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手术患者68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PCO2与PO2)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呼吸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满意率高,P<0.05。结论对重症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改善护患关系,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外重症 呼吸功能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重症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例重症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差异,对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比例、患者及其家人满意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患者及其家人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产生并发症比例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够使产生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降低,患者及其家人提高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胸外重症 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分析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为92.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转归结局,稳定血糖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胸外肿瘤 糖尿病 围术期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疾病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组中,5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实验组中,51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术后肺活量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术后呼吸能力,也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胸外科 呼吸功能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按压 扩充按压
  • 简介: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眼正中直下5厘米处,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是与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或是交替用左右手绕脐旋转按摩腹部,刺激任脉上的其他穴位。

  • 标签: 按压穴位 能力 锻炼 按摩腹部 关元穴 生殖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结肠镜检查患者越来越多,结肠镜检查时,结肠镜最容易在乙状结肠、脾曲、肝曲等部位结袢,患者相对比较痛苦,再者是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部分患者不耐受疼痛,而导致肠镜检查终止,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现通过变换体位与腹部按压在肠镜中的辅助作用,使结肠镜检查更加顺利、检查时减小病人痛苦。既对上千例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总结,在进镜过程中协助腹部按压。速短进镜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适应症 禁忌症 腹部按压 配合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346例胸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对应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 尿潴留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23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20,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胸外肿瘤合并糖尿病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估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重症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和改进重症患者的术后护理。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胸外重症患者 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护理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术后并发症和呼吸功能 受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针对术后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进行有效干预成为护理工作的紧迫需求。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胸外重症患者 术后 呼吸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置管,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儿PICC可并发乳糜,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乳糜胸 胸部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置管,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儿PICC可并发乳糜,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乳糜胸 胸部X线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院自1999年开展显微外科以来,对收治的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者,早期采取积极措施,使断指及皮瓣血运转为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静脉危象 静脉回流 护理 治疗 按压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3指平行按压法,并进行比较。结果3指平行按压法皮下淤血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结论3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社会老龄化后慢性病的增加,失眠症患者越来越为临床常见。以往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惯用西医药物或心理疗法,前者存在无法摆脱药物依赖的烦恼,后者则存在近期效果差的缺点。2000年以来,我院内科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的穴位按压。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失眠 穴位按压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避免患者皮肤、皮下出血的有效按压方法。方法将120例静脉采血拔针后患者,60例常规按压方法(棉签)设置为对照组,采血完毕以棉签按压穿刺部位。60例按压方法(输液贴)设置为试验组,采血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部位,并抬高上肢。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肤出血、皮下瘀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输液贴按压穿刺部位,并抬高上肢的按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皮肤、皮下出血,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穿刺 拔针 按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