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96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患者均接受MRI联合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判断检出率。结果:MRI联合MSCT检查Ⅰ度、Ⅱ度、Ⅲ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为98.96%,与病理诊断对比无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使用MRI联合MSCT整体检出率较高,可及时结合确诊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提升治疗质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踝关节 外侧韧带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方法:抽选35例本院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之下,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RI诊断、CT诊断,且疗效评估效果优于 MRI诊断、CT诊断。结论: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更准确地诊断出病变,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同时能有效评估治疗的疗效,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提高科室诊疗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CT 磁共振成像 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例我院接收的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强化病灶,对所以患者进行MRI灌注成像检查,评估胶质瘤的放射性治疗检查结果。结果:在50名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中,放射性损伤患者18例,胶质瘤复发患者32例;经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复发患者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测定值高于放射性损伤患者,(p<0.05);放射性损伤患者与胶质瘤复发患者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团注到达时间指标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起到有效的诊断、鉴别,准确性高,可参考应用。

  • 标签: MRI灌注成像 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 复发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效能。方法:从我院因桥本甲状腺炎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设定为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分别对其实施病理诊断及超声弹性成像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病理诊断结果及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指标情况。结果:经病理诊断显示,70例患者共有86个甲状腺结节,其中28个为良性结节,58个为恶性结节;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均显著较高,相比于良性结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诊断时,采取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对其实施CT联合MR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度。结果:CT联合MRI诊断结果为纵隔型肺癌患者61例,占比76.25%,纵膈肿瘤为19例。CT联合MRI检出率高于单一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诊断结果:敏感度为98.33%(59/60)、特异度为90.00%(18/20)、准确度为96.25%(77/80)。结论:在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诊断时,实施CT联合MRI检查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显著优于单一检查结果。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就诊于2019年10月10日~2022年5月30日疑似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称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全称CT angiography,简称CTA),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效能、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检出情况。结果 (1)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检出情况: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DSA、CTA方式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2)诊断效能;CTA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一致性均较高,误诊率、漏诊率较低。结论 在诊断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价值较高,诊断一致性较高、符合率高等,可推广应用。

  • 标签: CT血管成像技术 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纵膈病变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纵膈病变患者中抽取64例为对象,以随机对照为原则,经罗马数字排序法将其分为MRI组(n=32)和CT组(n=32),分别采取参照试验(核磁共振(MRI)检查)和研究试验(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CT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6.15%、检查准确度为93.75%,MRI组灵敏度为50.00%、特异度为65.38%、检查准确度为62.50%,数据代入统计后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纵膈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病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作者: 肖娴1 吕广武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5-18
  • 出处:《医师在线》 2022年第6期
  • 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1医学工程科2 北京昌平102200 第一作者:肖娴 女 1981年6月 汉族 副主任医师 籍贯:北京昌平 研究方向: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普通白光内镜、放大内镜(ME)、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三种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病房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普通白光内镜观察组100例(A组)、放大内镜观察组100例(B组)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组100例(C组),三组经内镜检查后分别取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内镜结果及病理结果,对3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三组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率依次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 普通白光内镜 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3.0T磁共振MR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S检查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经MRI检出前列腺癌患者有7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8例,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检测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的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3.0T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节患者通过采用RevolutionCT能谱成像技术进行疾病筛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最终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结节的有34例,恶性结节的有34例,对比分析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净增碘浓度(ΔIC)。结果:炎性结节患者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恶性结节;炎性结节患者动脉期NIC及ΔIC均低于恶性结节,炎性结节静脉期NIC及ΔIC均高于恶性结节,P<0.05。结论:RevolutionCT能谱成像技术在肺结节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鉴别诊断炎性结节与恶性结节。

  • 标签: 肺结节 能谱成像 谱曲线斜率 疾病筛查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本次研究当中选取了我院2022年1月-5月的30例慢性病毒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这些患者进行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检查的方法,对肝脏硬度值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一般的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进而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患者的肝脏硬度值进行观察。通过检查的结果可以发现,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当中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及敏感度,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检查。

  • 标签: 肝脏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外胆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应用腹部CT进行检查。结果: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检查检出率更高,且误诊率、漏诊率低。结论: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方式对于腕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46例,分别选用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测患者的情况。结果:对于骨折以及无骨折患者,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关节错位、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上,两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这两种检测方式在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各具有优势性,能够相互补充,提升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检出准确程度,为后续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凭证。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联合成像 腕关节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为:阳性39例,阴性11例,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37%、83.33%和94.00%;同时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准确率为89.47%。与金标准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对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特异性和敏感度的提高,同时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复杂性肛瘘联合应用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0月,选取收治的69例复杂性肛瘘进行临床研究,患者依次完成磁共振平扫与弥散加权成像,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学为金标准,评估磁共振检查价值。结果:磁共振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复杂性肛瘘总诊出率98.55%大于磁共振平扫86.96%(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磁共振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复杂性肛瘘 磁共振平扫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增强表现。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70例,均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增强表现。结果:70例患者共有78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门脉期的增强强度、滋养动脉显示率、中央瘢痕显示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内的增强表现存在差异性,联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可促进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和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为脑肿瘤,统计磁共振功能成像、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磁共振功能成像和64排螺旋CT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磁共振功能成像检出55例,其中真阳性45例;64排螺旋CT检出45例,其中真阳性31例。两种诊断方法特异度无明显差异(χ2=1.362,P=0.243),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0、15.177、18.778,P均=0.000)。结论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的诊断效果高于64排螺旋CT,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功能成像 64排螺旋CT 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