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地区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已上传至GenBank序列中M片段基本特征及该病毒的遗传和进化规律。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2020年6月25日前分离于中国的SFTSV毒株M片段全序,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比较不同型别及不同来源SFTSV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收集到203株中国地区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毒分离株的M片段全序,其中分离于人的毒株185株,占总毒株的91.1%,分离于蜱的毒株共11株,占总毒株的5.4%,分离于其他动物如羊、鼠、刺猬的共5株,占总毒株的3.5%。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中国地区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占总毒株的42.4%,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100.0%和94 .5%~100.0%。人源毒株与动物分离株同源性极高,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0%和92.0%~100.0%。结论对分离自中国的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毒分离株优势株为C2型,且存在着多种型别的共循环。SFTSV可能有从C型向J型进行适应性转换的可能。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发性抗磷脂综合(PAPS)的临床特征、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9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APS患者,比较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和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未来症状再发风险,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27例PAPS患者,其中36例(28.3%)合并血小板减少,中位年龄38.0(28.5,51.5)岁,女性占63.9%(13/23),平均血小板计数为(58.9±27.0)×109/L。与血小板正常组(91例)相比,血小板减少组血栓及病理性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4%对3.3%)、网状青斑(16.7%对3.3%)、慢性肾脏病变(25%对8.8%)、抗磷脂(aPL)抗体三阳性(61.1%对37.4%)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C3 0.87 g/L对1.07 g/L,C4 0.12 g/L对0.18 g/L,P值均<0.05),中位改良APS总体评分(aGAPSS)显著升高(13分对9分,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补体血症(OR=5.032,95%CI 3.118~22.095)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PAPS患者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降低。低补体血症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的PAPS患者再发风险较高。

  • 标签: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低补体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发性抗磷脂综合(PAPS)的临床特征、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9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APS患者,比较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和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未来症状再发风险,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27例PAPS患者,其中36例(28.3%)合并血小板减少,中位年龄38.0(28.5,51.5)岁,女性占63.9%(13/23),平均血小板计数为(58.9±27.0)×109/L。与血小板正常组(91例)相比,血小板减少组血栓及病理性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4%对3.3%)、网状青斑(16.7%对3.3%)、慢性肾脏病变(25%对8.8%)、抗磷脂(aPL)抗体三阳性(61.1%对37.4%)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C3 0.87 g/L对1.07 g/L,C4 0.12 g/L对0.18 g/L,P值均<0.05),中位改良APS总体评分(aGAPSS)显著升高(13分对9分,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补体血症(OR=5.032,95%CI 3.118~22.095)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PAPS患者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降低。低补体血症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的PAPS患者再发风险较高。

  • 标签: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低补体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llp综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08月11日收治的hellp综合患者的护理及给予药物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病除了进行解痉、降压、必要时利尿外,还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所有该病症的患者均应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即可增加血小板计数、改善肝功能还能稳定AST,降低LDH,从而使患者尿量增加,改善患者病情。由上述综合疗法,HELLP综合患者病情得以改善,血小板慢慢恢复。结论对HELLP综合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做好药物及心理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维护母婴身体的健康。

  • 标签: []HELLP 血小板减少 护理
  • 简介:分析2011-2014年济南市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SFTS)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73例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例的发病诊治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例73例,死亡13例。发热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平均体温为38.7℃。大部分病例有乏力(84.93%)、畏寒(57.53%)、全身酸痛(57.53%)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住院前平均就诊次数为2.64次,第一次就诊在村卫生室的占65.75%;发病至住院的时间为0-16d,平均5.34d。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别占75.34%和72.60%。章丘市(38例)、历城区(14例)和长清区(10例)报告病例最多,发病主要集中在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占病例总数的64.38%。6-8月发病占72.60%。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70∶1;55-74岁发病占75.34%;农民发病占87.67%。病例居住地为丘陵的占82.19%,一个月内在居住地见过蜱的占58.90%,被蜱叮咬过的27.40%。发病前两周内有户外活动史的占86.30%。家中饲养动物的占79.45%。济南市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发病较为平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章丘、历城和长清为济南市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的自然疫源地。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 流行病学 济南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日至2019年10月30日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RNA≥1×104拷贝/mL的141例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毒载量对病情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76例,中位年龄为64岁;死亡组65例,中位年龄为71岁。生存组和死亡组在神经系统损伤、昏迷、出血、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肾损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64.06、11.25、6.98、33.80,均P<0.01)。生存组和死亡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酐、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3、4.51、2.93、4.65、5.00、4.93、5.36、-4.34,均P<0.01)。1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RNA定量在1.06×104~6.53×107拷贝/mL,3例≥1.00×108拷贝/mL,生存组和死亡组病毒载量分别为4.63(4.32,5.22)和5.29(4.92,6.17) 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 P<0.01)。病毒载量为1.00×104~<1.00×105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29.33%(22/75);病毒载量为1.00×105~<1.00×106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51.28%(20/39);病毒载量为1.00×106~<1×107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80.95%(17/21),病毒载量≥1.00×107拷贝/mL的6例患者均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病毒载量>1.00×106拷贝/mL,血小板计数<30.00×109/L,乳酸脱氢酶≥5 000.00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4.00 s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结论昏迷、出血、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肾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示患者病情较重,死亡风险更高。患者年龄、病毒载量、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以作为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病毒载量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探究巨大血管瘤血小板综合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择取我院从2008年1月开始,截止至2015年5月,接收过的巨大血管瘤血小板综合的患者,共计17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深入剖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共计13例,且这13例患者也都于治疗的6至8天之内康复出院。瘤体显著缩小的患者,共计3例。而余下的1例患者,其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于治疗的8天后选择弃疗。结论该类疾病的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护理的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安徽省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资料。描述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的时间特征;采用集中度法分析SFTS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并计算集中度M值;采用圆形分布法,通过计算平均角α—,分析SFTS发病的周期性和高峰期。结果2011—2017年,安徽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1 641例,7年发病数分别为67、67、85、239、283、507、393例;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线性趋势χ2=614.29,P<0.001),最低为2011年(0.11/10万),最高为2016年(0.83/10万)。计算得集中度M值为0.522,提示有较强的季节性;采用圆形分布法,首先计算得平均角α—为171.05°(Z=439.66,P<0.001),据此推算出安徽省SFTS的平均发病日期为6月21日,流行期为4月15日至8月27日。结论安徽省SFTS发病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4~8月份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应在此期间加强对FSTS的防控。

  • 标签: 集中度 圆形分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季节性 新发传染病
  • 简介:婴儿痉挛,又称West综合,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预后较差,常影响智力发育。婴儿痉挛是婴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肌阵挛发作,是属于年龄依赖性癫痫的第二种。临床表现:(1)痉挛发作形式:

  • 标签: 痉挛综合征 婴儿痉挛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WEST综合征 护理 癫痫发作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经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例KM综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用病例在DSA透视下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颌面部1例,躯干3例,肩部2例,颈部1例。血小板均在60×109/L以下,最少7×109/L。治愈4例,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患儿如果能早期选择介入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无法根除原发灶的广泛性血管畸形。介入手术治疗对颌面部、颈部、躯干部位的KM综合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随之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主要发病机制。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灰色血小板综合患者进行心理、皮肤、生活、药物以及饮食等方面护理。方法对患者给予铁剂,每月规则性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结果贫血被纠正,控制在正常水平。讨论提出灰色血小板综合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增强机体的耐受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 标签: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AP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以及将血小板减少纳入分类标准对APS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资料齐全的APS患者161例,根据血小板减少病史,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61例APS患者中,原发性APS 48例(29.8%),继发性APS 113例(70.2%)。91例(56.5%)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62例(38.5%)患者以血小板减少首发。原发性AP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发生血栓(40.0%和69.6%, χ2=4.218,P=0.040)的比例相对较低,静脉血栓(20.0%和47.8%, χ2=4.174,P=0.04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继发性AP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发生血栓(43.9%和80.9%, χ2=15.496,P<0.01)的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动脉血栓(21.2%和42.6%, χ2=5.944,P=0.015)及静脉血栓(22.7%和51.1%, χ2=9.753,P=0.002)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原发性AP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较易出现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80.0%和52.2%, χ2=4.174,P=0.041),继发性AP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较易出现白细胞减少(25.8%和10.6%,χ2=4.002,P=0.045)、补体C3下降(78.7%和44.4%, χ2=13.205,P<0.01)和补体C4下降(74.6%和46.7%, χ2=8.485,P=0.004)。在本组患者中,符合1988年、1989年、1999年及2006年APS的分类标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8.2%、87.0%、64.0%及70.8%,若将血小板减少纳入到2006年APS分类标准中,将使该比例提高到96.3%。结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APS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显著低于血小板正常者。血小板减少是APS的重要表现,可提高APS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联服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未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而未行支架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一年后两组心梗及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口服双联抗血小板组患者心梗发生率2.3%,心原性猝死发生率2%;单用阿司匹林组患者,心梗发生率10.4%,心原性猝死发生率8%,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联服用抗血小板比单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再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方法用于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镁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围产儿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LT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地塞米松 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开颅术后患者伴有血小板数目减少与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行开颅手术89例患者血标本,其中行钻孔引流术23例;开颅单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9例;脑挫裂伤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27例,在术前与术后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较轻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前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术后患者随着病情好转,伤势愈合,血小板数目逐步升高渐渐接近正常,且预后较好;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入院时血小板数目正常或轻微减少,但术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部分患者血小板数目逐渐降低,预后不良。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观察其它指标变化的同时,还应该重点观察血小板数目的变化,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积极治疗,放止病情继续恶化及DIC的发生。

  • 标签: 开颅术后 血小板减少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