.5%±2.8%,低于对照组的(50.3±7.8)个、44.1%±7.2%和siRNA组的(49.2±6.2)个、41.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15、121.26,P值均<0.001);而对照组和siRN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LncRNA MX1差异表达显著,下调LncRNA MX1在大鼠雪旺细胞中的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增殖能力。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MX1 雪旺细胞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层面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并起到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在胃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lncRNA在胃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标记,生物学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致癌物质。砷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分布于肝、肾、肺以及皮肤中,并对其造成损伤。而非编码RNA与砷所致神经系统紊乱、细胞坏死、生殖毒性和癌变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环状RNA(circRNAs)在砷诱导的各种疾病中的网络调控已成为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科研成果,对miRNAs、lncRNAs和circRNAs在砷毒性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砷中毒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 标签: 砷中毒 微RNAs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垃圾编码存在于死因监测数据库中,会降低死因统计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卫生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们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死因数据库中垃圾编码的特点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了专家咨询、按比例分配、利用死因链信息、建立统计方程等多种再分配垃圾编码的途径。本文对于目前常见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应用场景的局限性进行了梳理和比较,从而为提高中国死因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思路。

  • 标签: 垃圾编码 再分配 死因数据 综述
  • 简介:摘要继发性损伤是决定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干预措施发生疗效的关键,因此探明继发性损伤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价值。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核苷酸,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能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再生、神经修复和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从而影响到颅脑创伤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因此,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长链非编码RNA对颅脑创伤后的损伤调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颅脑创伤 继发性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MIAT作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明星分子之一,其异常表达存在于不同的肿瘤中,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鼻咽癌和喉癌等。与其他lncRNA一样,MIAT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巨大,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MIAT在头颈肿瘤发展中的异常表达、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头颈部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被认为是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卒中后排名第三的循环系统致死性疾病,目前仍缺乏一种有效的无创生物标志物评估其发生风险。许多研究证明非编码RNA在调控表观遗传、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与VTE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在VTE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生物标志物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068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2015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病理确诊的皮肤黑素瘤患者21例,采用定量PCR(qPCR)检测其黑素瘤组织与相邻癌旁组织中lncRNA 068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在A375细胞中过表达或敲降lncRNA 068,过表达实验分为LV-GFP组和LV-lncRNA 068组,低表达实验分为LV-LacZ shRNA组和LV-lncRNA 068 shRNA组,其中LV-GFP组和LV-LacZ shRNA组均作为对照;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降lncRNA 068对A375细胞迁移的影响,EdU细胞增殖实验和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比例及细胞活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过表达或敲降lncRNA 068对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将各组慢病毒转染的A375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腋窝,每3天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30 d后处死所有裸鼠,切除肿瘤组织并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将培养的B16F10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和足部皮下构建B16F10移植瘤模型,2周后处死裸鼠,q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B16F10移植瘤及癌旁组织中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及IKK/P6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间不同时间点肿瘤体积及质量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qPCR显示,人黑素瘤组织及裸鼠B16F10移植瘤组织中lncRNA 068相对表达量(0.414 ± 0.109、0.717 ± 0.041)均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1.050 ± 0.103、1.011 ± 0.023,t = 19.48、10.83,均P < 0.001)。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均显示,LV-lncRNA 068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LV-GFP组(均P < 0.01),而LV-lncRNA 068 shRNA组明显强于LV-LacZ shRNA组(均P < 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LV-GFP组相比,LV-lncRNA 068组E钙黏蛋白荧光强度增强,而N钙黏蛋白荧光强度减弱(均P < 0.001);与LV-LacZ shRNA组相比,LV-lncRNA 068 shRNA组E钙黏蛋白荧光强度减弱,而N钙黏蛋白荧光强度增强(均P < 0.05)。体内裸鼠成瘤实验显示,过表达组与敲降组黑素瘤的体积、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q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LV-lncRNA 068组A375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0、紧密连接蛋白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LV-GFP组(均P < 0.05),而LV-lncRNA 068 shRNA组IL-10、紧密连接蛋白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LV-LacZ shRNA组(均P < 0.05)。B16F10黑素瘤组织中IL-10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 < 0.01),而IL-6、TNF- α mRNA表达及p-P65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 < 0.001),p-IKK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1)。结论LncRNA 068过表达可抑制黑素瘤细胞A375的迁移,并可能通过抑制IKK/P65信号通路影响炎症的发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 标签: 黑色素瘤 细胞迁移分析 上皮-间质转化 模型,动物 A375细胞 LncRNA 068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本文以口腔颌面部颞颌区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从解剖部位和疾病性质两方面,分析了颞颌部的不同名称解剖部位之间的差异,反映了ICD-10编码中颌面部解剖部位分类有待扩展,分析了颞颌关节疾病的种类和ICD-10中的归类问题,说明了解剖部位的细分对病种统计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 标签: 国际疾病分类 口腔颌面部 颞颌 疾病诊断相关组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良性但又具有一定侵袭性的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的相关研究证实,它与瘢痕疙瘩的发生也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lncRNA和瘢痕疙瘩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的各项关系,lncRNA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过量形成、细胞微环境、细胞迁移等过程的关系,瘢痕疙瘩形成、增殖、侵袭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长链非编码 RNA 微环境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膀胱癌(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下载BLCA的lncRNA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利用单因素Cox回归评估每个lnc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将经多重比较校正P值<0.01的lncRNA作为候选预测变量,再在训练队列中通过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逐步Cox回归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同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该模型。统计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tROC)曲线下面积以及Harrel C指数。并将患者预测模型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建立基于13个lncRNA的BLCA预后模型,其中LINC01465、ARHGAP5-AS1、ZFHX4-AS1、MAFG-AS1为预后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32、0.16、0.06、0.20),其余为保护因素(β值均<0);该预测模型在完整队列中第1年、第3年、第5年OS的t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82、0.80,Harrell C指数为0.74。校正包括年龄和肿瘤分期在内的混杂因素发现,该模型风险评分为BLCA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风险比为4.05,P<0.001)。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显示,高风险组年龄较低风险组年龄大(70.0 岁>66.1岁,P<0.001)、非乳突型患者较多[74.2%(147/202)比61.2%(123/202),P=0.005]、高分期患者较多[Ⅳ期患者为37.6%(76/202)比28.0%(56/202),P<0.001]、高级别肿瘤较多[98.0%(198/202)比92.0%(183/202),P=0.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13个lncRNA的膀胱癌预后模型,该模型可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咨询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膀胱癌 长链非编码RNA 总体生存率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品管圈在提高主要诊断ICD编码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未采取品管圈管理的1000份住院病案首页以及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采取了品管圈管理的1000份住院病案首页为对象,对实施品管圈前后的主要诊断ICD编码正确率以及错误率进行对比。结果 改善后主要诊断ICD编码正确率高于改善前,错误率低于改善前,数据采取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结论 采取品管圈的管理措施能对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ICD编码的错误率进行降低,提升住院病案首页编码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诊断 ICD编码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DCA在提高病案首页疾病和手术编码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分别在运用PDCA前(2021年1月~6月)与运用后(2021年7月~12月)选取200份病案(共4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2组的病案首页疾病与手术编码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的病案首页疾病与手术编码准确率分别为98.50%、98.00%,高于对照组的93.00%、91.50%(P<0.05)。结论 通过开展PDCA管理活动,能够提高病案首页疾病与手术编码的准确率。

  • 标签: 病案首页 PDCA 疾病编码 手术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