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学标志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或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共156例,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将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定义为颅内动脉缩窄性重塑的个体,BAR评分≥1倍标准差的患者为定义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个体。对CSVD影像学标志[脑白质高信号(WMHs)、腔隙、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脑萎缩]进行量化,计算出CSVD总负荷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负荷组(0~2分,91例)和高负荷组(3~4分,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重塑与CSVD各影像学标志及总负荷的关系,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估颅内动脉重塑对高CSVD总负荷的预测价值。结果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是严重WMHs(OR=3.66,95%CI 1.38~9.72,P=0.009)、腔隙(OR=3.78,95%CI 1.17~12.19,P=0.026)、脑萎缩(OR=3.11,95%CI 1.10~8.81,P=0.033)、高CSVD总负荷(OR=6.66,95%CI 2.14~20.77,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高CSVD总负荷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95%CI 1.07~1.16,P<0.01)。以年龄及BAR评分≥1倍标准差为因变量建立高CSVD总负荷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较好的效应(C指数=0.826)及校准度(P=0.024)。ROC曲线的最佳截断点是0.50,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 0.76~0.89,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2。结论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CSVD负荷。颅内动脉扩张性重塑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估CSVD负荷生物标志,但两者间联系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脑血管障碍 萎缩 动脉重塑 脑白质高信号 腔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血清标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参与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剂方式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诊断率和血清标志阳性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除HBsAb、HBcAb外,其他指标检出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HBsAb、HBcAb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言,不同的检测方式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标志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建议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免疫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从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良性增生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粪便隐血检测、肿瘤标志检测及联合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粪便隐血联合肿瘤标志检测的检出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高于粪便隐血、肿瘤标志单独检测,差异明显(P<0.05)。结论: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准确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粪便隐血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标志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00例病理诊断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100例病理诊断良性肺部病变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年限均为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均接受肿瘤标志cea、nse、pro-GRP检测,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应用cea、nse、pro-GRP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可以与良性肺部疾病进行有效辨别,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与良性肝病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全部对象均开展凝血四项指标和肿瘤标志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在凝血四项指标对比中,提示观察组PT、APTT、TT水平高,Fib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在肿瘤标志对比中,提示观察组AFU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与肿瘤标志可有效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病人,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凝血四项 肿瘤标志物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从2022年我院门诊和住院若干例肝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10例,分别做化学发光法乙肝五项的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法HBV-DNA的检测并记录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不同组合模式均有检出HBV-DNA的现象,但HBV-DNA的检出率不同。共310例标本,55例大三阳中HBV-DNA阳性率为87.3%。14例HBsAg、HBe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85.7%。169例小三阳中HBV-DNA阳性率为53.3%。12例HBsAg、HBcAb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16.7%。11例HBeAb、HBcAb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9.1%。结论:乙肝病毒标志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各有意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现处阶段、用药情况和预后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PCR 化学发光  病毒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胃癌诊断中使用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肿瘤标志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于我院进行胃部疾病诊治的患者(n=60),其中,胃癌患者20例(A组),胃溃疡患者20例(B组),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C组)。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Ⅰ低于C组(P<0.05),但两组间PGⅡ差异细微(P>0.05),CEA、CA199、CA724均为A组高于C组(P<0.05)。与C组相比,B组PGⅠ、PGⅡ指标更高(P<0.05)。A组PGⅠ、PGⅡ低于B组,CEA、CA199、CA724高于B组(P<0.05)。联合检测准确率高于单独检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人胃癌诊断过程中,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肿瘤标志检测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临床免疫室间质量的效果。方法:2022.03至2022.04为研究时间。研究对象选择采集的乙肝病毒标志标本,共有50份。以金标法、ELISA法对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不同方法的监测结果准确性。结果:不同检查方法的HBsAg、HBeAg的检验准确性有所区别,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免疫室间质量不同,其中ELISA法的检验准确度更高,存在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 标签: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不同方法 临床免疫室间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将血清肿瘤指标联合低剂量CT应用于其中,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间在我院中收入的40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均采用血清肿瘤指标联合低剂量CT进行诊断,同时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血清肿瘤指标进行再次评价,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单纯应用影像学诊断来说,CT与血清肿瘤指标联合诊断能够更加有效的评估患者的个体状况,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X2=8.421,P<0.05)。并且相较于治疗前,患者的血清肿瘤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时,研究人员可将血清肿瘤指标联合低剂量CT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判断患者的病灶特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的后续诊疗工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指标 CT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53、CYFRA21-1这些肿瘤标志,检测并分析单项肿瘤标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将检测结果与联合检测的方式进行对比,选出最优诊断肺癌的血清标志组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血清肿瘤标志 CEA、CYFRA21-1、CA153含量可作为肺癌监测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而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益于临床早期诊断进而及早治疗。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综合考虑PG、多种肿瘤标志与胃癌的关联性,单一检查的敏感度可能不够理想,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共同检查则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精确度和独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胃癌的确诊效果,成为胃癌临床筛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CA125  CA199  CEA  PG  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指标和肿瘤标志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人44例作为,按照肿瘤分期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标志及与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等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关指标对判断胃癌的临床分期、是否出现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免疫组化 肿瘤标志物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多肿瘤标志(tumor marker,TM)应用于健康体检中的方法,并分析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多项肿瘤标志筛查结果及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在开展时,研究人员将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间,体检中心中收入的接受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共计3555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指标进行检验,在检验完成后,针对最终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分析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多项肿瘤标志筛查结果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地区CA199、CA125、CE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87%、2.18%及3.17%。男性与女性进行对比,CEA指标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CA125指标的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结果中CA199、CA125进行对比,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显著差异(P<0.05)。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在不同年龄区间越大组间,各项指标呈正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应用多肿瘤标志筛查方法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肿瘤风险。研究发现,在中老年人群中,男性的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而CA199和CA125的水平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人群的肿瘤标志阳性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年龄区间的增加,所有肿瘤标志的水平呈正相关趋势,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患肿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不同年龄组的人群中,CA199与CEA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显著上升,但CA125在40-50岁人群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综合分析年龄和性别与肿瘤标志的关系,我们认为在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体检中,应当根据性别和年龄因素来解读肿瘤标志的检测结果,并将其纳入综合评估中。特别是对于男性个体,关注CEA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风险。

  • 标签: 多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查 健康体检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市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肿瘤标志CA153、CA125和CEA血清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在临床诊断中CA153、CA125、CE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A组,以及诊治的乳腺良性疾病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B组,三组研究者将会同时接受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检测,对比分析这三组受试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的含量、阳性检出率。同时为三组受试患者绘制ROC曲线,探究 CA125、CA153、CEA三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辅助诊断过程中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三项指标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对照A组、研究对照B组;病例组单独进行三项检测,其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A组与对照组B组,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ROC结果显示:CA153、CA125、CEA指标联合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项指标进行单独检测。结论 CA153目前依然是辅助诊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CA125作为卵巢癌的最优指标,其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项结果与CEA联合检测后,将会提升对乳腺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乳腺癌的分期判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特别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具有极高的感染率,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肝炎及其他疾病,同时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由于乙肝病毒的特殊性,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在早期的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未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要想提高疗效,就要尽早治疗,而要想尽早治疗,就要尽早诊断。目前,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为多项血清标志,不仅可以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还可以使用化学发光法,或是酶联免疫法,本文便重点对不同免疫检验法效果做了分析。

  • 标签: 不同免疫检验法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具有极高的感染率,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肝炎及其他疾病,同时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由于乙肝病毒的特殊性,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在早期的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未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要想提高疗效,就要尽早治疗,而要想尽早治疗,就要尽早诊断。目前,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为多项血清标志,不仅可以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还可以使用化学发光法,或是酶联免疫法,本文便重点对不同免疫检验法效果做了分析。

  • 标签: 不同免疫检验法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放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探究其护理措施对于肿瘤标志、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方法: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收的肺癌放化疗患者按照接受放化疗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参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舒适护理)。整理研究数据,将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更高,并且肿瘤标志水平更低(P

  • 标签: 舒适护理 肺癌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CEA、CA199和CA125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运用于临床。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山东省立康复医院确诊为胰腺癌的30名患者,为恶性肿瘤组;选取了30名来医院体检的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CEA、CA199及CA125的血清浓度,比较两组的肿瘤标志阳性率,同时比较单一肿瘤标志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以此评估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胰腺癌组病人的平均血清肿瘤标志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在恶性肿瘤组中,三项肿瘤标志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联合使用CEA、CA199、CA125三项血清标志进行检测,相较于单一检测的指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特异性(P值小于0.05)。结论:CEA、CA199、CA125三项血清肿瘤标志对于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CEA、CA199、CA125这三种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可作为胰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胰腺癌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检查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大肠癌早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粪便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糖类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在两组检测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结果:观察组粪隐血试验阳性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且CA19-9与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三种方式联合用于检测时,其敏感性、特异性最高。  结论:将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检测应用到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粪隐血试验 血清标志物 大肠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采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联合检验,将检查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对比。结果:胃癌III-IV期患者的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I-II期的患者,且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的水平值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P

  • 标签: CA724 CEA CA242 CA199 肿瘤标志物 胃癌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