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后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的效果。方法将改良后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法与常规清洗器械常温润滑法进行清洗质量合格率和润滑剂细菌检出率的比较,并比较改良法1、3、6月器械润滑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工清洗烘干后的320件金属器械经煮沸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5.03%,对照组手工清洗常温下润滑处理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4%,实验组润滑剂内未检出存活细菌,对照组润滑剂内细菌检出率为86%,于1月、3月、6月后实验组320件手工清洗煮沸润滑器械润滑有效率在96%以上。结论手工清洗器械煮沸润滑方法效果优于常温润滑法。

  • 标签: 手术器械 清洗 润滑 消毒
  • 简介:目的改良垃圾分类箱,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方法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收集病区的医疗垃圾,比较应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后,医务人员满意率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实用性强,能更加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废物 脚踏式 不锈钢垃圾箱
  • 简介:手术中或急救病人时经常需要使用12~16号粗针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以输入粘稠度较高的血液,保证病人充足的循环血量。因此,快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但临床上若遇到老年人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病人,其血管弹性较差或脆性增加,

  • 标签: 静脉穿刺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的前臂固定带中肩颈尼龙吊带材料粗糙,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佩戴,尼龙带的摩擦容易使颈部皮肤发生擦红,甚至破损,使患者舒适度降低。且患者佩戴前臂固定带活动时,患肢容易下滑,低于心脏水平,增加患肢肿胀,不利于患者康复。经临床使用,传统前臂固定带存在佩戴不舒适,稳定性差,患者随着步行前臂的摆动会增加骨折处的疼痛等问题。因此,制作改良版前臂固定带使患者佩戴舒适、稳定性增加,固定牢固;让患者在佩戴过程中,患肢处于功能位,利于患肢消肿,既能减轻因前臂摆动导致的骨折处疼痛,也能减轻对颈部的受压,不会使患者颈部出现压疮问题。方法 在传统前臂固定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为达到上臂紧贴于前胸部固定,使前臂悬吊于功能位,在腰部增加一条活动性固定带。在前臂托内增加一条大拇指固定带,使前臂悬吊稳定性增加,减轻颈部悬吊力量。在肩颈悬吊带上增加柔软、可活动的衬垫,减轻颈部局部压力,增加颈部佩戴舒适度。 结果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增加了患者佩戴的舒适度,缓解了患者颈部局部的压力,能妥善固定前臂,减轻患肢疼痛,增加了佩戴前臂固定带的有效性,使患肢处于功能位,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达到了预期固定的效果。

  • 标签: 前臂固定带 改良 前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心血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质量,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的不良事件以及手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成立内部安全管理的小组,负责全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全员的监督工作。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实施风险预警监控之后,实验组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预警监控管理应用于心血管科室,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控制的质量,有效预防了护理不良事件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 风险 预警 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性格特征的心理干预,分析对患者心理焦虑抑郁以及精神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长期住院且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取常规护理与性格特征的心理干预,对比前者对照组30例与后者观察组30例在干预八周后的SAS、SDS评分及BPR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及BPRS评分都偏低,(P

  • 标签: 性格特征 心理干预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 SAS SDS BPRS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理论的全局式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对NIHSS及GCS评分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2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理论的全局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2组的神经功能、昏迷程度。 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2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颅脑外伤 危机管理理论的全局式护理模式 NIHSS评分 GC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 标签: 跟腱断裂 康复体位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量表对CCU患者近期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对CCU的128例患者评分,分析APACHEⅡ分值及其单项参数对患者近期死亡的判断作用。结果:128例患者中,15例死亡,113例好转出院。存活组的APACHEⅡ分值为(10.91±6.63)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2.75±9.91)分(P〈0.01)。通过对APACHEⅡ量表急性生理学评分组成成分的分析,提示GCS评分、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值等六项指标与CCU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结论:APACHEⅡ评分量表能用于CCU患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APACHEⅡ评分量表 CCU患者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9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不同护理模式分两组(每组4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心理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该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疼痛管理对肩周炎患者VAS评分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入选66例肩周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10月-2022年9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3例(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疼痛管理措施)。观察指标:VA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的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周研究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措施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显著改善疼痛。

  • 标签: 肩周炎 疼痛管理 护理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我院是我市基层惟一的二级甲等达标医院,接诊疑难危煎病人比较多,临床开展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都推行重大手术逐级审批把关制度。如何面对疑难复杂、风险性较大的临未护理问题。2003年以来,我科首批推出护理工作预警报告制度,对因病情发展可能发生的护理并发症或可能引发的纠纷进行提前警示和积极干预,极大地减少了护患矛盾,为强化护理深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问题 预警 重大手术 护理并发症 二级甲等
  • 简介:【摘要】骨科临床护理是一个涉及诸多复杂医疗环节的领域,从术前术后的护理、康复训练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骨科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骨科临床护理风险,探讨其预警指标及量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科临床护理 预警指标 量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和儿童呼吸困难评分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观察组根据儿童呼吸困难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 8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12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7分);对照组根据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26分≤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对中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重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师和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PEF、FVC、FEV1%Pred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颈静脉插管因其具备保留时间长、品种多、导管弹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1]。但颈静脉导管存在插管位置贴近面颊、不方便固定、易滑脱、病人洗脸睡觉均会不小心会碰到等弊端。颈静脉插管作为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通路,导管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颈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将固定插管的带子绑在病人的额头上,病人常被困扰的彻夜难眠。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静脉插管 固定
  • 简介:加温输液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补液方法,常用于需大量输注低温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的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加热方法是用输液温控仪直接对输液延长管加热,但应用此装置易在延长管内产生大量微气泡,有被输进患者体内的潜在危险,并易使术中清醒的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慌。为此,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3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温控仪 加温输液 空气
  • 简介:随着人们对舒适治疗要求的提高,近年来我科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式由颈丛阻滞麻醉改为全身麻醉,在临床护理中,笔者调查发现在术后6h的去枕平卧位中,病人反映腰肌酸困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舒适度;头部疼痛、憋胀超过了伤口的疼痛;再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多、咳出困难,影响了血氧饱和度;另外引流液未在渗出高峰期及时引出。针对以上问题,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全身麻醉 改良卧位 颈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去枕平卧位
  • 简介: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是美国内科医学会(AmericanBoardofInternalMedicine,ABM)发展并推荐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考评项目以医务人员6大核心能力为框架进行设计,由考核者直接观察被考核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道专业、临床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评价7个项目。近年来。

  • 标签: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