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将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围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七氟醚全程吸入对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15)、丙泊酚对照组(P组,n=1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肺转流(CPB)前、复跳后10min、CPB后2h、CPB后24h测桡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吸入氧浓度(FiO2),评估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通过检测血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白介素-6(IL-6)的浓度及其在肺静脉和肺动脉的比值(PV/PA),评估肺内炎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炎症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的PA和PV中较低,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PV/PA较高,淋巴细胞的比值无差别,IL-6的PV/PA较低;虽然2组肺功能均下降,但七氟醚组肺功能指标较优。结论相比丙泊酚,七氟醚能抑制肺内炎症细胞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 标签: 七氟醚 体外循环 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损伤 双瓣置换术
  • 简介:目的对比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以及术后2年的效果。方法30例35膝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病因分别为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创伤性关节炎11例13膝以及结核性关节炎4例5膝。所有入选患者均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治疗原则实施手术,并且均随访2年。根据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膝关节进行评分,并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年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HSS评分[(90.8±3.1)、(84.1±2.1)、(87.2±2.7)分]均较术前[(42.2±4.6)、(38.2±3.6)、(41.2±5.2)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最高,为47.1%,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分别为46.2%、40.0%。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可以显著改善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 标签: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严重膝关节畸形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和髋关节局部情况,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健侧肢体后下方放置无菌袋,避免产生小腿感染。选取患者髋前外侧为小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切开阔筋膜,同时拉开阔筋膜与臀大肌,使股骨大转子和臀中肌暴露。选择以股骨大转子顶点为基础点作皮肤切口,上下分别延长4~5cm,切口长度保持在8~10cm范围内,将皮肤切开后,沿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的空隙进入,分别向上下牵拉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然后在臀中肌前1/3处纵向切开约5cm的切口,同时注意保留中肌与股外侧肌腱膜的连续性以便后续修复。在股骨小转子上分1.5cm处截掉股骨头,取出骨头后,安放髋臼假体时要注意假体向外展45°,前倾15°,最后处理患者的股骨,复位假体并调试髋关节灵活度。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对患者的前侧关节囊、臀中肌、臀小肌以及进行修复,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手术方法类似观察组。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明确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的最佳实施时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将手术时机作为分组的依据,其中骨折后48h内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观察1组,骨折≥48h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观察2组,现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临床疗效方面,首先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为观察1组的更低,然后是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比较,显示Harris评分为观察1组的更高。两个指标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时机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控制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提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旁神经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保障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并尽可能恢复功能的完整性.方法:对4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施行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由于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本组42例均恢复行走功能,仅1例双髋置换病人发生褥疮.结论:通过术前后特别是康复期护理,提高了病人对功能锻炼的信心和兴趣,主动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功能煅炼
  •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两组均用药7d。结果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为36.36%(P<0.05)。1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例患者年龄小于50岁,6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结论泮托拉唑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 标签: 泮托拉唑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髋臼前后径显著缩小、髋臼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作者: 童晓1 陈佳2 次彩哲3 于铁强4 孙明宏5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03
  • 出处:《药物与人》 2021年第5期
  • 机构:1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4唐山市第二医院 小儿骨科 河北 唐山 063000;5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膝关节置换中关于治疗方式中各种后交叉韧带保留型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分别将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42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后交叉韧带保留 治疗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组,常规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92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手术室护理
  • 简介:人工髋关节置换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标准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余万人因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在我国,每年有3—5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成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的并发症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目前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做一介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人工关节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 临床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优质护理 +功能训练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股骨头坏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例数20例,时间是 2017.1月至 2019.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 2组, 10例为一组。一组行常规临床护理(称: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称:观察组),对比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施行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的提高,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质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的前后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并运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目的针对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8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螺纹钉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可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在骨科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其中引发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存在骨折等关节骨折病症,患者出现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存在较大难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已经逐渐应用到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特针对于我院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置换进行治疗,具体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8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2.6±5.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3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0.8±5.7)岁。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选择多枚螺纹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选取闭合复位的方法,选取C臂进行透视,对患者患处位置实施微创多枚中孔螺钉固定。研究组选取全髋关节置换,其具体步骤为在手术前30分钟先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灭菌,中选取髋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2],手术后1天到2天治疗实施常规引流方法,手术后对患者实施X光片检测,手术后第二天让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1.3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1.4统计学分析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的统计,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方案对PICP及MDA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在丙二醛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PICP MDA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方案对PICP及MDA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在丙二醛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PICP MDA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 6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各 32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HSS评分以及 VAS评分均更优( P< 0.05)。结论: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