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方便我们快速的获取外业的基础影像数据和高程模型数据,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外业刺点不足等原因,存在着数据精度误差等现象,通常的方法可以通过重新刺点获取准确数据。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数据纠正的方法获取准确的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质量。

  • 标签: 航空摄影, ARCMAP软件, EPS三维测图软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于肺栓塞的各评分量表对肺栓塞早期及时的诊疗对改善其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综述了国际上常用的肺栓塞评分量表:Wells评分、Gevena评分、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肺栓塞排除标准等,并简述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预后 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短期预后(3个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因肝衰竭行肝移植的8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和MELD-Na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鉴别能力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的cut-off值。结果8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4.4%)。术前MELD评分(P=0.001)和术中输血量(P<0.001)是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和MELD-Na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和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MELD≥24.3组、MELD<24.3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87.7%(50/57),MELD-Na≥25.7组、MELD<25.7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4.9%(17/31)和87.3%(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升高时,早期生存率降低。结论在预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方面,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与术中输血量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肝衰竭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Na评分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提高,社会各界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使得电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电网运行中会受到环境、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电网运行的风险性也随之上升。当前我国电网风险预警管控体系和各方面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管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电网风险预警管控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电网风险预警管控工作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探讨风险预警管控措施,以期为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网;风险预警;管控措施   当前国内电网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电网运行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加。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或是发生安全事故,则会造成大范围和长时间的破坏,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同时,电网运行系统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自然、社会、设备及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正是这种复杂性为电网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隐患以及不可控因素。基于此,电力管理者必须对电网运行加强风险预警管控,为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一 电网风险预警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智能电网调度可视化及其自动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从阐述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四代发展史入手,进一步介绍了电网调度智能化及自动化的主要构架和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内容,最后分析了电力调度可视化要点。

  • 标签: 智能电网调度 可视化 自动化 发展史 主要构架 系统内容 要点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分析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对策,提出了实现路径,以期助力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提升。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预警 多点触发 多渠道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围产期影响因素和对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出生的胎龄≥35周的有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单胎新生儿病例(n=7 183)。按照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是否≤7分,分为低Apgar评分组(n=42)与正常Apgar评分组(n=7 141);按照脐动脉血pH值是否<7.2,分为酸中毒组(n=379)与正常pH值组(n=6 804)。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和围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对其的影响,以及酸中毒对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结果低Apgar评分组脐动脉血pH值低于正常Apgar评分组(7.19±0.13与7.32±0.07,t=-6.011,P<0.001)。脐动脉血pH值与1 min Apgar评分正相关(r=0.217,P<0.001)。胎儿窘迫是低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53,95%CI:4.380~96.443,P<0.001);胎膜早破是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6,95%CI:1.035~1.673,P=0.025)。酸中毒组新生儿低Apgar评分[6.33%(24/379)与0.26%(18/6 804),χ2=217.075]、呼吸窘迫[6.60%(25/379)与2.62%(178/6 804),χ2=21.205]及颅内出血[1.06%(4/379)与0.04%(3/6 804),Fisher精确概率法]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pH值组(P值均<0.001)。结论脐动脉血pH值较低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和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更大,其对于预测新生儿早期结局也许有意义,因此建议积极开展脐动脉血气分析。

  • 标签: 脐动脉 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围产期 影响因素分析 婴儿,新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对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将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于术前选择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8±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的曲马多平均用量为(14.3±5.4)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6.8)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2.1±1.4)分、(1.5±0.3)分、(1.3±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2)分、(2.7±0.6)分、(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5±0.5)分、(2.4±0.5)分、(2.3±0.4)分,实验组分别为(2.6±0.4)分、(2.3±0.4)分、(2.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应用超声引导阻滞麻醉,能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缓解,让镇痛剂用量减少,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阻滞麻醉 疝囊高位结扎术 镇痛效果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2例SAP患者,将入选者按照入院后90天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8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55.5(40.3~69.8)岁;死亡组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63.0(50.8~80.8)岁。通过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构建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的5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对得出的结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得出组间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χ2=5.585,P=0.018;P=0.008,Z=-3.007,P=0.003;Z=-2.982,P=0.003;Z=-3.257,P=0.001);(2)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得出生存组及死亡组间MPV、CRP、MCHC、pH、PCO2及NR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14;Z=-2.689,P=0.007;Z=-2.238,P=0.025;Z=-1.977,P=0.048;Z=-2.239,P=0.025;P=0.000),死亡组NRBC阳性率较生存组高,其余指标均较生存组低;(3)决策树CHAID法得出预测方案:当SAP患者满足Ranson评分≤3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且外周血中NRBC呈阴性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预后不良;(4)验证组共收集50例SAP患者,实际生存43例,死亡7例,用方案预测患者结局准确率为94.0%(47/50)。结论有核红细胞联合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预测SAP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急性病 胰腺炎 幼红细胞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32例隐匿阴茎患儿,年龄3~10岁,平均7.2岁。采用改良Brisson术进行矫治,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32例隐匿阴茎患儿术后当日均有疼痛,30例可忍受,2例需止痛泵;出院后未见切口感染及裂开;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至1年,均获得满意效果。复查可见阴茎体外观似包皮环切术后外观,延长显露明显,阴茎阴囊角及阴茎耻骨角正常显露,未见明显回缩,5例包皮内板轻度水肿,2个月内水肿基本消失。结论改良Brisson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能够较好地矫正其病理结构,最大程度保留阴茎皮肤的完整性,术后瘢痕少,阴茎外观自然。

  • 标签: Brisson术 隐匿阴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利用冷冻人工授精技术,包括发情母牛鉴定、冻精解冻、精液质量检查、适时输精等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的有效改良。畜牧养殖业作为新疆地区的支柱产业,掌握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对于促进当地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水平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黄牛 冷配改良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孕中晚期正常妊娠单胎肾动脉体积矫正搏动指数(vcRAPI),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前瞻性获取2019年1-7月在湘雅二医院行产前检查的22~36孕周正常单胎妊娠胎儿双肾矢状切面和横切面,测量双肾长径、前后径及左右径,使用椭圆体计算公式(长径×左右径×前后径×π/6)估测肾脏体积。应用脉冲多普勒在冠状切面检测肾门处肾动脉搏动指数(RAPI)。RAPI除以估测肾体积得到vcRAPI。建立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并绘制其与孕周的关系散点图,拟合多种回归模型,选出最佳拟合曲线并得出相关公式。结果成功测量540例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双肾的vcRAPI,并建立了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左、右肾vcRAPI与孕周呈显著负相关(r=-0.780、-0.793,均P<0.001),左肾参数与孕周以S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右肾参数以幂函数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双肾vcRAPI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妊娠正常胎儿的vcRAPI随孕周增加而降低,提示肾灌注量随孕周增大而增加。双肾vcRAPI并无差异,建立vcRAP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高危妊娠预测、监测提供参照依据。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胎儿肾脏 肾动脉 搏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唇软组织移位对一期单侧唇裂修复设计的可能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行一期单侧唇裂修复的52例患儿,男33例,女19例;年龄2~10个月,平均4.6个月。测量方法为直尺和(或)角规直接测量上唇区特定标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分析该组患儿术前、术后即刻上唇区的标记点间点距测量结果。手术采用旋转推进法,术中充分解剖裂隙两侧软组织,复位并重建肌肉连续性。结果52例单侧唇裂患儿的测量显示,术后即刻和术前相比,健侧和患侧的标记点间点距均发生改变。除健侧唇高和健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外,两侧唇长、患侧唇高以及患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唇峰-口角点距,鼻翼基底-口角点距,均较术前有明显延长(P<0.05)。两侧点距的对称性比值计算显示,越远离裂隙区,术前对称性比值越接近1。术后上唇区的对称性比值均接近1,术后对称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单侧唇裂修复术中,上唇区软组织标记点间点距变化不完全符合几何学原则,还受不同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弹性等生物物理特性影响,手术设计中必须考虑并校正

  • 标签: 唇裂 鼻唇畸形 一期修复 测量 手术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格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4月南方医科大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院后门诊或高危儿门诊随访的超早产儿3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出生胎龄(23~24+6周、25~26+6周、27~27+6周)以及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 g)进行分组,观察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并分别按照实际月龄及校正月龄对体重、身长及头围进行拟合曲线分析,绘制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版)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11例超早产儿,其中男184例、女127例,出生胎龄23~27+6周,出生体重480~1 430 g。按不同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各组随访至校正月龄24月龄,实际月龄与校正月龄曲线均未达到重叠。生长曲线看无论实际还是校正月龄,各体格指标出生胎龄27~27+6周组曲线均高于25~26+6周组,23~24+6周组曲线均最低;出生体重≥1 000 g组曲线均高于750~999 g组,<750 g组曲线最低;出生胎龄分组较出生体重分组追赶趋势差异更明显。生长曲线看超早产儿男女体重、身长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头围女童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男童在校正月龄9月龄内可达适宜追赶,校正月龄9月龄后落后于同期同性别胎龄儿第25百分位数(P25)。男女童实际24月龄体格曲线均落后于WHO(2006年版)P25水平,各体格指标无论校正或实际月龄,女童均低于男童指标。结论校正月龄6月龄内为超早产儿的快速追赶期,出生体重及出生胎龄越小,各月龄段对应的体格指标越低,完成追赶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出生胎龄较出生体重对超早产儿童持续追赶影响更大。在校正月龄24月龄后超早产儿仍需要校正月龄。女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整体低于男童。

  • 标签: 早产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生长和发育 生长曲线表
  • 简介:摘要:拉线通信铁塔信价比高,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拉线通信铁塔在安装组立以及后续的维护维修过程中,均需要反复调整拉线,确保通信铁塔满足垂直度等技术指标要求,避免发生铁塔失衡事故。为提高拉线通信铁塔调整效率,设计了基于位移编码器的拉线通信铁塔辅助调整系统,通过量化拉线的位移变化,来合理确定拉线调整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通信铁塔 拉线系统 位移编码器 校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对患者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日常生活能力 ADL等级的影响。方法: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 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分为甲组和乙组,各( n=32)。甲组采用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乙组血肿清除率、 GCS评分、 ADL分级情况比较, 差异性均存在,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立体定向 微创冲水法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安全管理对儿科护理管理综合评分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福建邵武市立医院 201 9 年 1-12 月收治的 200 例儿科患儿和 37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挂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 99 例和对照组 101 例,护理人员依据日常护理考核状况分为能力相当的两组,对两组患儿开展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综合评分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综合评分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评分和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明显影响,临床的实用价值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管理 儿科 护理 管理 综合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B组,157例)、高风险术后未转入外科ICU(SICU)组(C组,23例)、高风险术后转入SICU组(D组,52例)。对各组并发症、病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1)A、B、C、D组DORSSSP预测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2例、60例、14例、31例,各组实际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13例、16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2)A、B、C、D组DORSSSP预测死亡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2例、4例,各组实际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1例、2例、1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SSSP评分能较好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根据DORSSSP评分实施分层救治,将重症患者术后转入SICU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危险性评估 手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