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21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支架组149例和CABG组63例,记录其临床与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2.0%vs12.7%,χ2=10.3,P〈0.05);院内死亡率较低(2.O%V87.9%,χ^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5)。平均随访19个月(中位时间579d)显示,2组MACCE(17.2%VS13.7%,P=0.57)、再次血运重建(P〉0.05)、卒中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与CABG组相比,PCI组随访期间MACCE风险较低(P〈0.05)。结论与CABG相比,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院内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延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02例AMI患者被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和非PCI组,各51例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80%比27.3%,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42±6.9)%比(57.4±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远期疗效显。

  • 标签: 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5d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5d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饮食及遵医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冠心病 心功能水平 护理依从性
  • 简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因患者手部血管限制,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会出现穿刺部位肿胀、麻木、发绀等并发症,

  • 标签: 斜坡枕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h、2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h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Band止血气囊 止血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按照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ml、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点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l或P<O.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以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包扎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运用于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4我院心内科进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n=19)以及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之优质护理,n=21)。比较加入优质护理后,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程度。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两组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键指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并且治疗效果显著,现已成为诊断重要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以及搏动明显等特点,穿刺难度低,是临床首选入路。但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存在出血及发生血肿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出血相关因素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希望可为临床降低股动脉出血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股动脉 出血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ALLEN试验异常的患者,由于其特殊的血管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使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因此,本文旨在探讨ALLEN试验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ALLEN试验异常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我院急诊PCI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按11随机分为研究组(比伐卢定方案,n=60)和对照组(肝素方案n=60),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C、TG、LDL-C、HDL-C和IRA及梗死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TIMI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2,P=1.224);但其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2,0.031)。两组患者在术后12h血清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LVEDd、LVEF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第7、30d以上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30d内均无颅脑出血等严重的可致死性出血发生,但比伐卢定组患者非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急诊PCI患者的术后心功能来讲,比伐卢定可以有效的改善其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基层医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很好推广前景。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卢定 肝素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梗死相关血管符合支架术指症。术前禁食,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口服,术中常规使用肝素10000U,选择国产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控,局部加压包扎,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出,观察穿刺侧肢体是否有疼痛、发绀、苍白等症状。术后继续使用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口服氯吡格雷,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术中有无不良反应,冠脉造影有无残余狭窄,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诊,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和复检结果,观察有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狭窄发生。结果:本研究对86例患者共置入国产洗脱支架125枚,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残余狭窄。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心力衰竭,占所有病例的2.3%,无造影剂肾病等副反应。术后随访半年,出现心脏早搏8例,占所有病例的9.3%,再发心绞痛与支架血栓各1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1.2%。随访期间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好,疗效佳。

  • 标签: 国产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