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探讨它们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4人,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336例,后者又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Tc组,8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TG组,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85例)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6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混合组TP和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4组高脂血症患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混合组ALT水平升高的幅度最大(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C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P〈0.05),高Tc组和低HDL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及混合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HDL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高TC组脂联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结论血脂升高可诱发肝功能损害,血清瘦素、脂联素有望成为判定高脂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 转氨酶类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测定T2DM合并DPN(DM+D)组64例、T2DM不伴DPN(DM)组51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M+D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bA1c及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DM组,FINS水平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发生DPN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P=0.02)。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T2DM发生DPN明显相关,检测血清HCY水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和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省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全省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2010年全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330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清远、佛山、中山、深圳和广州市,发病率分别为127.3/10万、68.1/10万、50.0/10万、49.2/10万和45.7/10万,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4.2%。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0~7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共发病15711例,占53.6%;男性19068例,女性10262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13038例,占44.5%。(2)在全省21个地级市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1323份,检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1212份,阳性率为91.6%。不同地区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80.4%~98.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5.6%~10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0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存在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但也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兴县中、小学生麻疹病毒IgG抗体(抗-MV•Ig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Ss)水平,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及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为学校预防麻疹爆发、乙肝防治提供措施和意见。方法采集手指末梢血,采用ELISA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抗-MV•IgG、抗-HBs进行检测。结果24444名在校学生抗--MV•IgG平均阳性率为95.09%,抗-HBs平均阳性率为56.42%。结论兴县中、小学生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只需针对个体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学校爆发麻疹几率较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略偏低,应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 标签: 学生 抗-MV&bull IgG 抗-HBs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VEGF、PDGF-BB水平的影响。方法4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2周,共治疗5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PDGF-BB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为83.4%,正常人血清VEGF和PDGF-BB浓度分别为(114.95±20.21)ng/mL和(12.44±2.90)pg/mL;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浓度分别为(184.87±47.63)ng/mL和(129.36±51.24)ng/mL,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BB浓度分别为(35.03±11.05)pg/mL和(16.96±3.33)pg/mL,治疗前后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可能与抑制银屑病血清中VEGF、PDGF-BB产生有关。

  • 标签: 穴位埋线 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笔者将成都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住院待产的78例患者,记为ICP组,另外将检查正常产妇80例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甘胆酸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ICP组较正常组妊娠结局差(P<0.05),ICP组中随着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增高,妊娠结局愈差(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甘胆酸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预后,监测血清甘胆酸值,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新生儿的预后是极有好处的。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甘胆酸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老年肺气肿并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诊的50例老年肺气肿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动脉血气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 BIPAP法治疗后,50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CO2明显下降,PaO2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BIPAP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肺气肿并呼吸功能衰竭症状,同时改善有创机械通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临床效果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老年性肺气肿 呼吸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11-3.1-2012-3.1在我院住院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123例测定其HbA1c值,根据HbA1c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共40例、血糖控制不良组(HbA1c≥6.5%)共83例;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其冠状动脉进行评分。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Gensini评分显著大于血糖控制不佳组;Gensini评分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gensin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血中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月经血中ICAM-1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增高,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检测内异症患者月经血的ICAM-1的含量,有协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血 细胞内黏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高热导致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的变化,了解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32例SFC、20例CFC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K-BB和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FC组CK-BB和NS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CK-BB和NSE能较全面反映FC后脑损伤的程度。SFC发作后血清CK-BB和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是通过比较初发脑梗死患者和复发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情况(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类型、斑块指数)和血脂水平,从而发现两组患者的联系,为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2周,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胆汁淤积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前4周有感染史患者、慢性炎性疾病患者,以后循环梗死为主的患者、脑动脉畸形患者、脑出血、TIA患者。将全部病人分为初发脑梗死患者和复发脑梗死患者各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匹配,两组的吸烟、饮酒史均有可比性。用SPSS10.0统计包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类型、硬化程度及血脂水平。结果1.复发组与初发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情况(1)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有斑块者37例,斑块发生率为61.67%,其中复发组27例,占检出斑块者72.97%,初发组10例,占27.03%;检出软斑13例,占检出斑块者35.14%,硬斑16例,占43.24%,复合斑8例,占21.62%;斑块发生在双侧的25例,占检出斑块者67.51%,发生在左侧4例,占10.81%,右侧9例,占24.32%;其中CCA起始段7例,占检出斑块者18.92%,ICA起始段14例,占37.84%,分叉处16例,占43.24%。(2)初发脑梗死组与再发脑梗死组病人斑块类型比较,两组斑块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再发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较初发组有显著差异(P<0.01)。2.初发型和复发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超声和血脂指标的关系(1)初发脑梗死组与再发脑梗死组病人IMT、血清学检测指标相比较,IMT、TC、TG、LDL-C、HDL-C、ApoA1.ApoB无显著差异,而Lpa、ApoA1/ApoB有显著差异(P<0.01)。(2)把研究对象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IMT增厚组,比较三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对其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三组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与斑块的发生,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与IMT增厚、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关系。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LP(a)血浆水平升高和ApoA1/ApoB比值降低密切相关,LP(a)、ApoA1/ApoB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动脉硬化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内科临床教学水平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临床基地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改变高分低能、促进中西医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教学基地 改革 中西医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0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与大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0例对照组和80例IGR者(其中IGR者4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40例)血清中的MMP-9和TIMP-1的水平,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中MMP-9、TIMP-1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IGR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与总胆固醇(TC)、餐后2小时血糖(P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IMT)呈正相关;TIMP-1与总胆固醇(TC)、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IMT)呈正相关。血清MMP-9、TIMP-1、总胆固醇、餐后2小时血糖是IGR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MMP-9、TIMP-1水平的检测对监测IGR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