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眼用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PVA-124(聚乙烯醇)为主要基质制成眼用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含量,测定波长为482nm。结果罗红霉素线性范围为15~60mg/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00%,相对标准偏差(RSD)=1.91%,眼用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采用辅料少,工艺简单,适用于医院制剂。

  • 标签: 罗红霉素 眼用凝胶
  • 简介:患者男,25岁,战士。因脚气感染口服罗红霉素片0.2g,每日三次,3d后出现散在头发脱落,呈小斑片状,并范围逐渐扩大,无明显不适症状。经口服黄芪颗粒、活血通脉胶囊、阿塞松片、转移因子胶囊、甲状腺片等药物,外用达霖森搽剂等综合治疗,一月后脱落头发开始生长,半年后基本恢复。两年后因外伤感染再次使用罗红霉素,又出现头发脱落,从头顶向四周扩散,逐渐加重,头发大面积脱落,再次综合治疗,半年后长出新发。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等综合治疗 头发脱落 脱发 活血通脉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左手伤口感染口服红霉素肠溶片0.375g,约半小时后,感呼吸不畅,声音发哑,并逐渐加重,立即大流量吸氧,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查体:乃7.6℃,P140次/min,R40次/min,双肺闻及湿罗音,呼吸困难,呈端坐位,三凹征明显。专科检查可见会厌水肿、双侧声带充血水肿明显,活动受限,声门裂变窄。约5min后,症状未见缓解,随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静注地塞米松20mm+GS3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氨茶碱0.25g等药物。30min后呼吸困难好转,缺氧症状改善,2h后病情稳定,经连续6d应用抗组织胺、抗过敏等药物,会厌、声带区恢复正常,一周后出院。

  • 标签: 红霉素肠溶片 急性喉水肿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 呼吸困难 症状改善
  • 简介:摘要罗红霉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是极其重要的,罗红霉素是一种对酸较为稳定的可口服的大环内脂类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来源于法国,相继在瑞士以及丹麦投放到市场中使用,罗红霉素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是极为形似的,但是国红霉素的半衰期是极长的,而且血药的浓度也较高,吸收较好,维持的时间也较长。我国有许多的研究人员对于罗红霉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一定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 标签: 罗红霉素 药理 临床分析
  • 简介:小鼠口服地红霉素200mg/kg在给药后30分钟和60分钟测定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小鼠自主活动和小鼠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均无明显影响;小鼠口服地红霉素650mg/kg在给药后30分钟测定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主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戊巴比妥钠可产生协同作用,给药后60分钟测定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主活动、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则无明显影响,表明给子地红霉素200mg/kg(相当于拟临床人用量的3倍)对中柩神经系统无明显兴奋和抑

  • 标签: 地红霉素 一般药理 戊巴比妥钠 阈下催眠剂量 自主活动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年龄分布、过敏史以及药物停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者三类药物后,最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肠道反应。60岁以上的病人,其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15到59岁间病人,其使用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这三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后,有的病人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应加以重视。

  • 标签: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0例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10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择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患者 23例作为 A组,另选取同期发生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 23例患者作为 B组。对比 2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分级情况。结果: 1级、 2级不良反应 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B组 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组,两者差异明显( P< 0.05)。 A组与 B组皮疹、肠胃不适、肝胆反应及中枢神经受损等不良反应症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级程度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重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近期接诊的1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1例)患儿单一实施阿奇霉素治疗,B组(72例)患儿实施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联合治疗,就组间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治疗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80.28%(P<0.05);在退热、止咳及住院时间方面比对,B组同样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时,对其实施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联合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0例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开展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2月,将我院92例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为参照组行阿奇霉素药物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咳嗽症状消失实现时间、退热实现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实现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咳嗽症状消失实现时间、退热实现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实现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实施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药物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参照组(n=42)与联合组(n=42)。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组进行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对比,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喂养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不耐受治疗情况,分析琥乙红霉素的药物特性和临床评价。方法48例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4组别,其中治疗组24例。分别用小剂量红霉素针剂,每次3~5mg/(kg#d)加入5%~10%萄葡糖注射。结论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方面,小剂量红霉素具有有良好疗效。体现出琥乙红霉素来更好的药物特性。

  • 标签: 琥乙红霉素 药物特点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腹泻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相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提高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副作用比较少,安全性好。

  • 标签: 红霉素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岛津ODSC18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65mol·L^-1的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7.2)(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在0.5~4m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1%(n=5)。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琥乙红霉素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罗红霉素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预胶化淀粉(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B),泊洛沙姆(C)分别为80mg,40mg,3mg,3批优化处方的样品,以及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结论罗红霉素片优化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被仿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正交设计 处方工艺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用C18枉,以磷酸盐缓冲液(pH6.O)-乙腈-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进样浓度在0.5~4mg/ml范围内与主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9%;重复进样RSD=0.6%(n=5)。结论:本法用于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 标签: HPLC法 罗红霉素胶囊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大环内酯类
  • 简介:摘要红霉素是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病例,与氨茶碱,卡马西平、地高辛、华法令、口服避孕药、环孢素合用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应适当调整剂量。

  • 标签: 红霉素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