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伴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性护理方案效果与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伴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DVT)是细致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造成患者严重的损伤,出现致残后果以及死亡1。近年来,DVT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下肢术后DVT的形成十分重要。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3月对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手术 深静脉血栓 原因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术后静脉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评价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平均住院(8.6±0.8)d,对照组为(15.3±0.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髋关节术后发生静脉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有利于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髋关节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滤器在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减少静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饮食指导、患肢的观察,加强健康指导,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结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结论滤器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骨科手术安全,而全面、系统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滤器 骨科复杂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例下肢静脉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栓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20例下肢静脉形成,其中,单发于左下肢13例,单发于右下肢6例,漏诊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具有重要价值,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应用等优点,应作为检查的首先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0例患者例中5例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为0.83%。针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已经形成静脉的患者经过专科护理,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浴足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集60例在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或关节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浴足,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并观察术后引流袋引流量。结果治疗组发生下肢静脉5例(发生率16.67%),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7例(发生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流血量335.3±47.4ml,对照组引流血量347.4±40.8ml,两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浴足对下肢静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关节镜 深静脉血栓 中药浴足
  • 简介:评价彩超对下肢静脉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5例下肢静脉,观察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特点。结果:该组资料中诊断血栓35例,其中单侧血栓34例,双下肢血栓l例;左下肢静脉24例,右下肢静脉l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可靠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 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科肿瘤术后并发静脉的临床诊断、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妇科行科肿瘤手术的64例患者,术后皆并发静脉。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预后。全部患者皆经过活血化瘀中成药、抗凝、溶栓等治疗。结果64例患者出院复查静脉彩超显示静脉皆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患者预后良好,静脉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血流改变、血液高凝状态、静脉管壁的损伤是导致静脉形成的三大高危因素,在这些高危患者进行妇科肿瘤手术时,最好术前术后采取预防性措施。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规范护理预防髋部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择期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规范的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体位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护理和康复指导几个方面,并对术后患者病发下肢静脉形成的症状加以注意。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15例,还有5例患者进行带肌蒂骨瓣或血管骨瓣移植术。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并发症有5例,其中因继发性肺梗塞死亡的有1例,行血栓取出以及进行静脉滤器植入术的1例,行药物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有3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的教育和规范化的围手术护理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下肢静脉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髋部术后 规范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骨盆、胫骨平台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髌骨骨折或下肢骨折的患者常规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方法使用phillipsIE33、Siemens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本院就诊的679例骨折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发现下肢静脉形成143例,阳性率21%(143/679);其中股总静脉8例,股浅静脉5例,腘静脉3例,胫后静脉10例,小腿肌间静脉68例,下肢静脉流缓慢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溶栓治疗、植入静脉滤网等治疗。结论骨折的患者静脉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作为骨折围手术期的常规检查项目非常必要,为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复位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并发静脉的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引起肢体肿痛患者除外),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选取L3~4施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7.5~10mg,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后平卧。20min麻醉平面未达要求,硬膜外腔追加1∶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以下称利布混合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5min内起效,15~20min麻醉平面固定。90.20%患者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改良Bromage评分3分者占98.12%,95.10%患者循环稳定,麻醉满意率100%。结论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稳定,并发症少,能够满足静脉患者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的麻醉要求。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 0.5%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DVT)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8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本组共38例患者,其中在术后第1d有3例患者发生患肢胀痛并呈现持续性加剧,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DVT早期,经过积极的治疗、处理后,得到缓解,其余35例患者均无DVT发生,治愈出院。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系统的、适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下肢静脉(DT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单侧DTV的患者,采用MSCTA检查,CT螺旋扫描从下腔静脉远端至足踝部,总结患侧与健侧CT血管造影表现,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结果10例患者CT血管造影均显示DTV,对DTV的检测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MSCTA对DTV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6例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85,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46.51%),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255,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静脉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脊柱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及治疗的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病人12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病人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采取优质、综合、系统的护理方式,记录两组病人静脉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生血栓的病人予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血栓的有11例,对照组为25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血栓的病人36例,经治疗完全痊愈的有10例,病情好转的有21例,没有效果的5例。结论对术后的病人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对于减少病人静脉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普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措施。方法30例拟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无静脉形成,术后采用1、利伐沙班2、低分子肝素分别抗凝治疗为主、机械预防措施为辅的方法。术后3d再次给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必要时合并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腘静脉以上的DVT,给予溶栓或手术治疗。结果术后5例形成DVT,发生率为16.67%,均无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前要优先使患者合并症得到有效治疗,术中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同时联合机械预防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在临床中预防下肢静脉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科老年手术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采取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未发生下肢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发生血栓者为5例。结论气压治疗仪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DVT)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并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护理,尽早指导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结果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病情的观察护理,缩短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日期,预防了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为促进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深静脉血栓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骨折病人患肢活动常常是极受限制的,活动量少,加之骨折导致血液循环差,极易发生下肢静脉,出现血栓后常常会发生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皮温增高,若出现栓子脱落,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护理问题。

  • 标签: 下肢血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