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和探讨静脉的诊断治疗进展。方法总结深静脉的诊断标准并进行评价,总结深静脉的治疗进展,最后讨论血栓形成风险评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结果静脉疾病严重但可以治疗,目前实验室检查主要集中在d-二聚体的检测上,治疗方法主要有肝素治疗(现在逐渐被低分子肝素代替),另外,最新开发的具有靶向作用的最新开发的新型抗凝药物对治疗静脉具有优秀的临床作用效果,最后抗凝治疗,静脉的溶栓治疗都标志着临床上对静脉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结论除了常规的静脉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还应该注意到运动对静脉的影响和运动对静脉后的恢复。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诊断治疗 d-二聚体 低分子肝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颈静脉下肢静脉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静脉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行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结果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能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经颈静脉下肢静脉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静脉患者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术前、术后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深静脉植管溶栓法 下腔静脉滤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肢静脉(DVT)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进行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的总结。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1月DVT患者28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与程度。对所有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采用导管溶栓、扩张球囊破栓。若球囊对狭窄部扩张疗效较差者,则植入支架,3例髂总静脉植入支架。对髂、股静脉开口闭塞者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根据溶栓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如团注、滴注和双路法。结果28例滤器放置成功率位100%,留置导管时间为3-8天,平均为6天。治愈为22例,有效为6例。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是外利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死亡率很高。1下肢静脉形成,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疾患,常发生在高龄病人术后及康复的过程中,此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30%~50%。2近年来,对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其诱发因索、风险人群预测、预防及在临床护理中的处置方法。

  • 标签: 术后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患者实行一般护理、患肢护理、抗凝溶栓治疗时的护理和观察、预防肺栓塞的观察等几项措施;在患者出院时给予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13例经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起到了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的作用。

  • 标签: 患者 术后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静脉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7例确诊为下肢静脉的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活血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化验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四项,治疗前后行血管彩超检查,症状对比,评估疗效。结论采用以尿激酶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简便。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l)检测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03月在本院确诊为下肢静脉115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观察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结果超声检测下肢静脉110例,其中双侧14例,单侧96例,左侧92条,右侧32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诊断下肢静脉形成、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利用多种超声技术综合对下肢静脉(DVT)患者计分,初步探讨量化评分方式在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70例DVT患者共计70条血管分对照组(A组)36条和研究组(B组)34条,A组采用传统方式即多种超声综合诊断、评价DVT,不进行量化评分,B组依据各不同检测方式的结果情况分为0、1、2分值,总计各分值作为评价结果,两组均行常规溶栓治疗,28d后,B组中治疗效果未达3级但评分值降低者,延长溶栓周期。结果3个月后,统计阻塞血管3级开通共计23例,A组8例(22.2%),B组15例(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级+2级总数作为总有效率统计,A组17例(47.2%),B组19例(5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种超声成像计分方式可定量评价DVT,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评分变化,可动态、客观、前瞻性提供DVT病情,对于评分减低病例适当延长溶栓治疗周期,可提高DVT病例的3级再通率,但对总体有效率无明显提高。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量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卧床病人静脉(DVT)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卧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肌肉按摩,加穿弹性压力袜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DVT发生率对照组23.3%,预防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1.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可基本控制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对脑卒中卧床病人的致命威胁。

  • 标签: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下肢静脉患者病例护理资料。结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结论给予下肢静脉患者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及预防医疗纠纷。

  • 标签: 下肢 静脉 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9例下肢静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措施。结果59例患者经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我科采取的各项前瞻性护理,有效地促进了下肢静脉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瞻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指导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DVT)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顾性分析病例20例,1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1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患者通过循证护理方法的指导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预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股骨干骨折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手术。我科为使患者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针对不同情况精心制定个性化练习计划,并争取患者的合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肢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方法对我科31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4.5%,好转率为62.8%。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对下肢静脉患者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