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将270例急性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肢周围静脉给药组,90例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药,给予NS250ml+纤溶酶300u,输液速度45~50滴/每分,2小时内输完;B组患肢足背静脉快速给药组,90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给药,在踝关节上5cm处阻断浅静脉后,以45~50滴/每分输入,2小时内输完;C组患肢足背静脉匀速给药组,90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给药,在踝关节上5cm处阻断浅静脉后匀速泵入,12小时输完。三组患者均使用NS250ml+纤溶酶300u,均配合在另一侧上肢周围静脉输入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治疗。用药一周后比较3组患者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结果B、C两组消肿率及溶栓率优于A组,P<0.05;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方式效果更为迅速;给药速度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B组与C组消肿率及溶栓率无差异,P>0.05。结论局部加压溶栓和快速给药治疗下肢静脉形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减轻病人由于输液时间过长带来的不适感,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给药途径 给药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0月14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4—6天后患者下肢肿痛消失,未发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静脉是老年妇科疾病术后危险并发症之一,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确保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96例下肢静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行常规介入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介入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中的作用疗效。方法选取1年来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当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附加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在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经过一个住院治疗周期后,观察两个组别患者静脉发生情况,借此讨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中的作用效果。结果两个组别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静脉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1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比较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天内起效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药物。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疏血通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628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45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对照组273患者3例发生下肢静脉。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发生。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05-20010年静脉形成发生率高达34%,DVT{静脉}成为下肢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2年采用气压泵预防静脉形成,效果显著。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17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气压泵预防DVT。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53人中发生DVT者仅6人。结论结论如下应用气压泵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促进静脉液和淋巴液循环,并取得充分按摩效果,对预防静脉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气压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监测在下肢静脉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聚体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聚体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动态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腹部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患者320例,其中16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另外160例设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及认可感,能够有效减少腹部术后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手术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践,观察前列地尔针加低分子肝素针联合治疗下肢静脉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所诊断的100例患者,并按照11的比例将它们划分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对照组(A组)只提供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次,一天两次,一个疗程为10天;实验组(B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患者注射前列地尔针10μg的静脉滴注,一个疗程15天。在详细的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结果实验组增加了最大的行走和没有疼痛的行走的距离,极大地改善了AB1指标。结论前列地尔针加低分子肝素针联合治疗下肢静脉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地尔针 低分子肝素针 联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患者长期卧床导致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出现静脉的有20例,经过护理的加强评估,密切做好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没有发生静脉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中均在不同的时间内取得康复治疗。结论静脉的形成是神经外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形成静脉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做好相关护理,可以减少静脉的发展,有利于病情恢复。

  • 标签: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措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其术后血栓出现情况。结果共发生1例下肢静脉,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康复出院。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下肢静脉不易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方法26例可疑下肢静脉患者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21例确诊为下肢静脉,3例伴大隐静脉,5例静脉无异常声像,左下肢发病13例,右下肢发病5例。双下肢发病3例。随访患者伴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方便、无创、准确率高的优势,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可反复的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

  • 标签: 彩色多谱勒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超声声像图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静脉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为临床上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静脉发生的比较χ2=5.2105(p=0.0225),总并发症比较χ2=3.9600(p=0.0466),护理满意度比较χ2=4.9551(p=0.0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术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术后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LEDVT发生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中重度LEDVT发生率(18.0%)显著高于实验组(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关节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降低静脉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