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7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25例实施急诊PCI护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首份心电图检查时间、就诊至导管室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7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资料,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应采用综合护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不良心血管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探讨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3月-2020.10月期间,择本院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以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灌注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以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显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灌注成功率显高且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参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检验结果均具有差异(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护理效果显优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灌注成功率,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各机能恢复,与此同时大幅提升了护理质量,提倡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梗 应用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梗病人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其术后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分析的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采取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将所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15)以及观察组(n=15),所有患者均使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采取对症护理,叮嘱患者依据医嘱进行用药。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护理,梳理相关文献当中的最优护理措施,适当结合临床心血管疾病护理特征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同时以患者疾病特点为依据制定好循证护理方案。在患者护理完成之后,对比两组别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发生血肿情况,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情况,1例患者发生了拔管综合症情况,共计有6例患者在治疗之后发生了并发症情况,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血肿情况,总发生概率为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为7例,对护理工作感到较为满意的患者例数有3例,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有5例,对照组中患者总满意例数有10例,总满意度为66.7%;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为11例,对护理工作感到较为满意的患者例数有4例,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有0例,观察组中患者总满意例数有15例,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安全性高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将其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介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经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进行全程介入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状动脉介入及外周介入中股动脉止血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本院进行冠脉及外周介入治疗的患者共61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中止血方法选择不同分为介入止血器组(n=35)与血管缝合器组(n=26),两组患者常规经股动脉进行介入诊断或治疗,介入止血器组患者使用股动脉介入止血器(GREENOVO)进行止血,血管缝合器组使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介入止血器组患者在止血时间上较血管缝合器组明星缩短,且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止血成功率、制动时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并发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需要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进行股动脉介入止血器可以更加快速的达到止血作用,且止血所需费用更低,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 股动脉介入止血器 血管缝合器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CHIP)的治疗对于全世界心血管医生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充分细致的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合理的治疗策略和器械选择,以及术后的优化管理是顺利完成CHIP介入治疗的关键。同时,该领域需要高质量、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帮助临床心血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 标签: 冠心病 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经心导管技术对堵塞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心肌缺血等冠状动脉症状,当前的冠状动脉的治疗当中应用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可观的,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该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后,护理郭晨对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后护理,对其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有着了非常重大的意义。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可受医疗环境刺激,增加精神压力,进而形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治疗过程后进行干预护理意义重大。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复杂且具有高风险性,建立完善的冠状动脉介入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培养优秀的冠状动脉介入专科医师日益重要。基于胜任力的美国冠状动脉介入专科医师培养体系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多元的培训考核方式。本文介绍了美国冠脉动脉介入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现状,并提出对我国冠状动脉介入专科医师培训的启示: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冠状动脉介入专科医师评估体系,增加多模态影像学相关课程,积极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模拟培训。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专科医师培训 培养体系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参照管腔直径、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支架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靶病变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00.28±9.27) min短于对照组的(143.45±18.67) min,手术成功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研究组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 (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其有利于优化支架植入方案,减少支架血栓等不良事件,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超声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时间节点,研究对象则选择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30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结果:实验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以为冠状动脉狭窄科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用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检出情况、动脉狭窄率。结果7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情况,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动脉狭窄率97.22%、动态心电图动脉狭窄率77.78%,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率100%,动态心电图<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金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轻度狭窄患者43例、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GIB,分为GIB组(69例)和对照组(3 51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出院后1年再发出血情况(BARC出血定义),并分析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的相关因素。结果GIB的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3.0 d,主要原因为胃溃疡(43例,62.3%)和十二指肠溃疡(16例,23.1%)。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质指数较低,更易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均为P<0.05)。平均随访(12.4±3.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和对照组的缺血事件(34.8%比27.7%)发生率相似(P>0.05),但GIB组的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17.1%比8.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RR=1.813)、女性(RR=2.014)、消化性溃疡病史(RR=2.152,95%CI:1.156~4.006)、慢性肾脏病≥2期(RR=1.623,95%CI:1.196~2.202)和口服抗凝剂(RR=1.352)均为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为其保护因素(RR=0.573)。结论GIB可显著增加ACS患者短期随访发生出血的风险。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慢性肾脏病≥2期和术前应用口服抗凝剂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取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了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分为血管组(n=61)和人工组(n=61)。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血管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采取人工止血的人工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血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8%(2/61),低于人工组的14.75%(9/61),(P<0.05);血管组患者的卧床休息时间为(6.13±1.15)h,低于人工组的(24.36±7.11)h,(P<0.05);血管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76±0.11)min,低于人工组的(1.53±0.42)min,(P<0.05);血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56±1.22)d,低于人工组的(6.78±1.54)d,(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血管缝合器,并给予综合护理的止血效果佳,而且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缝合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