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乙肝HBsAg检测的效果)。选取从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大同市某医院就诊的20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以中和确认试验为金标准,判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乙肝HBsAg的诊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方法要比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更敏感,不仅不容易漏诊,还可以更准确判断患者患病情况,对乙肝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珠法、离心柱法及一步法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提取效率的差异。方法2021年3月5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核酸采样室采集本科室员工咽拭子标本10份,将阳性质控品混入其中,作为模拟阳性标本。用磁珠法、离心柱法及一步法分别提取模拟阳性样本及其稀释样本RNA、人源性标本及其稀释样本RNA,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核酸的纯度(A260/A280比值)及浓度,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实验,比较其循环阈值(CT)和提取效率。用3种方法提取模拟弱阳性标本,比较其扩增后的CT值差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磁珠法、离心柱法、一步法提取的2019-nCoV核酸均能扩增出阳性结果。磁珠法与一步法提取的RNA扩增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5,P=0.376)。离心柱法提取的RNA较另外2种方法提取的RNA扩增后CT值小,离心柱法、磁珠法、一步法提取的模拟阳性样本扩增后ORF1ab基因的CT值分别为29.28±0.06、30.82±0.14、29.7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96,P=0.041);E基因的CT值分别为28.52±0.40、27.33±0.78、27.3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7,P=0.169);N基因的CT值分别为28.61±1.02、27.24±0.20、27.2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0,P=0.020);离心柱法、磁珠法、一步法提取的人源性标本扩增后人源基因CT值分别为19.68±0.36、20.14±0.06和20.5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4,P=0.048)。人源性标本稀释2倍即对扩增人源基因CT值有影响,未稀释标本较稀释2倍标本CT值较小,相差2.9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5,P=0.039)。一步法、磁珠法、离心柱法提取时间分别为(15.00±1.50)、(20.00±1.50)和(40.00±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P=0.027)。结论磁珠法、离心柱法及一步法均可用于2019-nCoV核酸提取,离心柱法提取效率较磁珠法及一步法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类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矿石产品中检测二氧化硅的方式也在不断优化更新。要按照矿石产品的种类和其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大致范围,选择有效的检测方式,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减少检测偏差。

  • 标签: 矿石产品 不同含量 二氧化硅 检测 方法
  • 简介:摘要:分析了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评价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水灰比条件时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表明,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同时受水泥矿物成份含量和形态,以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流变性能作用的影响;检测低水灰比条件下水泥 -高效减水剂相容性时宜采用测定净浆流动度的试验方法检测大水灰比条件下水泥 -高效减水剂相容性时宜采用测定水泥净浆流动时间的试验方法

  • 标签: 水泥 高效减水剂 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上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就诊的320例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取支原体培养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支原体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8.1%,FQ—PCR的阳性检出率为27.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解决了目前病原体检出率低、周期长、特异性差等缺点,且克服了常规PCR技术假阳性率高的缺陷。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支原体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刷片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于我院行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 86 例患者,同期选择 104 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取所有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标本,分别行刷片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 结果:荧光定量 PCR 诊断肺结核 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刷片抗酸染色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方法诊断肺结核 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标本相较其他方法可以更为快速、准确地诊断肺结核,值得推广 。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刷片抗酸染色 荧光定量 PCR 肺结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刷片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于我院行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 86 例患者,同期选择 104 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取所有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标本,分别行刷片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 结果:荧光定量 PCR 诊断肺结核 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刷片抗酸染色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方法诊断肺结核 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标本相较其他方法可以更为快速、准确地诊断肺结核,值得推广 。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刷片抗酸染色 荧光定量 PCR 肺结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差异性。方法利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病人标本,记录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结果,将同样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胶体金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存在差异,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高。结论对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临界状态的标本,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法 ELISA 胶体金免疫沉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25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以CLIA为参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4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结论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四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为之后选择临床实验室方法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方法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检测方法分组,A组(化学发光检验)50例,B组(酶联免疫吸附检验)50例,比较乙型肝炎标志物检出率、诊断准确性。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检出情况比较,A组抗-HBs、HBeAg、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B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率比较,A组[98.00%(49/50)]高于B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免疫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检验效果较好,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显著提高乙型肝炎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检验 标志物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录的400份血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取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200)和参照组(n=200)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将两组的血液检测合格率以及ALT相关数据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液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血站ALT出筛 血液检测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包虫病抗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我疾控中心在包虫病筛查中确诊为包虫病患者的120份血清抗体作为检测对象,使用间接凝血试验(IH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葡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胶乳凝集试验(LA)四种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包虫病抗体,观察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包虫病抗体的检出率。结果 SPA-ELISA共检出114例包虫病抗体,检出率为95.00%;ELISA共检出110例包虫病抗体,检出率为91.67%;IHA共检出106例包虫病抗体,检出率为88.33%;LA共检出100例包虫病抗体,检出率为83.33%。结论 SPA-ELISA、ELISA、IHA几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对包虫病抗体有较高检出率,免疫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清学诊断 包虫病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体检的30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均无噪声接触史,常频听阈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样数量的常频纯音听阈正常,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存在噪音的人群作为观察组,均接受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和噪声下语言识别能力测试,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9、14、18kHz频率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以及信噪比损失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和噪声下语言识别能力测试对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均具有一定的检出作用,具有不同的特异效果。

  • 标签: 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 扩展高频纯音测听 噪声下语言识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溶血指数对贝克曼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 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尿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40份无脂血、溶血、黄疸的新鲜健康体检成人标本,分别于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 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尿酸,经人为溶血处理后再次于两台仪器检测,分析不同溶血指数对尿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 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尿酸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标本溶血后,两种方法均显示尿酸结果降低,在溶血指数<200的轻中度溶血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 VITROS 5600的偏倚较一致,在溶血指数 >200的重度溶血中, VITROS 5600干化学分析仪尿酸检测的偏倚为 -6.50%,要小于传统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9.64%的偏倚。 结论 溶血指数对两种不同方法尿酸检测结果的偏倚并不完全一致,在标本采集和处置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溶血,以免对尿酸检测造成影响。

  • 标签: 溶血指数 尿酸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学之间ANCA相关性血管炎检测结果。方法来自2013年至2014年临床怀疑小血管炎的患者248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LIA)、抗原特异性EIA(MPO、PR3)3中方法进行检测。结果IIFA法阳性率为5.6%(14/248),LIA法阳性率为5.2%(13/248);EIA法阳性率为6.0%(15/248);IIFA法检出阳性14例,敏感性为92.3%(12/13);LIA法检出阳性13例,敏感性为92.3%(12/13);EIA法检出阳性15例,敏感性为100%(13/13);结论三种方法学间检出率有所差异,实验室应该结合三种方法同时进行,避免血管炎漏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建筑业也随着飞速发展,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当代优质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加剂的使用不仅改善了混凝土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进步而且有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不同检测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凝土外加剂 检测方法 材料 检测结果
  • 简介:当前,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WHO/IARC)报道,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为52.8万例,约有26.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是女性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占妇女癌症死亡的第4位。在我国,2012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为6.2万,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IARC,2012)。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除推动宫颈癌预防性疫苗的应用外,还要做好有一定人群的覆盖面、并进行确保质量的宫颈癌筛查,对及对筛查出来的患者及时治疗。

  • 标签: HPV检测 初筛 妇女癌症 女性健康 筛查方法 高危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法进行比较。方法对50例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采取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率为44.0%,阴性率为56.0%;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阳性率40.0%,阴性率60.0%。ELISA阳性率高于GICA法的阳性率。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初筛,ELISA技术是我国各层医疗单位抗原抗体检测的重要应用技术。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EQA)对我国醛固酮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以改进和提高醛固酮的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开展全国醛固酮常规EQA和正确度验证EQA。以5个浓度水平的冻干血清作为常规EQA的质评物,将检测结果按照仪器进行分组计算靶值和各组内的变异系数(CV)。以参考方法定值的3个浓度水平的冰冻人血清作为正确度验证EQA的质评物,计算各仪器组同靶值的偏差。结果常规EQA有272家实验室回报结果,化学发光法占91.6%。放免法和质谱法的组内CV最大,稳健CV分别为14.6%~33.4%和43.5%~53.9%。其他化学发光法的组内CV大多小于10%。正确度验证计划结果显示,质谱法最准确,测定三个质评物的偏差分别为-7.9%、8.9%和-0.7%。其次是索灵,同靶值的偏差分别为58.7%、7.9%和-2.1%。其他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偏差较大,且与样本浓度负相关,个别系统偏差可达479%。结论我国醛固酮实验室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试剂厂商和实验室应重视EQA结果,对醛固酮进行准确溯源,改进并提高醛固酮检测质量。

  • 标签: 醛固酮 质量控制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对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梅毒患者,共86例,均给予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ELIS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检验,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TRUST检出率、阳性预测率、特异性与敏感度显著低于TPPA、TP-ELISA,TPPA最高,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检测霉素时,TRUST敏感度不高,而TPPA、TP-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检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