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置换和半髋置换治疗的对比。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与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时,开展不同手术配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实施二尖瓣置换的40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20例,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分析手术指标和术后不良情况。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不良情况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术配合方案,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方案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中时间减少,术后情况良好,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术 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 手术指标 术后不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心脏搭桥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抽选94例,均分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指导,同时能够增强科室护理人员准确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强化患者住院疗养安全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保持护理期间的良好心情,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搭桥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治疗术前术后护理探讨;方法 本次试验主要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22例我院行股骨颈全髋置换护理观察和术后康复指导等措施;结果 由于手术前完善各项准备,治疗护理稳妥,22例患者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均出院;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置换极为重要,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康复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41)与B组(n=45)。A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Harris 评分。结果 A组中出血量要多于B组(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给予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多、术后恢复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良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术后快速恢复,但是会给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和住院时间较短,但是经常出现并发症,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05至2021.05月期间在我院因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纳入研究,收集其一般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行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每组3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但全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少的优势,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对手术和麻醉耐受性较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并发症少,适用于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对生活自理能力有较高需求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心脏瓣膜置换麻醉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心肌保护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麻醉以及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术前、切皮时以及体外循环停机10分钟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麻醉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 心肌保护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瓣膜置换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在我院行瓣膜置换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10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升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的10例患者近期存活有8例,2例死亡。结论:瓣膜置换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病情十分危重,在为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可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置换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后早期与远期结果,并分析轻度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升高患者与中-重度PASP升高患者的术后早期病死率与远期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79例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年龄(45.7±7.8)岁,根据术前PASP程度分为轻度PASP组(≤50 mmHg,38例,1 mmHg=0.133 kPa)和中-重度PASP组(>50 mmHg,41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患者总体远期生存率、免于血栓形成的概率、免于严重出血事件的概率及免于二次手术的概率,并对比轻度PASP与中-重度PASP升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结果术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为8.9%(7/79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及呼吸心跳骤停1例。尽管术后早期中-重度PASP组患者病死率(12.2%)高于轻度PASP组患者(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1.8±31.7)个月(3~115个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免于血栓形成的概率、免于严重出血事件的概率及免于二次手术的概率分别为(67.2%±10.6)%、(85.7%±6.2)%、(83.4%±6.9)%、(93.7%±3.7)%。尽管轻度PASP患者远期生存率(78.0±10.6)%高于中-重度PASP患者(62.8±1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后早期病死率仍然相对偏高,术后远期轻度PASP患者与中-重度PASP患者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反复发生的心衰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三尖瓣置换术 左心瓣膜置换 远期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男78例、女41例,年龄(72.57±3.42)岁,所有患者均于心脏瓣膜置换前测定血清AngⅡ、TNF-α水平,术后24 h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血清cTnT、CK)的相关性。结果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为(128.64±14.38)ng/dl,血清TNF-α水平为(38.67±4.52)fmol/ml,血清cTnT水平为(1.26±0.28)μg/L,血清CK水平为(267.52±10.54)U/L;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血清cTnT、CK水平均呈正相关(均r>0,P<0.05)。结论血清AngⅡ、TNF-α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与单髁置换(UKA)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5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KA与UKA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UKA患者LKSS、HSS及AKS评分均有了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对KOA患者而言,UKA比TKA治疗效果更好,显著提高生命品质,疼痛效果减轻明显,易于快速恢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心脏瓣膜置换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619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术后发生AKI 74例(1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3.826,95%CI 2.267~6.458)、合并高血压(OR=2.376,95%CI 1.162~4.86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49,95%CI 1.024~1.07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1.066,95%CI 1.027~1.106)、血小板计数降低(OR=0.994,95%CI 0.990~0.997)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OR=0.873,95%CI 0.774~0.985)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内部及外部验证,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17 ~ 0.91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 0.773 ~ 0.941),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结果提示建模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932和0.424,预测模型校准度较高;决策曲线提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后AKI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有效评估AKI的风险。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急性肾损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安全性、经济学效应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接受48 h出院的日间初次THA手术的患者75例(日间组),根据年龄和性别按1∶1的比例匹配75例在相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初次THA的患者(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居住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再入院及再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诊断、术前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患者均来自于浙江省内且杭州市内比例高(48%,36/75),常规组有6例患者来自外地,两组患者居住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43)。日间组住院时间为(2.13±0.52)d,较常规组的(6.71±1.44)d缩短(t=25.91,P<0.001);手术时间为(59.73±18.91)min,较常规组的(66.91±22.40)min缩短(t=2.12,P=0.036);平均住院费用为(4.60±0.44)万元,较常规组的(5.20±0.72)万元较少(t=6.16,P<0.001);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3.45±0.75)分,较常规组的(3.16±0.94)分高(t=2.09,P=0.039)。日间组与常规组术后1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7)。日间组有7例延迟出院(未能在48 h内出院),延迟出院率为9.3%,原因包括疼痛控制不佳2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康复不达标1例、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中发现感染1例、术后48 h内发热1例。结论日间THA可减少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具有与常规THA相似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延迟出院。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门诊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