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科病房患者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12月对精神科病人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1月至12月对精神科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预见性护理前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精神科,意外事件
  • 简介:目的:探析疾控中心在突发共公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对我县疾控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公共卫生事件资料予以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之后探析疾控中心的措施与作用。结果:我县疾控中心处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11起,发病人数约211例,死亡1例。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中心发挥着预警、调查、预防、治疗等责任,所以,疾控中心必须重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力度,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疾控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预防精神科意外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的6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015年6月-2015年12月的32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2016年1月-2016年6月的32例住院患者为干预组,采取风险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分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发生意外事件情况。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有12例发生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7.5%,其中暴力攻击5例,擅自离院3例(及时追回),噎食/窒息2例,跌倒/坠床1例,自杀/自伤1例;干预组患者有2例发生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25%,其中暴力攻击1例,跌倒/坠床1例。两组相比较,采用风险评估的干预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护理干预采用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护理,可以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风险评估 预防 精神科意外事件
  • 简介:目的了解评价深圳市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现状与能力,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深圳市11家区级以上CDC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运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区级以上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及正式编制明显偏低,市级CDC、特区内CDC、特区外在编人员比例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1);服务人口数明显偏低,原特区内、外CDC预防医师分别为0.96名/万人、0.73名/万人,均低于国家标准。部分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合格率〈60%有传染病控制类的现场样本采集、保存装备及中毒处置类的现场样本采集、保存装备和现场快速鉴定与检测装备及其他设备。原特区CDC与原特区外CDC在应急物资储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P=0.00)。结论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基本建立,但应对较大疫情时将出现人员不足及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尤其是以原特区外为甚。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的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就诊患者突发不良事件的概率,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门诊就诊患者突发不良事件率的研究。方法通过10人组成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6个月为品管圈活动周期,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系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门诊就诊患者突发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就诊患者突发不良事件的概率为13.3%,开展后为0.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了门诊就诊患者突发不良事件的概率。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就诊患者 突发不良事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伤害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97.78%明显高于照组的51.11%、82.22%(P<0.05)。结论风险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风险护理干预 妇产科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境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内容。方法从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识别的迫切性入手,通过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搜集与处理、识别、确定风险源、风险后果识别、主体脆弱性识别与分析等风险识别内容的研究,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对国境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的主要方面。结论检验检疫部门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识别的内容不仅包括对风险事件、风险源、风险原因及潜在后果的识别,也包括对主体脆弱性的识别,还要考虑级联效应和累积效应。

  • 标签: 国际关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事件中的效果,探讨如何避免发生UEX。方法通过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013年1月~12月某三甲医院9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UEX发生的类别、特点、确认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并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98例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UEX比较。结果UEX主要发生在晚夜间,特别是大夜班期间(占62.63%);管道类型以胃管为主(占62.63%);发生UEX的患者大多处于躁动(占64.85%)、无陪护状态(占67.03%);且照顾患者的护士以低年资为主,68.13%的为N1层级。实施RC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P<0.001)。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UEX发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增加夜班人力,培训低年资护士。RCA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品质的有效的护理管理工具。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非计划性拔管 降低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根因分析法(RCA)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出根本原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发生的一起“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成团队与资料收集,梳理流程并还原时间,分析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流程。结果运用根因分析法在不良事件的分析中能有效的找到根本原因,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分险,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 标签: 根因分析法(RCA) 不良事件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素养的现状,有助于促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并为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延边大学(医、理、文)共450人进行了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得分为(177.02±22.35),男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总得分(174.74±25.22)低于女大学生总得分(178.17±20.71),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总得分最高(180.85±22.61),高于来自乡镇(174.64±20.31)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173.52±22.55);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素养水平,要对不同人群进行评价,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根据地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事件带来的财产损失及身体伤害。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素养 大学生 提升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对冠心病患者新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余姚市人民医院确诊冠心病患者255例,均行动态血压检测,定期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42.2±15.5)mmHg、24h平均动态舒张压(95.6±8.6)mmHg、24h平均脉压(78.2±11.5)mmHg、动态脉压指数(0.68±0.0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4.68、3.38、7.38,均P〈0.05)。动态脉压指数(PPI)上升0.1(P=0.014)、24h平均收缩压(MSBP)上升10mmHg(P=0.04)、24h平均脉压(MPP)上升10mmHg(P=0.012)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动态血压 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ICU护理团队建设,提高ICU护士工作积极性,为改进管理体系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ICU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论在发生不良事件发生后,惩罚性的管理制度对护士的积极性打击程度大,不利于护士的职业延续和对职业的认同,也导致护士对职业的前景期望降低。通过改善管理制度,加强护士心理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不良事件发生后ICU护士的心理负担。

  • 标签: 不良事件 管理制度 心理影响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江门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和报告质量。方法对2005―2013年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按照初步定义的时效性、完整性和调查控制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其报告质量。结果2005―2013年江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起,总报告病例1614例,死亡5例,平均罹患率为2.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为主,共报告43起,占总起数的76.79%;51.79%(29/56)发生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24h内被发现的占50.00%,网络直报及时率为41.51%。16.07%事件缺进程报告或结案报告,53.57%事件报告信息不完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因查明率为71.43%,开展危险因素调查率为73.21%。结论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总体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直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从提升突发事故医学应急救援能力出发,分析深圳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与应急医疗救援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处置突发事故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全面提升深圳市突发事故院前应急救援能力。方法将120调度系统所采集的2012-2015年发生3人以上伤亡的4565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资料,总结分析其流行病特点和应急处置情况。结果深圳市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突发事件类型火灾、交通事故、外伤,其中交通事故和外伤事件逐年增加,下降趋势的有食物中毒。事故发生高峰在1800-凌晨230,平均反应时间由2012年的15min缩短到2015年的9.8min;救治结果显效3110例(68.12%),有效806例(17.65%),无变化379例(8.3%),恶化270例(6.23%)。结论降低突发群体伤亡事件病死率和伤残率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统、加强120系统内外联络、合理布局急救站点、规范现场处置工作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对降低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注射血塞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可显著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血塞通 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