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别嘌醇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联合予以患者别嘌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3.36±0.15)mmol/L、TG(2.02±0.20)mmol/L、LDL(2.00±0.23)mmol/L、UV(246.95±9.99)μmol/L、有效率96.88%、神经功能(13.25±0.18)分、1年复发率3.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别嘌醇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能够有效改善血脂代谢。且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抑制尿酸水平升高。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以及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可在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别嘌醇治疗疾病,改善远期疗效。

  • 标签: 别嘌醇 急性缺血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当中,临界病变斑块对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临床应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等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斑块 进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实验组,在同时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20例作为参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2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的检出情况、斑块的分布情况以及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中斑块的性质。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粥样斑块的检出情况和类型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其粥样斑块也随之改变。结论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类型以及数量均与脑梗死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其病情发展,其颈动脉粥样斑块随之改变,因此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有效的预估患者脑梗死情况。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斑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外伤性肝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2月-2017年5月给予手术治疗的10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疼痛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手术治疗中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手术治疗 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特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单位处理的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伤者资料共28例,总结分析致伤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临床鉴定。结果临床法医学鉴定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9例、7例、7例、5例,经过治疗,有3例因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5例痊愈出院。25例出院患者损伤程度鉴定,轻伤一级、轻伤二级、重伤二级各10例、8例、7例。结论法医在进行脾破裂鉴定时,要严格依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紧密结合伤者的外伤史,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但大多数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并且对社会和家庭及患者本人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动脉瘤位置、个体因素等相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社会及家庭负担的目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因素 分子生物学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 简介:摘要子宫破裂多发生于疤痕子宫、难产、多产和缩宫素应用不当。疤痕子宫破裂多发生于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2年以内,管壁纤维组织增多,弹性缺乏,均可在强烈宫缩甚至在正常宫缩时发生破裂,在子宫破裂的原因中居第二位2。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肌紧张、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心率增快,胎心率变化、病理性缩复环,因此早期诊断子宫破裂有一定难度.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疤痕子宫 中期引产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中期妊娠子宫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7例妊娠中期子宫自发性破裂病例的声像图与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子宫破裂。结论超声检查是妊娠子宫自发性破裂诊断中首选的物理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无创伤性,对妊娠子宫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中期妊娠 子宫自发性破裂
  • 作者: 杨增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7年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患者的36例最为实验对象,全部患者的均实施手术治疗,并与手术室护理积极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的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结果:1例患者无经过治疗无效,患者的死亡率为2.78%,35例患者的经过有效治疗后,均已好转,经过对患者得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34例,护理满意度为94.44%(34/36)。结论:针对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实施手术的患者,应与手术室护理相互配合,从而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保障,能够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腹部空腔脏器出现破裂穿孔的患者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30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需要分别接受传统X线摄影与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各自的确诊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后的确诊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诊断,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的诊断,螺旋CT诊断的效果更好,确诊率更高,该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空腔脏器 穿孔 腹部 破裂 螺旋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中采用CT影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CT检查的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有31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特异性,占77.5%;有37例患者的CT扫描具有敏感性,占92.5%。手术结果与患者的CT增强扫描诊断具有一致性。结论CT扫描能够对脾损伤出血位置及程度迅速做出判断,对于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医学影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给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2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经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出现肝、肾衰竭而导致死亡,其他38例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肝癌破裂出血没有复发情况。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有极小的死亡率,但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止血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介入栓塞 肝癌破裂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出现了一批大断面隧道,其开挖的断面面积通常在100m2以上。大断面隧道穿越接触带段施工过程中多发围岩失稳与支护开裂、大变形现象。以大断面隧道穿越破裂段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隧道跨度和隧道与接触带竖向距离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隧道跨度增大,隧道围岩塑性区与接触带塑性区越易发生联通,支护结构安全性会突然降低;接触带影响段可根据隧道稳定性变化程度划分为次要影响段和主要影响段,主要影响段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应开展专项研究工作。

  • 标签: 破裂段 技术 监控量测
  • 简介:摘要人脾破裂损伤是法医鉴定中常见的案例类型,在进行法医鉴定中,判断破裂损伤的时间是鉴定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主要的鉴定内容,对鉴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脾破裂损伤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法医病理学结果,可以为诉讼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法医病理学依据,有利于诉讼案件的侦破,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叙述了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研究,还阐述了人脾SMA表达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重要性。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Macrophages)根据其表型不同,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发挥抗炎和促炎等双重功能。在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中,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对肾功能损伤和修复也产生多种影响。

  • 标签: 巨噬细胞 极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肾脏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特点。方法已确诊的5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其斑块性质、发生率及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BMI无差异(P>0.05),颈内斑块狭窄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不同发生率。将颈部斑块与T2DM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OR值为4.215。结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不是颈部斑块发生的决定性因素,T2DM增加了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

  • 标签: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颈部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诊断期间,分析SMI血流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6月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于临床对患者展开SMI检查、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斑块类型、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内新生血管部位与形态以及新生血管斑块数量加以统计,最终将SMI血流显像同超声造影成像二者的一致性进行对比。结果对患者于临床施以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最终发现斑块数量为254个;对患者施以SMI检查,最终表现出126个新生血管斑块,主要于患者近心端底部进行分布,并且同超声检查结果表现出显著一致性。结论针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在施以诊断期间,SMI血流显像技术的有效应用,表现出的诊断价值显著,从而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SMI血流显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算厚壁斑块、薄壁斑块破裂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评估新生血管,为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怀疑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41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根据MRI平扫图像对斑块进行分类,其中厚壁斑块15个,薄壁斑块9个,破裂斑块11个。根据DCE-MRI图像后处理获得各型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结果:厚壁斑块与薄壁、破裂斑块Ktran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薄壁斑块破裂斑块Ktran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反映了不同类型斑块新生血管及炎性浸润的不同,可作为早期评估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性 定量测量 新生血管 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