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墨子·公输》的一处校勘问题王《墨子·公输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句中“三事”二字是否有误,现代诸家选本的看法和处理办法颇不一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374页正文作“三事”,注云:“应...

  • 标签: 《战国策》 《墨子》 “三吏” 《公输》 孙诒让 《神仙传》
  • 简介:吴姓始祖泰伯、仲雍,传至十九世季札,始称延陵吴氏。富阳新登镇,古名东安。自延陵七十世万一公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世。2004年版《延陵东安吴氏宗谱》为延续吴氏家族谱系,功不可没。但因编修人员年事已高,精力不济,遂存在较多疏误。本文从吴氏世辈、谱序、诰命、诗选等方面择要作了校勘,订正了大量文句标点及字形差错,可供当今各地编修宗谱或方志之参考。

  • 标签: 延陵东安 吴氏宗谱 校勘
  • 简介:本文对明清白话小说中“邇”“龁”“俚拉”“苏甦”“雀剥”等字词进行辨释,并指出相关小说点校本的校勘错误.

  • 标签: 白话小说 校勘 俗字
  • 简介:在认真对照拓片、研读录文的基础上,利用文字、词汇、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校读了《全唐文补编》所收录的五代墓志录文,发现其五代墓志录文在校勘方面存在诸多可商榷之处,兹择其要者,敷衍成文,以期有助于墓志等古籍的研究和整理。

  • 标签: 《全唐文补编》 五代墓志 校勘
  • 简介:校勘文献资料是党史研究的基础。当下党史研究中的很多年轻人不懂什么是校勘、怎么进行校勘,因而校勘类的论著日益稀少。读周一平《日版(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校勘与研究》,正可以了解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必须重视校勘以及校勘的基本原则、方法。

  • 标签: 中共党史 校勘 原则与方法
  • 简介:《清史稿》李鸿章传原文约六千余字,由于撰稿者观点的偏颇、资料的短缺以及时代的局限,错漏舛误之处不少.以一窥全,属于《清史稿》人物列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四方面:一、结构失调,偏重政治、军事,而忽略其他方面.

  • 标签: 《清史稿》 李鸿章 人物列传 军事 晚清 资料
  • 简介: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记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 标签: 《元史·祭祀志》 校勘记 研究
  • 简介:【摘要】《元刊杂剧三十种》发现后,以其版本的独特价值而为戏曲界、文学界、语言学界等许多领域学者关注。然而,此本刻工粗略,讹文、俗体、脱落等文字错讹大量存在,虽然学者们先后作了大量的校订工作,但是在某些有争议的地方,仍然达不成共识。文章从中选出了九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元刊杂剧 杂剧校勘 校勘释例
  • 简介:本文对清代胡克家主持重刊的宋本《昭明文选》的校勘记《文选考异》,作了叙述和总结,目的是在于强调它在“文选学”历史上的地位。文章认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对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文选》异文,及李善与五臣注的相淆乱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使我们得以窥李善注的原貌。文章还认为《文选考异》注意了考因、内证、训释的方法去进行校勘,在方法上师法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宋朱熹的《昌黎先生集考异》。文章还举了其中诗歌部分的实例,来举证《文选考异》的基本校勘方法。总之,认为《文选考异》在“文选学”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

  • 标签: 胡克家 昭明文选 文选考异 校勘学
  • 简介:提《龙华志》民国曹永安钞本是研究上海龙华寺史和上海佛教史的重要材料,《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之十五《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中的整理本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在校勘、标点、整理体例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各为校正。

  • 标签: 《龙华志》 曹永安钞本 整理 校正
  • 简介:《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记误为何)南尹苗”旬,中华书局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记:“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记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

  • 标签: 《后汉书》 校勘 《英雄记》 钱大昕
  • 简介:栾星校注本《歧路灯》是现今学界所据权威校本。但是,栾校本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校勘疏漏。近年来,已先后有学者撰文订正。在全面校勘《歧路灯》国图本、上图本两种学界已知的存世抄本,以及吕寸田评本、马廉旧藏本两种重要抄本的基础上,从前后文意不符、字词讹误、衍生字句、断句失当、语序调整五个角度,对栾校本中33处校勘疏漏进行了订正。

  • 标签: 《歧路灯》 李海观 栾星 校勘 点校本
  • 简介:阮元嘉庆南昌府学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是一个较为精审且流传甚广的本子。但该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所采用底本非宋十行本,而是元刻明修补本~①。此本虽说较明代诸刻本尚早且善,但也质量不高。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时,许多于《毛诗注疏》有重要校勘价值的相关文献大多藏在海外。比如南宋刊单疏本《毛诗

  • 标签: 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 毛诗注疏
  • 简介:唐代惠陵李宪墓出土了一批汉白玉简,经鉴定应为让皇帝李宪夫妇的哀册与谥册。本文对玉册中的部分文字进行了校正、分析,认为第四副册文残简的所有者应为墓内的女主人恭皇后。

  • 标签: 唐代 惠陵 玉简 哀册 谥册
  • 简介:《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是反映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及中央政府赈济台湾等情况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清代两岸关系价值重大。但其中存有不少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问题,可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订正。

  • 标签: 奏折 俗字 标点 校勘
  • 简介:研究卧箜篌的最初文献是《史记》记载的箜篌瑟,至今为止古今文人、学者都认为箜篌瑟是箜篌与瑟两种乐器,事实上,箜篌瑟并非两种乐器,而是卧箜篌的最初名称,因卧箜篌源于瑟,故有此名。《史记》记载的箜篌瑟与卧箜篌的形制大不相同,从箜篌瑟到卧箜篌,形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弦柱从危柱变为通品,二是弦数从二十五弦变成四弦。

  • 标签: 《史记》 箜篌瑟 卧箜篌 危柱 品柱
  • 简介:<正>在湖北兴山县西北四十五里的白羊寨山顶,矗立着一块高4.88米、宽0.96米的"圣帝行宫之碑".这块石碑是大顺军后期的杰出将领李来亨树立的.李来亨(?-1664年),陕西清涧人,明末时期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为大顺军著名将领李锦(过)养子.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同李锦、高一功等在洞庭湖滨与南明将领堵胤锡联合,从事抗清斗争,转战于湘、鄂、黔、桂等地,战绩卓著,被南明永历王朝晋爵为"临国公"(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二三《洪育鳌传》).李锦

  • 标签: 大顺军 校勘记 抗清斗争 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将领
  • 简介:<正>《经典释文》是汉典音义的代表,在中国古代音义类辞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语文辞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价值自不必说。但毋庸置疑的是,今本《经典释文》已非《经典释文》的原貌。这种改变不管是《经典释文》一书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的自然成之,还是后人有意为之,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若我们对此没有正确认识,并加以高度重视,我们就难以认识《经典释文》的原貌,我们对《经典释文》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

  • 标签: 《经典释文》 语文辞书 音注 《集韵》 秋官司寇 流传过程
  • 简介:二十五史天文志和帝纪中存有大量天象记录。现代天文学和计算机技术使得大多数古代记录得以复算检验。笔者通过天文计算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这些古代记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使得一些错误记录得以还原。本文给出22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

  • 标签: 二十五史 天象记录 天文志 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