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损伤手术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间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运用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一百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患者五十八例,关节软组织分损伤患者四十二例。分为两组,即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一百例患者将作出三次检查,即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以及关节镜诊断,实验A组采用CT诊断,实验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将两个实验组的结果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总正确率。结果:实验A组使用CT诊断的总检查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十三,实验B组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的总检查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一,实验B组的诊断总检查正确性大大超过实验A组的总检查正确性。结论: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来判断正确率要高,对制定后续治疗帮助很大,可推荐患者使用此方式进行辅助判断。

  • 标签: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  CT与MRI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制定个体化的皮肤护理方案,促进皮损的快速愈合。通过3次换药,患儿皮损区域完全愈合,未出现皮肤挛缩及瘢痕。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措施。方法:于2019年7月20日,对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抗凝、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趋向于正常且机体状况较为稳定,患者情绪状况有较好的稳定情况,治疗开展中没有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肝肾功能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稳定性,预防病情状况的加重,改善其身心状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病例,选取78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干预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的病患手术时间(46.54±1.45)min、术后VAS疼痛评分(1.26±0.57)、住院时间(6.38±1.37)d均小于对比组的(78.66±2.17)min、(2.78±0.89)、(8.86±2.85)d;干预组的并发症仅发生1例,占比为2.56%,低于对比组的4例、10.26%。结论:在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的病患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康复效果,疼痛程度更轻。此种护理模式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急性膝关节损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偏瘫肢体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某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差异将其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与基础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应用能发挥显著价值,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肢体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发生手部肌腱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案的具体价值。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按照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实施分组。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性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则接受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恢复时间、生活质量实施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00%(21/30),恢复时间平均为(21.13±2.58)d,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0.26±6.94)分;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6.67%(14/30)、(32.26±2.97)d、(69.39±7.03)分。研究组各指标均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能够让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手部肌腱损伤 术后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脑损伤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148例高胆红素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有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症状分(ABE)组、无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症状为对照组,对比两者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脑损伤和预后的价值。结果:aEEG 对ABE组、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早期判断,优于MRI,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aEEG有利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早期脑损伤的判断,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头颅MRI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医源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新生儿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20年1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本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本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实验组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舒适度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护理中构建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指标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骨科患者共110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平均55例。实验A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构建压疮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产生情况。比较两个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得分。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的压疮产生率大于实验B组。实验B组的护理质量比实验A组好一些。实验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在骨科护理中构建压疮护理质量指标能对压疮进行有效性预防,值得推崇。

  • 标签: 骨科护理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气管切开后的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运用效果理想,且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于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工作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其积极影响。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55例具有压力性损伤高风险的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探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顺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8例、B组(观察组)27例,对A、B两组分别施以普通护理和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案,实验结束后综合评估分析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A组(78.57%),且B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例,7.41%)明显低于A组的(6例,21.43%),P<0.05。结论: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而言,合理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案有助于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 标签: 临床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治疗效果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联合法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关节镜检查确诊的6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参与研究,本组患者分别近CT、MRI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MRI、联合检查与关节镜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者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与金标准相似,明显高于CT检查,故二者联合应用对疾病诊断效果的提升价值不高。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期间内(2020年1-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70例,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5例),A组术后实施传统护理,B组基于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率(5.71%)较A组(22.86%)低(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实现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相关性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危险因素的探讨分析,评估护理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性改进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本次研究可以随机抽选研究对象的方式,抽选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科学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实践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应用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有效预防相关性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预防护理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早期精神障碍发生率高达(12.34%),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多方关注。结论: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较大,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是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一大关键,将促进患者快速的康复,使其过上健康的生活。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早期精神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共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专科护理管理 晚期肿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当中选择出90位,按照抽样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仔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患肢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患肢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情况远低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月1到2022年6月的压力性损伤患者292例,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分成实验组(146:伤口造口护理小组)与对照组(146: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临床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加快康复的速度,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临床压力性损伤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进行样本筛选,样本总量为74例,筛选时间为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遵循随机信封分组原则对样本进行分组,两组样本数均等,常规组样本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样本应用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舒适度、服务满意度、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躁动情况少于常规组,且舒适度高(P<0.05);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样本护理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本次研究护理方式能够减轻患者躁动情况,提升其舒适度,提高服务满意度,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使用。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舒适护理 颅脑损伤 躁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