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剂量0.5~1 mg·kg-1·d-1,治疗1周后开始加量,目标剂量控制在1~2 mg·kg-1·d-1,对照组予以硫必利治疗,每次50 mg,每日2次,维持剂量控制在50~150 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每1~2月定期门诊复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Conners父母问卷(PSQ)评估2组患儿的抽动症状及焦虑障碍。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抽动症状、焦虑障碍情况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治疗后YGTSS、PS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可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和焦虑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 治疗 托吡酯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6.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8%,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帕罗西汀 喹硫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QSI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94例符合临床诊断的偏头痛患者以及60例健康的对照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危险因素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有48%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58%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相比对照组患者来说,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从研究显示头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有焦虑抑郁是导致功能残疾的主要因素。结论头痛程度,病程,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临床精神症状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该病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同时阐明了抗抑郁、焦虑在该病治疗中的显著效果,提出了消化科医生应重视精神卫生知识,在治疗心身疾病方面方能技高一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肠易激惹综合征 抑郁焦虑障碍 抗抑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方式,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应激障碍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共2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理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初诊率及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初诊率分别为18.39%、9.5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门诊以心理咨询及联合药物治疗者居多,精神科门诊以药物治疗者居多,心理门诊患者脱失率显著高于精神科门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就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干预措施及人口学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心理门诊 焦虑障碍患者 就诊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用电针技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究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Barthel指数、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Barthel指数、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使脑出血患者身心的治疗效果都明显提升。

  • 标签: 脑出血 肢体功能障碍 焦虑 抑郁 电针 效果
  • 简介:摘要初入园幼儿进入新环境会出现焦虑,部分家长与孩子分离后也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的分离焦虑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有着加剧和强化作用,是幼儿产生环境适应障碍的原因之一。如何帮家长消除焦虑,进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教师做好新生入园工作的关键之一。

  • 标签: 家长分离焦虑 幼儿环境适应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与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关系,研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在100例脑中卒患者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治疗用苯二氮类、氟西汀类药物。结果:①急性脑血管病后焦虑和抑郁性障碍是临床比较常见并发症;②1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2%、38%,治疗后好转率分别为90.48%、84.21%。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焦虑、抑郁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而常规疗法加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应用坦度螺酮治疗4周,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率86%,显效率56%;主要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嗜睡、头晕、恶心、心动过速。结论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有效不良反应轻微,无药物依赖。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坦度螺酮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类型与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析32例脑卒中后伴发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结果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基底节区、额叶占78%,其它部位占22%。结论大脑边缘系统、额叶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较容易发生焦虑,中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伴随焦虑障碍的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障碍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保定市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及门诊医生的识别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保定市区及各县二级以上的5家综合医院,并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抽取在上述5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28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者健康问卷(PHQ-15)对所收集就诊者的情绪和躯体症状进行评估。由精神科医生对所有HADS评分≥8分的就诊者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做出标准化的ICD-10(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结果根据MINI诊断,抑郁障碍中以轻度抑郁发作为主(10.2%);焦虑障碍中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40.2%);门诊医生的识别和处理率为28.87%。结论保定市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高,识别率有待提高。

  • 标签: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综合医院 门诊就诊者
  • 简介: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临床尚未攻克的病症,主要因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该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等进行传播,对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结合近几年临床上接诊情况发现,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艾滋病患者数量存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该病症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对自身生命的担忧及受到周围人的看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负面情绪严重患者甚至会存在有放弃治疗的行为,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促使患者的病症可以得到稳定,不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各方面治疗,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英语上述,本文围绕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 标签: 艾滋病 抑郁 焦虑 心理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临床确诊的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九味镇心颗粒和丁螺环酮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监测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安全有效,并具有自身特有优势,更适用于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

  • 标签:  九味镇心颗粒 老年期 广泛性焦虑障碍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当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病症后,病情恶化后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如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占比是60%,卒中后焦虑发生占比为67.07%,焦虑及抑郁共病发生率为50%。当患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时,必须给予科学的治疗,鉴于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病症方面的治疗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方法:内容部分主要选入研究目标有60例,经临床查体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成不同小组,2020年显示为对照组,该组进行了常规治疗,2021年到院诊疗的患者是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基础治疗配合帕罗西汀干预,对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卒中程度、治疗效果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结果:当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病情本身给患者带来身心方面的痛苦,导致患者一度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情况,为此进行了临床治疗,对患者各治疗时间段的情况调查,显示观察组均更优;针对患者治疗后的卒中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表现对照组部分患者情况较差;从整体分析了此次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由于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病症,同时合并抑郁焦虑障碍,为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消除病症,给研究对象运用了帕罗西汀干预,患者病情恢复显示良好,治疗更安全。

  • 标签: 帕罗西汀 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随访干预焦虑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本社区医院在2021年1月-3月期间管理的80例焦虑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5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评估量表(SAS)和抑郁评估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焦虑障碍患者SAS、SDS分值偏高,干预后的SAS、SDS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受到影响,采取随访干预后其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值得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 焦虑障碍 随访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