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期间,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需要对生活饮用水进行全面检验,为了提高生活饮用水检验质量,需要将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实施有效对比,以此提升生活饮用水合格率。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评价标准 微生物检验
  • 简介: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最近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重点关注。然而采用国标方法检验膨化食品中的铝含量还有一定的不足。对铝含量的国际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铝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容易控制,结果精确。

  • 标签: 膨化食品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60份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2%,高于罗氏培养法57.8%,也高于荧光染色的60%,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四种检测方法中最低的一种,为51.7%,显著低于LAMP法。结论: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便捷、特异性强的特点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当中其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染色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60份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2%,高于罗氏培养法57.8%,也高于荧光染色的60%,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四种检测方法中最低的一种,为51.7%,显著低于LAMP法。结论: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便捷、特异性强的特点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当中其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染色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2019年 8月收治的 84例检测者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28梅毒患者, 2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 2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 (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 (P<0.05)。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女性细菌性阴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采取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检测法、胺试验检测法,进一步对各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96.00%,均明显高于革兰染色检测法的70.00%、胺试验检测法的65.00%,两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细菌培养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革兰染色检测法、胺试验检测法(P<0.05)。结论 女性细菌性阴道炎采取细菌培养法检验的检出率相较于革兰染色检测法、胺试验检测法均明显更高,且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颇高,因此可择优选用。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革兰染色检测法 胺试验检测法 细菌性阴道炎检测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尿液检测方法应用在临床上的价值分析。方法:来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52例均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集尿液后开展尿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对不同检验方法的结果做分析。结果: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影响,且比对后有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法应用后尿液中各指标结果更加准确,且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与尿干化学法比较,优势显著。

  • 标签: 尿沉渣镜检法 尿干化学法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HIV检测中进行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结果与准确性。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了102例HIV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以免疫印痕迹法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对所有患者实施金标快速检测法、时间分辨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结论:在抗HIV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准确的检查结果,有效提升了医院的疾病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抗HIV检测 免疫检验方法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40份血清进行研究,其中将10份血清纳入到对照组,并用ELISA法、免疫层分析法及间接ELISA分别对剩余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ELISA法、免疫层分析法及间接ELISA法的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酶免疫吸附法检测HIV更加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抗原夹心酶免疫吸附法 免疫分层法 间接ELISA 抗HIV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HBsAg进行检测,探讨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今后临床选择检测乙型肝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2例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58例各项检查指标排除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分析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完成后,对三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合三种方法的试剂成本,检测时间及操作过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且灵敏度、特异度高,是临床术前、有创检查前、血透前及孕产妇筛查的首选。。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PRP法、BC法及SD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于常规条件下保存,间隔取样检测保存期内细胞因子如IL-1β、IL-6、IL-8、TNF-α等的含量。结果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因子含量升高,且浓缩血小板中细胞因子含量与其中混杂的白细胞数直接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标签: 浓缩血小板 细胞因子 含量 IL-8 保存 IL-1Β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评估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175名正常糖代谢(NGT)的健康志愿者(21~65岁,男58名,女117名)和80例糖尿病患者(18~70岁,男44例,女36例),使用唾液采集管收集唾液,采用酶法及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1,5-A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1,5-AG水平。结果在NGT人群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47、0.5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4,P=0.333)。在糖尿病患者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84、0.4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9,P=0.487)。结论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质谱法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酶法检测唾液与血清1,5-AG水平相关性欠佳,唾液1,5-AG酶法检测的临床推广尚需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糖尿病 唾液 1 5-脱水葡萄糖醇 质谱法 酶法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对不同尿白蛋白检测方法结果的干扰。方法分别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作为干扰物,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胶体金法进行尿白蛋白检测的干扰试验。结果①胆红素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尿白蛋白结果均有影响,且均呈正干扰。②血红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尿白蛋白结果主要呈负干扰。结论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对不同尿白蛋白检测方法的结果均会造成干扰;因此,在对可能含有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尿液进行尿白蛋白检测时,必须对这两种干扰因素进行考虑,以此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胆红素 血红蛋白 尿白蛋白 检测方法 干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