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纳入观察组)。对比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ST段下移发生次数较对照组高,幅度较对照组高,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实行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的评判。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365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A组,同期182例老年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B组,两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及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①常规心电图检出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阳性率为75.34%,低于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阳性率86.85%,P<0.05。②A组的ST段压低、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发作频率,均高于B组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运用到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可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IL-4及IL-10的动态变化,探讨IL-2、IL-4及IL-1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应答特征。 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采用ELISA检测小鼠感染后2、4、6、8、10、12周血清中IL-2、IL-4及IL-10水平。同时设立正常小鼠对照组。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在第2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从第6周开始下降,但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

  • 标签: []  日本血吸虫 小鼠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儿科收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参与研究,共计50例,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对异常情况下的检出率。结果:收集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6.0%,常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72.0%,心电图异常主要体现在ST段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Q波异常、阵发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Q-T间期延长等方面,二者结果比较差异相互,存在着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态心电图用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过程,可清楚观察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有助于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异常检出率较高,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动态心电图 诊断效果 异常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本院治疗的1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97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截取于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基于不同诊断方法下均分为2组,1组为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基础组(n=49),1组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观察组(n=48);针对2组临床诊断结果展开比较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以及心肌缺血持续情况、发作时和夜间的心率监测指标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参与儿童眼病研究的100例小学一年级学生和100例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建立近视预测模型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不同模型预测近视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 结果 使用单一AL指标预测模型时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为6.62%、阳性预测值为91.84%,初中一年级学生中的灵敏度为87.35%、阳性预测值为47.18%;使用2种指标预测模型时预测效果最好的是AL+UCDVA,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43%和78.75%,初中一年级学生中近视预测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79.84%。结论 AL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预测近视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一种非侵入式检查,操作简单,是儿童和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不可逆性、与形成近视有关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筛查、诊治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一个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眼轴长度 近视 预测模型 儿童 青少年 近视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采用视频结合仿真人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三的医学生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各40例,实验组应用教学方式为视频结合仿真人模型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测试、实践操作、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对两组医学生的综合评分、教学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综合评分与教学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医学生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 视频教学 仿真人模型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构建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风险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5例,分析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经分析,患者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有14例,发生率为31.11%(14/45);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sophagus V50≥40%、Esophagus V35≥30%、辐射剂量≥30Gy、年龄≥50岁均是食管癌患者放射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危险因素 建立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功能,帮助临床筛选高危患者,有助于改进治疗计划。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食管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及3D打印模型的直观性可大大提高互动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带教手段。本研究拟将VR技术与3D打印模型用于脊柱外科解剖教学中,探讨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本科生66名,按照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3人,分为VR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VR实验组在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3D模型、VR设备及操作软件辅助教学,手术示教阶段采用3D模型模拟演练;传统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配合骨骼模型的模式。课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检测及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VR实验组平均理论成绩为84.3±2.6分,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75.2±3.4分,(p<0.01);实践能力方面,VR实验组各项得分:阅读能力、解剖辨识能力、诊断定位能力及疾病处置能力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各项得分,(p<0.01);VR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VR技术与3D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脊柱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推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血清无创诊断模型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纤维化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选取单纯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A组),应用中成药和抗病毒药的联合用药患者纳为联合治疗组,将其随机分为三种治疗方案组:在抗病毒基础上,服用安络化纤丸的患者30例纳入B1组,服用扶正化瘀胶囊的患者30例纳入B2组,服用肝爽颗粒的患者30例纳入B3组,应用多种血清诊断模型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同时拟选用最新构建的模型公式Forns指数、RPR进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横向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诊断模型指标变化情况,并且比较常用血清诊断模型和最新研究建模的模型在评价疗效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定量、ALT、AST、PLT、GGT、RDW、CHO、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硬度值、Forns指数、RPR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AST、脾脏厚度、RPR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HBV肝纤维化中医治疗效果使用血清无创诊断模型可有效评估,有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清无创诊断模型 中医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仰卧位牵引和坐位动态角度牵引治疗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本院84例颈椎病患者,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仰卧位牵引治疗)和研究组(行坐位动态角度牵引治疗),各4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参照组(83.33%)(35/42)(P<0.05),颈椎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坐位动态角度牵引治疗应用价值更高,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身体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仰卧位牵引 坐位动态牵引 颈椎病 总有效率 JO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将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进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8例)和存活组(n=42例),同期选择非冠心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不同指标。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和SDNN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样本均为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共计收录50例,均收录于2019.2——2022.1期间,样本入组后均接受磁共振平扫、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影像学表现,来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针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开展磁共振平扫、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两种诊断方案,结果显示采用磁共振平扫进行检查时共计检出阳性33例,该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为66.00%;采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检查时,检出阳性47例,该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为94.00%;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垂体微腺瘤诊断中,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明显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阳性检出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时采用不同鼻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使用双盲将其分为A(对照组)、B(研究组)两组,各25例,采用不同的鼻饲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B组患者在营养指标上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营养持续性鼻饲能有效保证患者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营养持续性鼻饲法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品检验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0日银杏黄酮类药物,分别开展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实施检测工作,分析结果差异。结果:与薄层色谱对比,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异鼠李素、山萘素及槲皮素纯度与分离均显著偏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山萘素回收率均显著偏高。结论:与薄层色谱进行比较,药品检验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提升回收率及分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回收率
  • 简介:【摘要】采用GC检测多肽原料药残留溶剂中乙醇、乙腈、乙醚以及异丙醇的含量。具体方法为,将FID作为检测器,按照外标进行含量计算。在经过查证后能够发现,该方法具备较强的专属性,各溶液的浓度与其峰面积的支线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且个溶液的加标回收率均处于80~120%,而其重复性与其中间精密度考察RSD则都小于5.00%,其乙醇、乙腈、乙醚及其异丙醇的定量限分别为3.58、2.58、3.10、3.57μg/ml,且具有较好的耐用性,是用于多肽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分析的理想方法。

  • 标签: GC法 多肽原料药 残留溶剂
  • 简介:摘要:药品检验工作专业性极强,涉及细节众多,一旦其中某环节出错,则对整体检验质量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在药品检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检验工作的精准度,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深入探索此项检验方法,并在自身工作中积极应用。本文以药品检验工作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在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药品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途径
  • 简介:摘要:上世纪初,高效液相色谱(简称HPLC)首次出现。在HPLC的发展过程中,HPLC技术、有关理论现已日益推广应用。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HPLC现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药品检验中更是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根据《中国药典》对其做出描述可知,HPLC存在一定的科学性。这一技术从被记录以后,就在药品检验领域不断发展、进步。纵观目前HPLC的发展情况易知,HPLC现已发展成为了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一种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据有关研究数据发现,相较于其他一般的传统检验方法而言,HPLC具有更理想的检测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HPLC及其在药品检验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并依托某实际案例对HPLC发展开了分析分析。

  • 标签: HPLC 药品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眼科门诊教学中的管理作用。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在眼科门诊接受专科技术操作教学的120名规培医师和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科时间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接受PDCA循环教学,对比两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实验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合格率均比对照组要高,两组差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