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干预对急诊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皮肤压痕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接受留置针管的急诊患儿3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9例。干预组予以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皮肤压痕情况。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75.4%,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留置时间为(2.5±0.3)d,对照组为(1.4±0.2)d,干预组平均留置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皮肤压痕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9.0%,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中9例患者穿刺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输液渗漏、导管堵塞、脱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干预应用于急诊患儿留置针穿刺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及减少肤压痕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患儿 静脉保护 健康宣教干预 留置时间 皮肤压痕
  • 简介:摘要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治疗淤积性皮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2016年6—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皮肤美容科接受治疗的淤积性皮炎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22~65(38.23±4.02)岁;病程2~24(10.38±2.05)个月。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LE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3组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经皮氧分压、生活质量的差异。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0%,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色素沉着、瘙痒、渗出和脱屑等症状较康复新液组和LED组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P<0.05);除肢体疼痛外,联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总健康得分均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未发生明显异常。康复新液联合LED红光对淤积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康复新液 红光 氧分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标记指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有诊断意义的临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9年间诊断的311例PTC和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Cyclin D1、Claudin-1、CD56和Ki-67表达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PTC和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中Cyclin D1标记指数平均值为39.2%±29.5%(范围1%~95%)。Mann Whitney U检验显示,Cyclin D1在PTC和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标记指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22.5%对3.4%±4.2%, 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显示,诊断PTC的最佳临界为19.0%,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9.2%;诊断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为5.5%,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87.5%,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89,95%CI 0.982~0.995, P<0.01)。以Cyclin D1标记指数≥20.0%(临界19.0%)为阳性表达,联合Claudin-1和(或)CD56在诊断PTC时灵敏度为83.0%~95.2%,特异度为100.0%。Cyclin D1标记指数数值和癌结节直径、结节数量、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Ki-67增殖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 D1标记指数≥20.0%是诊断PTC的可靠指标,<5%提示可能甲状腺良性病变;Cyclin D1联合Claudin-1和(或)CD56可作为诊断PTC的重要辅助指标;Cyclin D1标记指数数值与PTC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癌,乳头状 诊断,鉴别 临界值 Cyclin D1指数 Claudin-1 CD56 Ki-67增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含量和离心条件对PEG4000粉末用于去除人C1酯酶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羧甲基(carboxymethyl,CM)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盐离子浓度的筛选,分离活性与非活性C1-INH。方法向不同pH的C1-INH制备原料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EG4000,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后,用特定蛋白检测仪对离心后上清液中IgM和C1-INH含量进行检测,确定PEG沉淀法纯化C1-INH的最佳条件。将离心后上清液调节pH后作为CM离子交换层析上样样品,使用不同盐离子浓度的洗脱液对活性C1-INH进行分离,确定最佳的盐离子浓度。结果在弱酸性pH(6.8)下,当PEG4000质量分数为12%,离心条件15 000×g、25 ℃、20 min时,IgM去除率>99%,且C1-INH的回收率>80%;在盐离子浓度为200 mmol/L时,产物中C1-INH的比活性最大(4.43 IU/mg),且绝大多数杂质蛋白得以去除。结论优化条件下,PEG4000能有效去除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且能保持较高的C1-INH回收率;CM离子交换层析能对活性与非活性C1-INH进行有效分离,并去除大多数杂质蛋白。

  • 标签: 聚乙烯二醇类 pH值 离心法 色谱法,离子交换 羧甲基纤维素钠 人C1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恢复率≥60%]49例和不良组(JOA恢复率<60%)53例,观察DTI量、术后JOA评分,分析DTI量化与JOA的关系。结果良好组存在T2WI高信号比例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χ2=17.21,P<0.01)。良好组术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高于不良组,术后ADC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3.59、6.38,P<0.001)。两组术后λ∥、λ⊥比较无显著差异(t=0.592、1.321,P=0.554、0.189)。良好组术后JOA评分与JOA恢复率明显高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7.22、15.1,P<0.001)。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术后FA与术后JOA评分呈正相关(r=0.53,P<0.001),术后ADC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42,P<0.001),术后λ⊥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39,P=0.03)。结论DTI量化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关,DTI量化与术后JOA评分有关,DTI量化能够体现脊髓病理状态,并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扩散张量成像 量化值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神经功能预后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 %、17.15 %,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 标签: 辐射 剂量 胸部 优化
  • 简介:摘要42例胰体尾癌患者根据初次就诊时的血清淋巴细胞绝对(ALC)、CEA及CA19-9水平被分为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及其对应的正常组,分析血清ALC、CEA、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CEA升高与伴有肝转移及TNM分期晚有相关性。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较其对应的正常组患者明显缩短。血清ALC低下组患者的CE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清ALC正常组患者的CA19-9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应用血清CEA、CA19-9对胰体尾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时同时考虑患者血清ALC水平可提高对胰体尾癌病情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淋巴细胞绝对值 胰腺癌 预后
  • 作者: 高平 许菡苡 劳妙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呼吸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叶平均CT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1例阻塞性或混合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合并PH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7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1例,记录肺功能、高分辨CT(包括右上叶、右中叶、右下叶、左上叶、左下叶的平均CT)以及心脏彩超所测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结果其中轻度PH组38例,sPAP为(41.24±3.98) mmHg(1 mmHg=0.133 kPa),1例(2.6%)平均CT有叶间显著差异(P<0.05)。中度PH组35例,sPAP为(58.67±7.23) mmHg,3例(8.6%)有叶间差异(P<0.05)。重度PH组28例,sPAP为(81.35±10.87) mmHg,23例(82.1%)有叶间差异(P<0.05)。轻度PH组、中度PH组及重度PH组间的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PH组与中度PH组、重度PH组间肺叶平均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PH与中度PH组间患者肺叶平均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中度PH组肺叶平均CT有差异性的患者少于重度PH组(P<0.001);轻度PH组肺叶平均CT有差异性的患者少于重度PH组(P<0.001)。结论肺叶平均CT的差异性更多出现在重度PH的患者,提示PH严重程度可能与肺部结构性病变的不均匀分布相关。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 心脏彩超 平均CT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切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筛查的意义。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 650例,采血检测TSH。检查结果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干血片TSH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是是成绩合格。分析新生儿血样TSH水平分布情况,观察新生儿TSH水平统计学。参考WHO制定的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CHT)诊断标准判定CHT,并分析CHT水平。最后分析活体新生儿TSH不同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 650例中0.00~1.00 mU/L 362例(21.94%)、1.00~2.00 mU/L 495例(30.00%)、2.00~3.00 mU/L 401例(24.30%)、3.00~4.00 mU/L 231例(14.00%)、4.00~5.00 mU/L 30例(1.82%)、5.00~6.00 mU/L 28例(1.70%)、6.00~7.00 mU/L 23例(1.39%)、7.00~8.00 mU/L 20例(1.21%)、8.00~9.00 mU/L 14例(0.84%)、9.00~10.00 mU/L 10例(0.61%)、10.00~11.00 mU/L 9例(0.55%),>11.00 mU/L7例(0.42%)。1 650例中1624例为正常新生儿,TSH水平均值3.24 mU/L,中位数2.68 mU/L,最小0.04 mU/L,最大30.81mU/L ,90%分位数值5.93 mU/L,95%分位数值7.41 mU/L,99%分位数值10.75 mU/L。1 650例中26例为CHT,TSH水平分布情况为9.00~10.00 mU/L 1例( 3.85%)、10.00~30.00 mU/L 5例(19.23%)、30.00~40.00 mU/L 4例(15.38%)、40.00~50.00 mU/L 2例(7.69%)、50.00~60.00 mU/L1例(3.85%)、60.00~70.00 mU/L 1例(3.85%)、70.00~80.00 mU/L 2例(7.69%)、80.00~90.00 mU/L 1例(3.85%)、90.00~100.00 mU/L 2例(7.69%)、>100.00 mU/L 7例(26.92%)。TSH水平9.00 mU/L敏感度、1-特异性、敏感度+特异度最高,其次是10.00 mU/L、11.00 mU/L、12.00 mU/L、13.00 mU/L、14.00 mU/L、15.00 mU/L。结论9.00 mU/L作为TSH切能获得较好的筛查结果,建议临床应用。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切值 新生儿 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唐氏综合征序贯筛查策略作为产前诊断指征的适宜风险切割。方法依据文献或现场调研(产前咨询、筛查、诊断及妊娠终止所需的费用)设定参数,建立100万单胎妊娠孕妇理论模型。设定策略原则如下,策略Ⅰ:传统中孕期血清学三联筛查,风险切割1/300(策略Ⅰ-1)或1/1 000(策略Ⅰ-2)行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检测,检测高风险者行产前诊断,即传统中孕期血清学三联筛查—cffDNA—产前诊断策略;策略Ⅱ:结合风险度先分流,高风险进行产前诊断,临界风险采用cffDNA,切割自高而低分别为1/10(策略Ⅱ-1)、1/50(Ⅱ-2)、1/100(Ⅱ-3)、1/150(Ⅱ-4)、1/200(Ⅱ-5)、1/250(Ⅱ-6)、1/300(Ⅱ-7)。主要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当增量成本费用较低并低于抚养1例患儿所需费用时,相应策略更具优势。次要指标为总费用、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同时参考筛查效率。结果(1)策略Ⅰ-1及Ⅰ-2可分别检出唐氏综合征1 921例和2 199例,低于策略Ⅱ(Ⅱ-1~Ⅱ-7:2 202~2 212例);漏诊且存活病例数分别为312例、100例,高于策略Ⅱ(Ⅱ-1~Ⅱ-7:98~90例)。策略Ⅰ-1总产前诊断病例数(2 081例)及每检出1例患儿需产前诊断病例数(1.1,2 081/1 921)最少、策略Ⅱ-7最多(37.2,82 385/2 212)。(2)卫生经济学评价中,策略Ⅰ-1总费用(92 889.6万元)、成本-效果(23.7万元)与效益/成本比值(4.90)最优,其次为策略Ⅱ-7(分别为95 738.0万元、37.1万元和3.11),策略Ⅰ-2最差(分别为104 088.3万元、40.4万元和2.85)。(3)将策略Ⅰ-1作为基线进行增量成本效果评价,策略Ⅰ-2增量成本最高(158.0万元),策略Ⅱ增量成本范围为153.5万元(Ⅱ-1)~125.9万元(Ⅱ-7),接近或低于抚养1例患儿费用(152万元)。(4)敏感性分析提示,cffDNA价格是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其价格降低至1 075元,策略Ⅱ-1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75.7万元);继续降低至低于697元时,策略Ⅰ-2增量成本最低(少于52.3万元)。(5)敏感性分析发现,cffDNA接受率不影响增量成本相关结论,策略Ⅱ-7增量成本效果比低于其他策略及抚养1例患儿所需费用。产前诊断接受率降低至80%时,策略Ⅱ-7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少,但增至166.9万元,高于抚养1例患儿费用。结论cffDNA用于高风险人群策略(Ⅰ-1)产前诊断病例数少,除增量成本以外的卫生经济评价参数最优,但漏诊最多。以1/300(策略Ⅱ-7)为产前诊断切割筛查效率较优、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少,但产前诊断病例数增多。cffDNA价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其降低至1 075、697元时,以1/10为切割(策略Ⅱ-1),或"临界风险"人群全部采用cffDNA(策略Ⅰ-2),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综合筛查效率成为最优策略。产前诊断接受率降低影响异常病例检出,同时增加增量成本,不利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开展。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费用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相对偏差。结果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DR设备中ESD显示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表面入射剂量 显示值 相对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屈光力(TCRP)的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的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力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组:B/F≥85%,24例(24眼),B/F为(86.2±0.5)%;低B/F组:B/F≤78%,27例(27眼),B/F为(76.6±0.6)%。使用TCRP Method计算,角膜屈光力采用Pentacam测量的以瞳孔为中心,中央3 mm范围的区域性的TCRP,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电脑验光检查。所有患者、高B/F组、低B/F组这3组,组内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的绝对预测误差(APE)总体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法。各组中TCRP Method的APE分别与Haigis、Hoffer-Q、SRK-T、Holladay-Ⅰ进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高B/F组为0.19±0.09,低B/F组为0.19±0.0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5)。术后3个月采用TCRP Method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高B/F组为(0.38±0.16)D,低B/F组为(0.42±0.19)D。所有术眼术后3个月按照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计算的MAE分别为(0.40±0.17)D、(0.64±0.25)D、(0.73±0.27)D、(0.98±0.32)D、(0.84±0.25)D,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23)。进一步将TCRP Method的APE与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Ⅰ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3.53、4.01、3.75,均P<0.05)。高B/F组和低B/F组: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3.21,均P<0.05)。结论:对于角膜异常B/F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常规公式计算IOL屈光力的精确性较差,使用基于TCRP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精确性高,术后视力佳。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力计算 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对声带息肉患者一次切除成功率及嗓音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行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一次切除成功率以及嗓音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较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嗓音学指标Jitter、Shimmer和NNE指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切除成功率(95.35%)比对照组(79.07%)高,术后6个月复发率(4.65%)比对照组(23.26%)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更好,可快速恢复声带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声带息肉 支撑喉镜 鼻内镜手术 一次切除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部位与置管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至1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二科收治的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和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新生儿置管成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静脉置管组、操作耗时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置管时,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置管后时间的增加,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且置管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送管困难、置入过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下肢静脉置管组中未发生置入颈静脉、返折腋静脉等情况。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有利于提升置管成功率,减降低出血量以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舒适度明显优于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

  • 标签: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置管部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度(LSM)及标准残肝体积(SRLV)在肝细胞癌(HCC)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的28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57±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以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患者的LSM,CT测定SRLV。根据术后有否发生肝功能不全分为肝功能不全组(10例)和非肝功能不全组(18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SM及SRLV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肝功能不全组LSM、SRLV分别为(27±6)kPa、(267±46)ml/m2,非肝功能不全组相应为(17±5)kPa 、(366±60)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0,-20.4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M≥25 kPa、SRLV≤290 ml/m2为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448,24.6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SM=17 kPa、SRLV=266 ml/m2时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03(Z=6.684,6.763;P<0.05)。结论术前LSM和SRLV检测对HCC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细胞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对孕妇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该院进行预约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专职护士全程陪护、心理支持以及心理医生疏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穿刺依从性、穿刺成功率、焦虑情绪以及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介入性产前诊断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中无1例穿刺失败,均穿刺成功,且无1例流产、感染发生;诊断后,研究组孕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综合性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的穿刺依从性,改善了生命体征,并减轻了焦虑情绪,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介入性产前诊断 护理干预 穿刺依从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结核菌素试验的临界来降低其诊断结核病潜伏性感染的假阳性。方法测量受试者的FPG,同时对受试者做结核菌素试验和QuantiFERON-TB(QFT)Gold In-Tube检测。以QFT为金标准,确定结核菌素试验(TST)试验的临界。结果共有5 405名参与者,其中1 104名(20.4%)QFT阳性。在5 405例患者中,PPD硬结直径为10.25 mm时诊断价值最高,其灵敏度为0.731,特异度为0.727。将受试者分为正常人、有糖尿病史患者、新确诊糖尿病患者,硬结直径分别在11.25 mm、10.25 mm和11.25 mm时诊断价值最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1、0.837、0.824和0.805、0.821、0.778。结论本研究证实,以10~12 mm作为结核病潜伏性感染诊断的临界可以大大提高结核菌素试验的特异性。

  • 标签: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病潜伏性感染 临界值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脉压变异度变化(ΔPPV)和每搏量变异度变化(ΔSVV)预测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3.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监测VT 6 ml/kg时脉压变异度(PPV6)和每搏量变异度(SVV6)。然后进行VT负荷试验(TVC),即将VT由6 ml/kg增加至8 ml/kg,维持1 min后监测VT 8 ml/kg时PPV8和SVV8。计算TVC前后PPV和SVV变化(ΔPPV和ΔSVV)。完成TVC后将VT调回6 ml/kg进行补液试验,以补液后CI增加幅度≥15%为容量反应阳性标准,绘制各指标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PPV6、SVV6、PPV8、SVV8、ΔPPV和ΔSVV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0.43~0.72)、0.62(0.47~0.76)、0.83(0.73~0.87)、0.76(0.64~0.88)、0.95(0.90~1.00)和0.91(0.86~0.99);PPV8、SVV8、ΔPPV和ΔSVV的诊断临界分别为10.5%、13.5%、4.5%和5.5%;灵敏度分别为75%、78%、88%和85%;特异度分别为88%、87%、95%和98%。结论PCV-VG模式下,ΔPPV和ΔSVV均可准确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

  • 标签: 每搏输出量 血压 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Cr、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额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

  • 标签: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射血分数中间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