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包亚红成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包亚红成钢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海门226100第一作者简介:包亚红(1973年1月),女,江苏海门人,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学诊断工作.通讯作者:成钢(1965年2月),男,江苏海门人,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不同序列组合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病例52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按T2WI结合T1WI、T2W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T2WI结合增强扫描不同的序列组合分别观察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根据2009年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略高信号,结合带信号中断,DWI呈高信号,增强呈轻度渐进性强化;MRI不同序列组合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T2WI结合T1WI正确判断39例;T2WI结合DWI正确判断46例;T2WI结合增强扫描正确判断48例.结论T2WI结合DWI与T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明显高于T2WI结合T1WI组合,T2WI结合DWI与T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异.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RI;扩散加权成像;增强扫描ThevalueofMRIsequencesofdifferentcombinationsinjudgingⅠperiodendometrialcarcinomainfiltrationdepthofmuscularlayerBaoya-hongChenggang(Deparmentofmedicalimage,people'shospitalofHaimen,Jiangsu226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valueofMRIsequencesofdifferentcombinationsinjudgingⅠperiodendometrialcarcinomainfiltrationdepthofmusGcularlayer.MethodstocollectacompleteclinicalandMRIdataof52casesofendometrialcarcinomacases,whichwasconfirmedbypathology,analyzingMRIsignalfeaturesofendometrialcarcinoma,RespectivelytoobservethetumorinfiltrationdepthofmuscularlayeronT2WIwithT1WI,T2WIwithdiffusionweighGtedimaging(DWI),T2WIwithcontrast-enhanced.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FIGOstagingstagingin2009,andcomparedwithpathologicalstagingresult.ResultsTheMRIfeaturesofendometrialcarcinomaisendometriumirregularthickening,slightlyhighsignalonT2WI,interruptjunctionzone,highsignalonDWI(diffusionweightedimaging)andamildprogressivereinforcementoncontrast-enhanced.CombinationofdifferentMRIsequencesonthedepthofmuscularⅠperiodendometrialcarcinomainfiltratingjudgmentresultcomparedwiththepathologicalresultsT2WIwithT1WIcorrectjudgment39cases;T2WIwithDWIcorrectjudgment46cases;T2WIwithcontrast-enhancedCorrectjudgment48cases.ConclusionTheaccuracyinjudgingⅠperiodendometrialcarcinomainfiltrationdepthofmuscularlayerofT2WIwithDWIandT2WIwithcontrast-enhanced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T2WIwithT1WI,noobviousdifferGencewKaesyfowuonrddsinjudgingⅠperiodendometrialcarcinomainfiltrationdepthofmuscularlayerbetweenT2WIwithDWIandT2WIwithcontrast-enhanced.Endometrialcarcin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Contrast-enhanced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自体微粒皮与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治疗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选择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瘢痕严重增生挛缩造成关节畸形而自体皮匮乏的病人11例,共31个关节,在全麻下切除部分瘢痕,彻底松解,矫正关节畸形,用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创面,术后进行植皮区压迫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12个月以上。通过术前、术后的皮肤外观、关节功能、组织学观察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微粒皮移植者皮肤外观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组织学可见表皮较厚,部分可见表皮脚,真皮层较薄,胶原纤维排列较有规律。结论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可用于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关节部位瘢痕挛缩。

  • 标签: 微粒皮 瘢痕 异体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在深度烧伤患者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 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治疗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 VAS评分、植皮成功率及细菌培养阴性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 94.74%,对照组为 73.6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深度烧伤患者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 传统换药 深度烧伤
  • 简介:目的了解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自体供皮总面积,以及术后残余创面情况、大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的首次自体供皮面积分别为(3.25±0.48)%、(3.01±0.21)%TBSA,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分别为(30.4±3.6)%、(41.4±1.3)%TBSA,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9.9±1.9)%、(87.5±6.8)%,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3.9±1.4)倍,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2.0±1.5)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自体供皮总面积分别为(14.2±1.9)%、(14.0±2.1)%TBS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残余创面超过0.5%TBSA者分别有23例占44.2%、37例占75.5%;混合嵌植组大关节功能状况较好者34例占65.4%,微粒皮组18例占36.7%。结论微粒皮移植法自体皮扩展倍数明显大于混合嵌植法,能更充分利用有限皮源;混合嵌植法创面愈合质量和大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微粒皮移植法。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混合嵌植 微粒皮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均分其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换药,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深度电烧伤 创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各种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相对于其它手术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对48例不同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患者,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情况,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优越性及局限性。结果45例皮瓣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皮瓣缺血性坏死,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外观好、抗感染力强、抗磨擦能力强、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一次手术即可修复创面。

  • 标签: 深度创面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患者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植皮及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手背深度烧伤植皮手术并处于术后功能恢复阶段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后,比较常规护理方法以及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分析患者们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后,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植皮及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8%),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整体优化患者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植皮及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容易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预见性护理代替常规护理,来为患者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植皮及术后功能的恢复提供多重保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医院的整体形象随之提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植皮 术后功能 影响分析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中运用深度麻醉以及浅度麻醉对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实施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8)以及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接受浅度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深度麻醉,对比不同麻醉程度下组间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硬脑膜打开时(T2)、动脉瘤夹闭时(T3)和手术结束后(T4)各时间点下的心率、丙酚血浆靶控浓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在T0、T1、T2、T3和T4时间段下的心率与对照组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在T0、T1、T2、T3和T4时间段下的异丙酚靶控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采取深度麻醉能够获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深度 脑保护 心率 异丙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中,无痛人流已广泛应用,麻醉深度管理和术后恢复是其核心问题。本研究针对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随机选取100名符合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分别进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传统麻醉,对比了两者的麻醉深度、疼痛感知,及术后恢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在手术中能保持稳定的心率和血压,较少出现疼痛感知,且麻醉深度合适,术后恢复速度较快。而传统麻醉组中,术后疼痛感知明显,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此项研究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的麻醉方案,对于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降低术中风险、加速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无痛人流 麻醉深度 疼痛感知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应用脐旁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13例手和前臂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受伤部位及致伤原因包括手部热压伤(2例)、手部及前臂的电击伤(3例)、前臂深度烧伤(2例)、手及前臂挤压伤(3例)和手部撕脱伤(3例)。入院后给予清创、负压吸引、植皮等治疗,封闭部分创面。肌腱和骨暴露创面采用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结果13例脐旁穿支皮瓣一期转移后均完全成活,皮瓣蒂部宽6-8cm,长度为16-20cm。皮瓣断蒂时间为16-20d。断蒂后3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24个月,大部分皮瓣质地良好,2例皮瓣臃肿给予修薄手术。结论脐旁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质地好、切取面积大、转移方便等优点,是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脐旁穿支皮瓣 前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46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S组和常规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凭静脉麻醉。BIS组患者根据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值对患者麻醉深度进行调整,常规组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整。对比两组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及维持用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中知晓情况,麻醉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结果①丙泊酚麻醉诱导及维持用量BIS组少于常规组(P<0.05)。②在手术后回访中得到BIS组术中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拔管及麻醉恢复时间BIS组少于常规组(P<0.05)。③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麻醉前、手术后24h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h、术后2h各组评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1h、术后2hBIS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患者麻醉深度的调整,促进平稳麻醉,提高麻醉安全。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老年患者 全凭静脉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选择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以及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105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观察对象;观察组55例以及对照组50例深度烧伤患者研究中的分组依据为采取不同的深度烧伤治疗方法;观察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于临床采用传统换药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患者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费用等以突出VSD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临床治疗至植皮治疗时间、患者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植皮成活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深度烧伤患者(P<0.05)。结论对于深度烧伤患者,临床选择VSD技术进行治疗,针对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可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可以将患者的植皮时间有效缩短,可以将烧伤患者的痛苦感有效缓解,同传统换药比较表现出较多的治疗优势。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传统换药技术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深度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者术后早期POCD的影响。方法胸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老年食管癌根治术者102例,依随机表法分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BIS50-60麻醉,观察组行BIS40-50麻醉,对比两组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BIS40-50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

  • 标签: 麻醉深度 老年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早期POCD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与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ichmondagitationsedationscale,RASS)和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scale,SA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2016年7期)、CNKI、VIP、WanFangData和CBM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7月,查找关于BIS与RASS和(或)SAS评价ICU机械通气早期患者镇静深度的研究。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3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BIS与RASS和SA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95%CI(0.678,0.795)]和[0.605,95%CI(0.517,0.681)]。结论BIS与RASS和SA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能为评价ICU机械通气早期患者镇静深度的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机械通气 镇静 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 镇静-躁动评分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1月120例老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D1组、D2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分别为47~56、30~39之间,对比统计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深度进行癌症手术应激反应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警觉/镇静(OAA/S)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D2组患者各项应激相关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与D1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对老年肠癌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控制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在30~39之间能够显著降低应激反应发生概率,提高肠癌手术临床安全性。

  • 标签: 不同麻醉深度 老年肠癌手术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