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拔针后使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的比较,从而选择最佳的按压方法。方法将60名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每组各30名,Ⅰ组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Ⅱ组采用屈肘棉签横压法,观察局部按压后是否出现出血、淤血或血肿,并进行统计。结果Ⅰ组发生局部出血、淤血和血肿情况的有4例,发生率为0.13%;Ⅱ组发生局部出血、淤血和血肿情况的有9例,发生率为0.3%,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伸肘棉签直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淤血和血肿的发生,不仅减轻了献血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是拔针后最佳的按压方法。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按压 方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应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分娩及接受宫底按压助产法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对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对策,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撕裂例数、新生儿窒息例数与对照组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应用宫底按压助产法分娩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有效护理对策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宫底按压助产法 临床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阴道分娩时运用宮底按压助产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分娩的1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分别实施产科常规分娩、宮底按压助产法,对两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实施宮底按压助产法更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且可改善新生儿结局,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宮底按压助产法 阴道分娩 助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抗栓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应用以上抗栓治疗的患者300例,按采血后不同的按压分为3组,观察患者局部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压时间与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6min与按压8min相比,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min为合适的压迫时间,既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又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 标签: 联合抗栓 采血 按压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妇分娩时应用宫底按压助产法可取得的效果。方法对前往我院进行分娩时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的80产妇临床资料,复习相关的参考文献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全部产妇均成功分娩,新生儿中,出现轻微窒息现象有10例,高度窒息现象有5例,经过抢救均复苏,没有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其分娩,但是需要充分了解使用指征,并且娴熟按压方法,进而能够减少新生儿窒息以及会阴撕裂等现象出现的几率,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底按压助产法 分娩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后无痛无淤血拔针按压方法。方法选择12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瘀斑形成情况。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淤斑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慢后快拔针,拔后用胶布按压两个穿刺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瘀斑形成。

  • 标签: 输液拔针按压疼痛瘀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份入院病人按单、双日入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 标签: 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 拔针后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成人心脏介入术后人工按压穿刺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成人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61例,实验组于手术前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按压点、所要掌握的压力大小和按压时间,并现场模拟练习考核过关;而对照组常规于术后由医生临时告知按压手法,分别对2组成人患者术后家属徒手按压穿刺点的方法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成人患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实行人工按压过程中,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掌握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保证按压效果,从而减少穿刺点出血、局部血肿的形成和术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 标签: 成人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穿刺点 按压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设计了一种按压式导轨工装,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背面设有条形孔,两侧有方形孔,前面有向外折弯边;托盘固定支架两侧设有L形间隙,正反面各有沉头孔,托盘固定支架的L形间隙槽插入到导轨的折弯的边,托盘固定支架可以在导轨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外壳,外壳是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托盘固定支架上;大限位滑块,大限位滑块通过平垫片和沉头螺钉固定在连接轴下面;小限位滑块通过小压缩弹簧和沉头螺钉固定在大限位滑块两侧;上盖,上盖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外壳上面;大压缩弹簧,大压缩弹簧固定在上盖上面;连接轴,连接轴,一端固定按钮帽,连接轴套在大压缩弹簧里面,穿透经过上盖,另外一端固定到大限位滑块;本设计有效的降低了加工成本,结构设计简单,小巧;一种按压式导轨工装适用于内部活动空间狭小,安装不方便,解决了在控制柜和箱式壳体产品内部需要做灵活安装调整位置元器件安装。同时优化设计了一种抽拉式导轨工装,包括: 3销轴的一端固定在拉手上,另外一端卡住在1导轨背面的长腰型孔里面,3销轴外面套了一个6小压缩弹簧。通过向外抽拉拉手,从而使得3销轴离开1导轨背面的长腰型孔,使得导轨工装可以在导轨上做上下往复运动。

  • 标签: 按压式 抽拉式 导轨 工装 压缩弹簧 限位滑块
  • 简介:摘要:肘正中静脉采血是临床中常见一种采血方式,本文主要就肘正中静脉采血的不同按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概述,并通过不同的方面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阐述。分析了在当前临床中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处理的注意事项,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通过对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处理的方法,意在提升当前肘正中静脉采血服务质量。

  • 标签: 肘正中静脉 采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糜采用右入路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乳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右入路的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左手术入路进行导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患者采用右入路胸腔镜下辅助行导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在医师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糜胸 胸腔镜 右胸入路 胸导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0年8月至 2021 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40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5.0%)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共24例,选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4例患者一般资料,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手术中,针对胸外科处理情况可知包括气管切开8例(33.3%),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1.7%),腹腔闭式引流21例(87.5%),开探查膈肌修补4例(16.7%);24例患者共治愈95.8%,l例(4.2%)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顽固性休克);结论针对脊拄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应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于腰段骨折急诊处理,需要注意患者伤后的各种情况,不能急于矫正。在搬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过伸、扭转以及屈曲等情况,从而解决截瘫、骨折脱位问题,提升稳定性,最大程度保证疗效。

  • 标签: 截瘫 胸腰段骨折 分析 脊柱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 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内固定和治疗两组,每组32例。内固定组行椎弓根内钉固定,治疗组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内固定组患者入院时椎体高度、Cobb角、P>0.05、2年后椎体高度降低、Cobb角增加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疗效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