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腔带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制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法,对某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ICU医务人员鼻腔黏膜进行采样,检测其携带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采集450份鼻腔标本,分离病原菌137株,检出率为30.44%。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工龄、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不同季节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占59.85%),以肺炎克雷伯菌(21.16%)、产气肠杆菌(18.98%)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40.1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98%)、表皮葡萄球菌(15.33%)为主。检出38株(27.74%)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69%(2/26),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占3.45%(1/29),耐亚胺培南产气肠杆菌占3.85%(1/26)。结论ICU医务人员鼻腔病原菌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鼻腔带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为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前医患纠纷紧张的背景下,医务人员除了承担心理上的打击,还包括身体上的侵害,在无形中威胁着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权益和身体健康。故此,为了能够维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应该着重提升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更好的应对各项工作开展需要。本文就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方式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展开分析,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自我保护意识 专业能力 提升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出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主动登记资料和回顾性调查方式,调查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别、暴露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36人,其中护士占63.89%,医师占30.56%;发生频率最高的的科室是外科10人;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94.44%,主要发生于拔针刺伤、手术器械或刀片割伤及手术中缝合时。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完善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加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对策
  • 简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导致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下降的原因,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情况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应通过一系列的干预管理对策,使全体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昌平区医务人员吸烟现状。方法随机选择二级和一级医院各两家,随机抽取430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采用一对一和自我填表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男性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48.8%,女性为1.0%;男女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5.6%和0.7%;男女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8.6%和51.5%。结论昌平区医务人员吸烟率很高,应大力开展对医务人员的控烟教育。

  • 标签: 医务人员 吸烟 被动吸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56名临床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意外伤(简称锐器意外伤)回顾性总结。方法对2008年—2011年发生的锐器意外伤进行及时局部处理、针对性预防接种和血清学追踪观察。结果所有医护人员均未发生因锐器意外伤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结论为减少或杜绝锐器意外伤的发生,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保证医护人员执业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口腔科是一个高危科室,患者就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一般情况下患者未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液性传染病的筛查。职业感染传染病的病毒和细菌主要包括血液传播的病菌HBV、HIV、HCV。而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接触一些有害气体、液体,因此我们应善于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调查外科100名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39.00%,接触病人前、后分别是27.50%、52.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3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65.00%,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是80.00%,脱手套后为45.40%。结论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待改善,要定期加强调查分析,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在门诊输液室开展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活动,获取手卫生的真实数据,为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感控工作间手机APP,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四个阶段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第一阶段无任何干预,第二阶段进行手卫生知识宣教,第三阶段模拟患者参与,第四阶段患者真实参与。并自制《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意愿调查表》对患者和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四阶段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1.43%、44.27%、61.48%、82.88%,四阶段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5,P<0.01);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44.44%、74.14%、81.33%、81.82%,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结论患者参与手卫生模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患者参与 医务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培养优质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提高医务人员职业角色道德的重要性,剖析职业角色道德的作用与优质医务人才培养两者间的关系,提出培养优质医务人才的对策。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角色道德 优质医务人才
  • 简介:  [摘要] 目的 : 了解医务人员宽恕心理的状况及特点,探索医务人员宽恕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 应用宽恕水平、宽恕态度和心理健康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相关问卷,对 409 名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宽恕心理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 在宽恕水平上,医务人员不存在统计性别差异 ; 在宽恕态度上,女性医务人员显著高于男性 ; 工作年限 10- 15 年和 20 年以上的医务人员比 10 年以下的医务人员的报复水平高 ; 儿科医务人员的报复水平显著高于内科、妇科和其他科室 ; 宽恕各变量与心理健康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变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 医务人员的宽恕心理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并且与其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基于宽恕的视角可以从多个层面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患紧张水平,保障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标签:   [] 医务人员 宽恕心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人员手部的微生物感染情况以及消毒对于污染的控制影响。方法143例医务工作者,对消毒之前各医务工作者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监测以及对消毒前后微生物杀除率进行观察。结果各职业的手部污染率均为100%,污染率无差异。而在微生物量方面,护士的微生物量最大,其次依次为护理员、收款员、检验人员和医生;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微生物杀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士、护理员和收款员的微生物杀除率要显著低于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微生物杀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地洗手及消毒是控制手部污染及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医务工作人员 微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