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设H为G的一个生成子图,(G,H)的一个BB-k-染色是指一个映射f:V(G)→{1,2,…,k},当uv∈E(H),|f(u)-f(v)|≥2;当uv∈E(G)\E(H),|f(u)-f(v)|≥1.定义(G,H)的BB色数x_b(G,H)为最小的整数k,使得(G,H)是BB-k可染的.本文研究了对于任意的连通,非二部平面图G,且G没有5-圈,都存在一棵生成树T,使得x_b(G,T)=4.

  • 标签: BB-染色 生成树 可平面图
  • 简介:1绪言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生物体内生物合成的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4氮化合物群中互相变换的重要中间物质.此外,植物中的ALA是从谷氨酸到被称作C5经路的3阶段反应合成的.

  • 标签: 乙酰丙酸草坪 氨基乙酰丙酸 生长影响
  • 简介:痤疮是皮肤科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约80%~909/6的青少年患过痤疮,而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青春期的慢性毛囊及皮脂腺炎症,临床上主要是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形态表现。此病由多种因素造成,如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过多,毛囊上皮角化改变等。轻度痤疮患者皮损较易治疗,顽固性的中、

  • 标签: 痤疮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类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以更昔洛韦注射液0.25g+25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观察组同给予5-氟脲嘧啶局部注射,将5-氟脲嘧啶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按15配制成混合液,疣体附近常规消毒,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将药液注入疣体基底部,每天1次。2组均以治疗6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尖锐湿疣l5-氟脲嘧啶 更昔洛韦
  • 简介:玫瑰痤疮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而出现面部红色斑块或鼻赘,使治疗难度加大。我科采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1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玫瑰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我们在进行微生物来源的5-脂氧合酶抑制剂的筛选过程中,得到了一株具有活性的曲霉菌F06Z-509。经过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三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F06Z-509-A,B和C。通过对它们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与已知化合物butyrolactoneⅡ,Ⅰ和Ⅲ相同。它们对5-脂氧合酶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21.43,22.51和11.83μg/mL。它们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未见报道。

  • 标签: 5-脂氧合酶抑制剂 BUTYROLACTONES 真菌代谢产物
  • 简介: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司盘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制备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可能影响包封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药物浓度为1.0g/L,Span20与胆固醇比例为4∶3,50℃超声30min,所制得的5-FU类脂囊泡的包封率可达40%以上.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得的类脂囊泡为球形单室结构,测得平均粒径为393nm,且分布较均匀,表明制得的囊泡粒径符合注射给药的要求.

  • 标签: 5-氟尿嘧啶 类脂囊泡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胆固醇 包封率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法辛缓释剂较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Langmuir-Blodget(LB)filmshaveatractedmuchatentionbecauseoftheirposibilitiesasfunctionalmoleculardev...

  • 标签: STRUCTURE ORIENTATION LB film POLARIZED FLUORESCENCE
  • 简介: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能将糖类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HMF),且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HMF具有成为许多石油衍生物分子替代物的潜力,这一技术将使由农产品衍生出的化学嵌段聚合物能够替代相应的石油基产品.这种新方法在用纤维素(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大分子)制备HME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 标签: 5-羟甲基糠醛 纤维素 技术 制备 国家实验室 嵌段聚合物
  • 简介:研究了用HPLC测定葡萄糖降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样品为氟尿嘧啶葡萄糖注射液,紫外检测器,λ=284nm,反相色谱柱,乙腈:水(1:20)为流动相.5-羟甲基糠醛浓度在0.49-294u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相关系数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0.14%.

  • 标签: 葡萄糖 降解产物 HPLC 5-羟甲基糠醛 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5-Fu)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用于考察5-Fu控释植入剂在小鼠肿瘤组织的分布。方法荷瘤小鼠瘤周植入分别由PLGA50/50和PLGA75/25为载体制备的5-Fu控释植入剂,RP-HPLC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肿瘤组织中5-Fu的线性范围为0.5~15.4μg·g-1,准确度为97.5%~104.0%,提取回收率为81.9%~88.3%,日内RSD均〈2.0%,日间RSD均〈7.6%。以PLGA50/50、PLGA75/25为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9、15d;Cmax分别为3.79、2.83μg·g-1;AUC分别为41.15、43.50(μg·g-1)×d。结论该分析方法可用于5-Fu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行为研究,2种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均能维持小鼠肿瘤组织中较长时间的药物分布,延长药效作用时间。

  • 标签: 5-氟尿嘧啶 控释植入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组织分布
  • 简介:旗传递t-设计的分类是代数组合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了旗传递5-(v,k,3)设计.由P.J.Cameron和C.E.Praeger的结论可知,此时设计的自同构群是3-齐次群.本文利用3-齐次群的分类,证明了设计的自同构群不能是仿射型群.

  • 标签: T-设计 自同构群 3-齐次群 仿射型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激光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于首次治疗后6个月随访统计复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六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7.5%(15/40)、17.5%(7/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 复发
  • 简介:摘 要:以苯肼作为起始原料,与乙酰乙酸乙酯环合反应得到吡唑醇,再以DMF为溶剂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吡唑醛,然后吡唑醛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吡唑酸,吡唑酸经酰氯化反应得到吡唑酰氯,最后与5-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5-苯基-1,3,4-噻二唑-2-基)-3-甲基-1-苯基-5-氯-4-吡唑甲酰胺,其结构均经IR、1H NMR、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抑菌活性。

  • 标签: 吡唑 酰胺 噻二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OX)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佛波酯、脂多糖和γ-干扰素诱导,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诱导后的巨噬细胞鉴定;构建包装5-LOX过表达慢病毒和对照慢病毒,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感染巨噬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表面蛋白CD68、CD163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IL)-1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5-LOX过表达组CD163[(1.73±0.35)%比(0.72±0.07)%,t=4.831,P<0.05],IL-10[(72.91±0.14) pg/ml比(20.75±0.90) pg/ml,t=71.396,P<0.01]、TGF-β1[(27.88±3.11) pg/ml比(10.06±0.70) pg/ml,t=10.284,P<0.01]分泌和Arg1(2.98±0.05,t=21.193,P<0.01)、IRF4(1.91±0.06,t=20.294,P<0.01)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同时CD68[(0.85±0.03)%比(2.13±0.16)%,t=11.523,P<0.01],iNOS[(12.80±1.99) pg/ml比28.40±2.16) pg/ml,t=5.745,P<0.05]、IL-12[(122.37±7.49) pg/ml比(379.44±2.70) pg/ml,t=70.493,P<0.01]分泌和TNF-α(0.34±0.02,t=21.843,P<0.01)、IRF5(0.42±0.01,t=46.868,P<0.01)的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5-LOX表达的上调促进了M1型TAMs向促瘤性的M2表型极化。

  • 标签: 5-脂氧合酶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在超声波辐射下,以2氨基5硝基噻唑、水杨酰氯为反应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制得2(5硝基2噻唑基)水杨酰胺。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50℃、超声波功率为100W、反应时间为0.5h,收率可达90.2%。

  • 标签: 超声波 2- (5- 硝基 -2- 噻唑基)水杨酰胺
  • 简介:摘要1名51岁男性因隐球菌性脑膜炎住院。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大扶康4gq12h、两性霉素B35mg,口服5-氟胞嘧啶1gq6h。患者出院后口服氟康唑0.4g/d,5-氟胞嘧啶1gq6h,出院后第6日经日晒后出现皮肤暴露部位肤色明显变黑,考虑是由氟康唑联合5-氟胞嘧啶引起的皮肤光敏性反应。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氟康唑 5-氟胞嘧啶 皮肤光敏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