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骨科医生在健康高龄患者髋关节囊内移位性骨折的处理意见上存在分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三种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在功能方面、临床方面以及医疗资源利用方面的结果。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化比较研究,将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骨水泥固定型双极半髋关节置换以及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比较。参与研究的医生随机安排患者接受上述三种方法其中之一进行治疗或指定其接受内固定或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结果的评价采用髋关节分级评定问卷和EuroQol健康状态评定方法。临床结果包括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中比较了直接医疗服务费用。受试者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随机分配207例患者接受上述三种手术方法之一进行治疗,91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或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各治疗组间的死亡率并无差异。内固定组的二次手术率最高,达到39%,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分别为5%和9%。内固定组在术后4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评分和EuroQol健康状态评定的得分最差,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24个月的功能评分结果要优于另外两组。尽管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初期的费用最低,但与其后期所产生的与髋关节疾患相关的高昂住院费用相比,这种短期内的优势就会显得相形见绌。结论:对于健康高龄患者髋关节囊内移位性骨折的治疗来说,与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相比,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及效价比更佳。全髋关节置换的长期疗效可能要优于双极半髋关节置换。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Ⅱ级。详细的可信水平分级参见作者须知。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外科治疗方法 复位内固定 移位性骨折 随机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含有毒素导致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的病理成分,与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1本科自2008年至今将人工肝血浆置换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全髋关节置换27例,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本组9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本组优良疼痛消失,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92例,占90.7%;可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者4例,占9.3%。结论术前准备、麻醉和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而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人工关节 股骨颈骨折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膝外翻。术前X线测量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膝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26例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的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正确的康复指导,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 标签: 血液稀释 全髋置换术 血液流变学 全身麻醉 血栓形成
  • 简介:随着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麻醉、体外循环和围手术期监护等各个方面水平的提高,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方法已逐步成形,与心脏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逐渐下降.因此,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为美观、减少损伤、加快恢复和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以小切口手术和内窥镜为主的微创心脏瓣膜手术(Minimallyinvasivevalvesurgery,MIVS)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研发为微创心脏瓣膜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微创心脏瓣膜外科得以迅速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学科.

  • 标签: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 手术径路 体外循环技术 胸腔镜 外科手术机器人
  • 简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degenerativeheartvalvulardisease,SDHVD),是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及钙化,使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心脏病。作者对2001年2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32例SDHV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分析 DISEASE HEART SDHVD 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24例患者施行全髋置换,随访6个月~3年。结果在2周左右患者下地行走,基本恢复伤前功能,优良率达83.3%。结论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选择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并进行了2—10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进行影像学评定分析。结果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9—64分,平均32.0分,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51~89分,平均81.6分。优4例(6髋),良7例(12髋),中3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5.0%。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0°~58°,平均34.8°提高到了术后的73°~105°,平均85.5°。X线片示9髋假体松动,有疼痛症状2髋。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切口和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置换
  • 简介:目的:观察“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脏办膜置换中心肌保护的功效。方法:30例心脏办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温血灌注组(A组,n=15),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继以冷血停搏液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灌注组(B组,n=15),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在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5个时点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两组的上述测定指标在T1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开放后,T2时点的LDH、CK—MB和cTnT含量较T1有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B组T4、T5时点的LDH、CK—MB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B组T3,T4和T5时点的cTnT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办膜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

  • 标签: 联合灌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血心脏停搏液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进行3个月~6年的随访,手术的假体均使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5%,忠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产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中应注意膝周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性,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软组织平衡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对41例(4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及溃疡均全部消失而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30个月共41条患肢,痊愈者37条,占90.24%,病情好转者2条,占4.88%。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 简介:目的:保障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并尽可能恢复功能的完整性.方法:对4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施行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由于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本组42例均恢复行走功能,仅1例双髋置换病人发生褥疮.结论:通过术前后特别是康复期护理,提高了病人对功能锻炼的信心和兴趣,主动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功能煅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患者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50例均获得成功。结论术后精心正确的护理不但提高了手术疗效,预防了并发症还对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股骨头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6%,病情好转者为12%,无效者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或瓣膜钙化占47.5%.二尖瓣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瓣伴三尖瓣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瓣最高.其次为二尖瓣。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