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静脉(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且易并发致死性并发肺栓塞,深受临床医师及各国学者广泛重视。如何有效地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是临床医护人员的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早期护理干预则是预防DVT的重要一环。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 6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和静脉形成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和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明显,并能降低患者发生下肢肿胀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术 高龄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护理工作来预防静脉的发生,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以将其一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92.68%,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63.4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远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于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选择纳入 90例骨科手术病例样本,按照手术先后进行交叉分组,设置对比组、研究组,前者 45例实施一般护理,后者 45例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统计计算,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 4.44%低于对比组的 22.22%,差异显著, P< 0.05;经评价计算,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 97.78%高于对比组的 84.44%,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静脉发生几率,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骨科 手术 针对对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效果。 方法: 将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0 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50 例,给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给实验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条件下,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差异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 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而且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了机体的疼痛,使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术后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是静脉形成(DVT)的高危人群,血栓脱落易形成肺栓塞(PE),可导致猝死。但DVT可以预防,因此早期评估和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ICU患者DVT的预防现状。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医学科 血栓预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静脉(DVT)的常见预防措施为药物预防,但是药物预防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减弱等。压力治疗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其不良反应也较小,是安全又经济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足底静脉泵、持续强化循环治疗压缩装置4种临床常用压力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治疗技术 压力治疗 袜子,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静脉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时段内收治的静脉患者共50例,均采取抗凝治疗,且施行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汇总患者血栓再通率、凝血指标。结果:经对症治疗,可知50例患者血栓再通率为98.00%,且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针对静脉患者,于抗凝治疗期间采取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栓再通率,还可改善凝血指标,可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对静脉形成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骨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静脉形成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加速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静脉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措施 实施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2例下肢静脉形成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应用尿激酶溶栓、巴曲酶降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改善循环,口服脉炎宁中药汤剂加减,外用活血消肿散瘀中药湿敷治疗,平均疗程15日。结果:临床治愈率达20.3%,总有效率98.2%。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混合型静脉再通率45%,周围型静脉再通率67%。血液黏度降低。结论:以降纤、溶栓、改善循环、活血消肿散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整体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烧伤患者静脉(DV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者1 219例,其中男811例、女408例,年龄18~102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1 207例。统计DVT发生率及DVT确诊时间、累及四肢与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以及是否有下肢烧伤、Ⅲ度烧伤、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选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为0.98%(12/1 219);DVT确诊时间为伤后24~138 d,中位数为61.5 d;DVT累及右侧下肢2例、左侧下肢8例、双侧下肢2例,分型包括混合型6例、周围型6例。(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Ⅲ度烧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4、0.021、3.115,P>0.05);在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D-二聚体、股静脉留置CVC、外科手术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5、6.206、3.987、8.875、5.447、15.124、10.735、14.031,P<0.05或P<0.01)。(3)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和股静脉留置CVC是本组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27、4.762、9.394,95%置信区间=3.078~38.789、1.197~18.934、2.631~33.540,P<0.05或P<0.01)。结论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DVT确诊时间为烧伤3周后,分型为混合型和周围型,烧伤总面积、股静脉留置CVC和D-二聚体是可预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烧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娠期孕妇在医院接受护理过程中使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于降低产妇出现下肢静脉( DVT)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选取的妊娠期孕妇就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20年 4月,随机取 40例患者并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20)和给予循证护理的实验组( n=20),评价不同护理方式可导致患者出现 DVT风险概率的可能性,评价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循证护理的实验组出现 DVT的概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不如实验组( P< 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妊娠期孕妇行循证护理可降低孕妇患有下肢静脉的风险,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期 下肢深静脉 血栓 循证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对 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 进行 护理 方式和临床效果 。 方法: 纳入本院于 201 8 年 1 月到 2020 年 4 月期间 收治的 40 例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模式分为实验组和 参 照组,每组 20 例。 参照组行常规的护理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行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和分析 2 组护理满意率。 结果: 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对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提高了护理的满意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 方法: 筛选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2 月我科室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 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方法 1:1 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8 例,探究组 48 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探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 结果: 数据结果为:探究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 2 例,发生率为 4.17% ,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 10 例,发生率为 20.83% ,卡方值为 6.0652 , P 值为 0.01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骨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预防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预防护理效果,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在临床中的护理运用价值较高,可在实际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58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29例纳入参照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的 29例纳入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静脉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焦虑、抑郁得分情况上对比,护理前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p>0.05);护理后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形成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预防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急性静脉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9例下肢急性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9岁,年龄范围20~80岁。按腔内溶栓方法不同,分为PMT联合置管溶栓组(n=38)及单纯置管溶栓组(n=31)。记录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血栓清除率、患侧肢体周径变化值、围手术期间不良事件总数。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门诊复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评估残余血栓溶解、血栓复发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PMT联合置管溶栓组、单纯置管溶栓组溶栓时间分别为(3.7±2.1) d、(5.2±2.1)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尿激酶用量分别为(225.0±122.3)万单位、(315.8±108.6)万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T联合置管溶栓组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18.4%(7/38)、73.7%(28/38)、7.9%(3/38);单纯置管溶栓组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为16.1%(5/31)、77.4%(24/31)、6.5%(2/31),比较两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3,P=0.720,P=0.818)。溶栓治疗48 h后,PMT联合置管溶栓组患侧大腿周径差为(2.16±0.87) cm、小腿周径差为(1.38±0.66) cm,单纯置管溶栓组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1.21±0.59) cm 、(1.02±0.49) cm,两组患者溶栓治疗48 h后患侧大、小腿周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4)。PMT联合置管溶栓组发生3例(7.89%)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单纯置管溶栓组4例(1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两组患者共随访时间6个月,PMT联合置管溶栓组6个月随访率:71.05%(27/38),单纯置管溶栓组:64.52% (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随访6个月期间PMT联合置管溶栓组血栓复发率为11.11%(3/27),单纯置管溶栓组为15.00%(3/20)。单纯置管溶栓组血栓复发率虽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结论PMT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急性静脉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相比单纯置管溶栓,PMT联合置管溶栓可减少尿激酶剂量,缩短溶栓时间,具有短时间内缓解患肢肿胀的优势,近期随访疗效好。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80例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更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2.50%(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7.50%,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5.00%,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患者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等并发症,建议在胃肠外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方法:以2018.9-2019.12收治66例患者为对象,确诊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划分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检查)与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均33例,观察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19例阳性,占57.5%,14例阴性,占42.4%,研究组31例阳性,占93.9%,2例阴性,占6.0%,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66例患者中,患侧肢体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差于健侧肢体(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诊断时,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准确性,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 ICU 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 ICU 收治的 10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4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早期运动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静脉流速度快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在急诊 ICU 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急诊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 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调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我科室诊治的 9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资料,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下肢 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两组相较而言,研究组下肢 DVT发生率较低( 2.22%vs.24.44%)( P< 0.05);研究组满意度较高( 97.78%vs.84.44%)( P <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施以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下肢 DVT的产生,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整体护理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