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富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3-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20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在我们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焦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焦虑障碍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疾病,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的神经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数据研究表明,在临床上各种精神障碍疾病中,以焦虑障碍疾病的患病率最高,你了解焦虑障碍吗?今天就给大家一文科普,让您了解焦虑障碍

  • 标签: 焦虑障碍 精神疾病 常识
  • 简介:摘要COPD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状多,护理难度大,科学的精心护理,可以使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周期长、禁忌多等因素,会出现焦虑、心慌、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护理效果。慢阻肺合并焦虑障碍的生理心理综合施护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更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护理起到辅助、促进的作用。

  • 标签: 慢阻肺 焦虑障碍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后产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2008年7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析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左侧大脑和双侧大脑病变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右侧大脑病变。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生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

  • 标签: 脑卒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伤作为一种应激原,不仅伤害患者身体,还会使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恢复正常生活。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病率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尚待研究。适合普通人群使用的抑郁和焦虑障碍筛查量表是否同样适合烧伤患者仍存在疑问,且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非药物疗法疗效尚待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可能发病机制、常用筛查量表与非药物疗法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评估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抑郁 焦虑 发病机制 心理量表 非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以及各种抗抑郁药物,了解广泛性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结果BZ治疗的效果好、见效快,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对其产生依赖;在NBZ类药物中,丁螺环酮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而轻,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药物中属于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物;抗抑郁药由于其同时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功能,且无BZ类药物的依赖性,在治疗广泛性焦虑时常与抑郁共病,更适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结论在目前,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方法还是药物治疗,由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多种多样,因此可根据药物的特点针对不同病况采取相应合适的药物。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BZ) 非苯二氮卓抗焦虑药(NBZ)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患者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20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做记录。结果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焦虑的概率为12%,发生抑郁障碍的占19.6%。比较两组患者由不同卒中类型导致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前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高,BI评分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关。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高危人群、焦虑障碍患者和健康人群全频域自发脑电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探索可用于识别焦虑障碍的特征性频段。方法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5月7日选取焦虑障碍高危人群(焦虑高危组,n=19)、焦虑障碍患者(阳性对照组,n=14)、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n=19)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军事应激反应性焦虑预测量表(military stress anxiety predictive scale,MSAPS)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并在问卷评估过程进行脑电监测。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三组间脑电功率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在Delta[(2.11±0.66)μV2,(2.52±0.38)μV2,(2.73±0.47)μV2]、Theta[(1.31±0.43)μV2,(1.52±0.28)μV2,(1.67±0.35)μV2]、Alpha[(1.05±0.44)μV2,(1.29±0.25)μV2,(1.45±0.55)μV2]、Beta-1[(0.69±0.16)μV2,(0.86±0.18)μV2,(0.99±0.27)μV2]、Beta-2[(0.55±0.15)μV2,(0.67±0.18)μV2,(0.75±0.20)μV2]、Gamma频段[(0.31±0.09)μV2,(0.40±0.14)μV2,(0.45±0.16)μV2]Cz电极处的脑电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9.21,均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两两比较,Beta-1频段下,焦虑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脑电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焦虑障碍高危人群和焦虑障碍患者的脑电信号均在Cz处的Beta-1频段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这种脑电信号的差异可为焦虑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客观支持。

  • 标签: 特质焦虑 焦虑障碍 脑电图 Beta频段 频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针灸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焦虑症伴有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及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Q评分无较大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PSQ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时给予针灸治疗,可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有助于睡眠质量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且不会有不良反应,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康复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心理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强调了心理健康的恢复和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焦虑障碍的定义和症状,然后详细探讨了心理康复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接着,文章分析了心理康复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支持系统的建立。最后,文章总结了心理康复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益处,并强调了其在精神健康治疗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焦虑障碍 心理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教育 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芦山4.20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受灾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其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三地分阶段随机抽取2000名≥18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一般信息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of EventScale-Revised, IES-R)、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收集一般资料、芦山地震对灾民的远期影响及生存质量相关信息,将IES-R总评分≥35者,采用DSM-5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统计,多因素分析PTSD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收集有效问卷1828例(91.30%),其中男性904例(49.50%),女性924例(50.50%);诊断为PTSD 27例,患病率为1.50%。诊断焦虑障碍39例, 患病率为2.13%(39/1828),诊断抑郁障碍41例,预测患病率为2.24%(41/1828)。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焦虑障碍与躯体疾病临床关系。方法对我院478例住院的躯体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焦虑障碍调查。结果经过测评,本组患抑郁/焦虑症患者有89例,占18.6%,其中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中风或偏瘫、尿毒症和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疾病容易诱发抑郁/焦虑障碍,而抑郁/焦虑障碍又反过来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临床需要对两者同时兼顾治疗,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获益。

  • 标签: 抑郁/焦虑障碍 躯体疾病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板支撑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0)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平板支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HAMA评分、GAD-7评分、CG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观察组HAMA评分、GAD-7评分、CG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联合平板支撑可改善其焦虑症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平板支撑 广泛性焦虑障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而且与其他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有较高的共病率,其临床病程和预后难以预测。如何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防止病情复发,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为探讨提高自我效能对焦虑障碍患者预后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焦虑障碍 自我效能 预后 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 躯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穴贴压与舍曲林联合疗法在改善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焦虑障碍患者6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33例。实验组联用耳穴贴压法与舍曲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比对照组的72.7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比对照组的24.24%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积极对焦虑障碍患者施以耳穴贴压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焦虑障碍 耳穴贴压 临床疗效 舍曲林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按照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号和组别,采用密封信封保存随机分配方案,根据信封内分配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组42例和西药组39例,其中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西药组给予规范化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一个疗程后,对比分析疗前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的评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疗效,差别无显著性(P〉0.05),即两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躯体性焦虑方面针刺组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两法效果相当,但针刺疗法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中风 焦虑 电针 帕罗西汀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60例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和对患者实施社交相关技能训练,共进行为期3个月的持续干预,并通过对比患者干预前后SDA评分、HAMA评分进行效果判定。结果对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干预后患者的SDA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数据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交焦虑障碍 影响
  • 简介: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精力不足,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激越,甚至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幻觉、妄想等。2017年,全球抑郁障碍患者已达3.22亿人,约占人口的4.3%,并且成为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1]。现有的研究认为MDD是一种包含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亚型为焦虑性抑郁障碍(anxiousmajordepressivedisorder,AMDD)。国外研究发现AMDD比例很高,约占MDD的45.1%~53.2%[2~4]。

  • 标签: 抑郁障碍 焦虑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受损 异质性疾病 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