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外膜肺(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护理工作量推算护理时数,并分析人力资源现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方法运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ECMO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工作量的相关因素。结果ECMO患者每天护理工作量平均分为(76.06 ± 7.23)分,每日护士护理ECMO患者时间为10.31 h,每日需直接参与患者的理想护士人数为2.28人。护理工作量与患者年龄、是否使用肝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预后情况有关(t值为-3.184~7.291,P<0.05或0.01)。结论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较大,现阶段我院护患比1∶1配置合理,年龄、使用肝素、血管活性药物及预后影响ECMO患者护理工作量水平。

  • 标签: 护理活动评分量表 护理工作量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目的:总结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Memberanc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 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接受体外膜肺(ECMO)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5例(34.88%),24例次(55.8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2例次,50.00%)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6例次,25.00%)、皮肤和软组织(5例次,20.83%)等。分离病原体2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株(67.86%),革兰阳性球菌7株(25.00%),真菌2株(7.1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2株,42.86%),其次为血标本(9株,32.14%)和伤口分泌物标本(6株,21.43%)等。ECMO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ECMO辅助时间、并发症、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有关。结论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应针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ECMO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人工心肺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感染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ECMO的管理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因严重心肺衰竭接受ECMO支持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患儿日龄、胎龄、性别、体重、ECMO支持类型、ECMO前乳酸水平、ECMO支持24 h后乳酸水平、机械并发症、机体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男34例,女15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4例;胎龄34~41周;ECMO日龄3 h~21 d,体重2 090~4 200 g(平均3 333 g)。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33例,聚甲基戊烯无孔型中空纤维膜16例;呼吸支持32例,心脏支持13例,体外心肺复苏(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4例;ECMO治疗时间73.0(46.5,114.6)h;ECMO前乳酸水平8.7(3.9,15)mmol/L,ECMO治疗24 h后乳酸水平2.8(2.2,6.1)mmol/L;39例(79.6%)顺利脱离ECMO,支持时间(92.7±48.9)h,均存活。10例(20.4%)ECMO支持期间家属放弃治疗死亡,支持时间(50.7±30.1)h。11例(22.4%)发生机械并发症,32例(65.3%)发生机体并发症。死亡组ECMO支持时间短于存活组,死亡组ECMO 24 h后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使用聚甲基微孔型中空纤维膜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对心肺衰竭新生儿有一定治疗效果,早期支持可提高ECMO治疗效果。ECMO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在进行ECMO时密切监测。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新生
  • 简介:我们在进行微生物来源的5-脂酶抑制剂的筛选过程中,得到了一株具有活性的曲霉菌F06Z-509。经过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三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F06Z-509-A,B和C。通过对它们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与已知化合物butyrolactoneⅡ,Ⅰ和Ⅲ相同。它们对5-脂酶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21.43,22.51和11.83μg/mL。它们对5-脂酶的抑制活性未见报道。

  • 标签: 5-脂氧合酶抑制剂 BUTYROLACTONES 真菌代谢产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利用血灌注指数( PI)指导术后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和 PI导向组( 43例)。对照组: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同时记录 PI值。 PI导向组:使用脉搏血饱和度探头进行 PI测定,每半小时记录术肢 PI数值变化。结果 PI导向组术后疼痛、麻木、肢端发凉及手部肿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复查桡动脉 B超,提示对照组有一例桡动脉闭塞,但与 PI导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 30分钟的 PI值均低于 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术后 1小时开始至术后 4小时,两组 PI值均逐渐升高,但 PI导向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4.5小时开始至术后 6小时解除压迫,虽然两组 PI值进一步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新一代脉搏饱和度测量仪动态监测 PI值,客观评估患者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强度,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肢体损伤,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未增加穿刺点出血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灌注指数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B组向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吹;C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负压吸引管。在OLV前、OLV30win、OLV60win分别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02)在OLV60min时A组下降明显,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Qt在OLV3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60w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侧肺处理方法都能降低肺内分流,提高动脉能力,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镜手术术中的操作。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合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2种置管方式在建立成人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ECMO)时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的276例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穿刺置管62例(经皮穿刺组)、手术切开置管214例(手术切开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混杂因素后,共52对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6±13.0)岁。对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手术切开组相比,经皮穿刺组的ECMO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8%对48.1%)及住院病死率(42.3%对67.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MO建立后的起始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两组ECMO辅助后24 h血乳酸水平均较辅助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股静脉-股动脉ECMO置管方式。与手术切开置管相比,经皮穿刺与较低的ECMO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关。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经皮穿刺置管 手术切开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采用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ECMO联合IABP共同保护下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6±18)岁。回顾总结对其进行早期分步运动训练干预,一级运动术后至ECMO拔出前,二级运动ECMO拔出后至拔出后48 h,三级运动ECMO拔出后48 h至搬出冠心病监护室(CCU),四级运动搬出CCU后。经过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总结评价患者术后器械应用情况、导管应用情况、并发症、术前及递增运动训练后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评分、下肢肌力、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1例患者,应用ECMO最长时间139 h,IABP最长206 h;导管应用情况:11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9例留置有尿管,2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运动结局:7例患者顺利完成运动训练,4例在输血治疗后完成;深静脉血栓评分术前与出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1.37)分比(10.00±1.26)分,P=0.012],在焦虑自评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7±11.58)分比(48.54±8.67)分,P<0.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8±4.81)分比(13.18±3.97)分,P=0.045]。结论在全面评估和监护下,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能够对高危冠心病行PCI患者在ECMO联合IABP的器械支持保护下,改善其心肺运动,提升下肢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可以在严密评估和监护下开展早期运动训练。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训练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干备"的体外膜肺(ECMO)系统能否在长达35 d的时间内保持无菌。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组装5套密闭的ECMO系统(MAQUET,BE-PLS 2050),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内35 d,在预组装完成当天及第3、7、14、21、28、35天分别于离心泵前、泵后膜前、膜肺后3个部位使用无菌棉签对管路内取样,做细菌培养。同期对手术间内的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照。最后对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进行分段取样,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结果同期的空气培养均为阴性。除了第35天ECMO环路4膜肺后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外,余管路内及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取样标本均未观察到细菌菌落生长。结论"干备"的ECMO系统放置于百级层流手术间,28 d内使用是无菌和安全的;透明盒中的管路表面在35 d内是无菌和安全的。"干备"ECMO系统可以缩短ECMO的启动时间,从而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干备 体外心肺复苏 微生物 手术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对心肺功能进行替代,是一种严重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在儿童ECMO治疗的各个环节如ECMO启动、穿刺和置管、运行过程中的管理,ECMO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ECMO撤机等,可应用床旁超声对患儿的心肺、血管和其他重要器官进行动态评估,提高ECMO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重症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血红素酶-1(HO-1)在器官移植中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T细胞活化增殖、抑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临床中HO-1表达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器官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ECMO)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因心肺功能不全而在术中或术后建立ECMO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使用ECMO时间为4~81h,4例患者能顺利脱离ECMO,4例不能脱机,其中2例因心跳停止不能恢复,1例出血不止,1例因怀疑肺栓塞而放弃。结论出血仍是ECMO最主要的并发症,使用肝素涂层的膜肺和管道并合理应用肝素,是减少出血的方法之一。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