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对部分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的患者可能须进行麻醉下的手法松解,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本目的是评价全膝置换术后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113膝)因术后平均10周时患膝屈曲角度≤90。而进行了手法松解。分别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前、手术、手法松解前、手法松解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黑:90例患者中81例(90%)在手法松解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获得改善。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2°,中皮肤缝合后111°,手法松解前70°。术后5年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手法松解前平均提高35°(p〈0.0001,配对t检)。术后12周之内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与术后12周之后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相比,平均屈膝角度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最终仍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其术前膝关节协会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未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更痛,p=0.0027)。结论手法松解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前疼痛明显的患者术后更趋向于须手法松解。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法松解 屈曲角度 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 全膝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回旋手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08 月~ 2019 年 05 月收治的 66 例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 + 回旋手法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就 组间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以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展开对比。 结果: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长、患儿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明显( P<0.05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 96.97% )高于对照组( 75.76% )明显 (P<0.05) 。 结论:回旋手法的有效应用,可使得小儿股骨骨折患者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有效缩短,并将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回旋手法 小儿股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实习见习的临床专业 2015级与 2016级的学生 70名,并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 A、 B两组( n=35)。对 A组实行实践性教学,对 B组实行传统教学。综合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并对各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作出比较。结果: A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为 97.14%,明显比 B组的 80.0%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于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积极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实践性教学 效果 关节脱臼 复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手法治疗慢性颈痛孰优孰劣的问题。方法:将 1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关节松动组两组,一周 3次共两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及舒适程度。 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0),疼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颈椎功能障碍评分有组间差异( p<0.05),舒适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 结论:推拿、关节松动均能明显改善慢性颈痛及其功能障碍,但关节松动改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推拿患者舒适度高,可以考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 标签: 颈椎病 手法治疗 关节松动手法
  • 简介: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桡骨下端为松质骨,血供丰富。此处为骨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因此易发生骨折。桡骨下端的尺侧与尺骨小头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进行旋转活动的枢纽之一。正常时,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 标签: 复杂型桡骨下端骨折 正中神经损伤 手法复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修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医手法整复治疗的方法应用于2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西医打石膏的治疗方法则应用于2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25.0%,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显著,人体所受伤害较小,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手法整复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1993年至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液态扩张辅以手法按摩松解治疗肩周炎18例,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8岁~64岁,平均54岁。病程6m~4y年,平均18m。该病例均为单侧.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行颈椎及肩部X

  • 标签: 手法松解治疗 肩周炎 肩关节 老年骨质疏松 粘连松解 手法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推拿配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证实传统推拿配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确切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予以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颈椎调整手法治疗,观察两组病例近远期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改善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加颈椎调整手法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6.11%),(P<0.05)。病程在3个月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8.89%),P<0.05。结论传统推拿配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调整手法 传统推拿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在对于治疗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过程中,使用脏腑推拿手法对其进行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患有原发性的痛经患者,共计74例,将其随机平均地进行划分,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使用脏腑推拿手法对该组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另外一个小组则使用常规的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比较两个小组之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效果。结果:使用了脏腑推拿手法的一组原发性痛经患者在几个疗程之后,痛经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并且痛经的次数也相对减少。结论: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使用脏腑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所获取的临床效果要比常规的穴位治疗更佳,在治疗过程中是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的。

  • 标签: 脏腑推拿手法 原发性痛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资料进行检索、整理、总结,客观反映郑氏经验穴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独特之处,郑氏按摩手法结合电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郑氏按摩手法
  • 简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露肩风、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法治疗 臂丛神经 肩周炎 滞下 粘连性肩关节炎 肩关节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 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年龄范围2-5岁的5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对其采用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引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周,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综合疗效结果为优,治愈率100%。结论:手法复位后水平位牵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股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 水平位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应用到耳石症患者眩晕治疗中,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使用天麻素注射治疗方法,实验组加用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高出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发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P>0.05)。结论:在耳石症患者眩晕治疗中合理采用手法复位与天麻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后更加良好,并且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 标签: 耳石症 手法复位 天麻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结论耳石的临床治疗采用联合治疗方法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至5月门诊住院诊断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磺酸盐两倍的司他丁;观察组增加了一种基于口磺酸片的有条不紊地再放置方法;一周后观察第2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整体疗效为46.67%(14/30),观察组总疗效为93.33%(28/30),两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耳石症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痛经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温经手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我所接受治疗的痛经患者82例,根据所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1例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1例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温经手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痛经症状消失和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痛经症状消失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痛经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温经手法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痛经 推拿 温经手法 不良反应 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