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结合依诺肝素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7月我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 46例采用 A、 B、 A、 B组。每组 2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垫床、注射依诺肝素、消肿等处理,待病情许可后择期手术治疗。 A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静脉治疗, B组患者入院后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足底静脉泵治疗。取患肢肿胀程度、各组张力性水疱发生例数及术前 B超静脉发生率对比。结果 在患肢肿胀程度及张力性水疱方面加用足底静脉泵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可有效减低患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抗凝 依诺肝素 小腿 -足底静脉泵
  • 简介:摘要:目的 就 EICU 收治患者出现静脉的相关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EICU 于 2018 年 10 月 ~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增加了静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此类患者出现静脉的原因包括长期卧床、心肺衰竭、肌肉松弛药物作用等。但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的几率较低,且满意度较高。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EICU 接收的患者采取静脉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EICU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 DVT )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3 月至 20 20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怀疑为 DVT 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血栓情况。结果  83 例患者诊断为 DVT ,其中急性血栓 49 例,亚急性血栓 27 例,慢性血栓 7 例;左侧 48 例,右侧 35 例,无双下肢受累。血栓发生在髂静脉 3 例,股静脉 30 例,腘静脉 21 例,小腿静脉 15 例,下肢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 14 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 DVT 的具体情况,具有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信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在临床中,下肢静脉属于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患病以后患者会出现活动能力受限的情况,因此加强下肢静脉患者的有效护理尤为重要, 下肢静脉形成 尿激酶溶栓治疗 ,在血管外科诊疗和护理中,它属于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该文主要讨论下肢静脉的溶栓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下肢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进行预防的效果。方法:将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数据库中进行资料抽选,纳入 46例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 ,按照 Excel中公式表格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 23。 对照组选择常规医疗配合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加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案进行下肢静脉预防,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应用护理敏感指标进行质量控制,能够强化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临床上可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下肢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实施心得。方法:将我院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8月的 78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策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针对性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度;患肢肿胀、活动障碍以及淤血、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护理前后下肢静脉流平均速度、 PT以及 APTT;下肢静脉治愈率。 结果:针对性护理对策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 0.05。针对性护理对策组下肢静脉流平均速度、 PT以及 APTT、患肢肿胀、活动障碍以及淤血、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下肢静脉治愈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有优势, P< 0.05。 结论: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效果确切,可促使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增加下肢静脉流速度,加速患者症状消失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实施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80例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更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2.50%(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7.50%,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5.0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等并发症,建议在胃肠外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情况及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一周手术治疗后,评估所有患者的伤情特点及静脉( 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是否发生静脉形成将其分为两组, DVT组以及非 DVT组。根据每组患者具体的伤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对 DVT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伤情特点及静脉形成因素的不同,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患肢肿胀以及疼痛为主。单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是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发生 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伤情特点多为跌倒伤且静脉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影响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繁杂,应根据创伤骨折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减少静脉形成的目的。

  • 标签: 老年创伤骨折患者 受伤情况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 42 例分为监控组和基础组,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监控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监控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并发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静脉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3.95±11.85)分.(73.65±12.70)分、(66.35±11.70)分、(70.30±12.65)分、(80.65±11.35)分、(81.75±13.75)分、(90.35±12.95)分、(78.70±13.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0±10.65)分、(66.35±10.50)分、(58.65±10.75)分、(64.40±10.70)分、(71.55±11.65)分、(75.35±11.05)分、(77.80±12.65)分.(66.95±1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4、2.545、2.784、2.046、3.214、2.084、3.982、3.676,均P

  • 标签: 综合护理预防 重症医学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早期系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下肢静脉(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血流流速、住院时间、下肢静脉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为20.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0%,对照组为82.76%,P<0.05结论: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流量,对于预防下肢静脉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栓 早期 系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所收治的 92 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未形成下肢静脉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形成下肢静脉患者为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 46 例。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因素进行分析 。 结果 对照组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过血栓史例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经过不同治疗后, 综合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2.3% ,显著高于机械药物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61.5% ,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如自身患有 高血压、糖尿病、有血栓史)与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因此,在 下肢静脉患者 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人们的日常活动量相应减少,长期卧床及肢体活动不足则是导致静脉形成的高危因素。静脉是血管栓塞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在众多疾病并发症中发病最多的。因此,静脉的患者作为特殊人群被关注。本文从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方面进行 阐述,以期在特殊时期为静脉患者提供 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深静脉血栓 饮食指导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1 月 -2019年 1 2月我院 4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 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情况 。结果:观察组 静脉形成发生率 (4.17%) 低于对照组 (16.67%) ,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P < 0.05 ) 。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选择我院80名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预防血栓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血栓的有4例,占比10%,观察组仅有1例,占比2.5%,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降低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的发生通过早期活动的治疗方式,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过脑外科脑出血手术后的患者,并进行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形式的手术后的治疗以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6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医院(P<0.05),试验组手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7.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医院(P<0.05)。结论:运用早期活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形成现象,减少了由于形成下肢静脉而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创伤手术骨科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探究具体治疗效果。选择本院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收治的 46 例骨科创伤患者,通过自由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 23 例患者接受常规方式的治疗,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与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远远低于常规组,同时治疗有效性要远远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呈现出鲜明的差异。结论 对接受创伤手术的骨科患进行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方案能取得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恢复中发生下肢静脉的问题,体现出比较强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运用。

  • 标签: 创伤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患者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对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法将 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愈合时间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进而可以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骨颈骨折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偏瘫脑梗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早期运动护理治疗。结果 研究组神经及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 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