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单一术者完成的19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6(37~74)岁;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平均20.4(4~25)分。患者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cT2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未发现膀胱颈或尿道肿瘤;术前MRI检查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且血清PSA<2.5 ng/ml。在前列腺基底部两侧分别用电剪分离前列腺腺体和前列腺侧包膜至前列腺尖部,在两侧分别保留外科包膜或厚度为1~2 mm的前列腺侧包膜。术后1~2周行膀胱造影评估,如无明显吻合口瘘则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9.9(225~345)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88.9(3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8(9~23)d。盆腔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23.3(11~42)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均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拔尿管后2周以及1、3、6个月日间控尿率分别为42.1%(8/19)、63.2%(12/19)、78.9%(15/19)、94.7%(18/19),夜间控尿率分别为36.8%(7/19)、63.2%(12/19)、73.7%(14/19)、89.5%(17/19)。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2(0~22)、10.1(2~22)分。术后平均随访10.1(5.4~26.1)个月,1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其早期临床疗效良好。但该术式的远期临床疗效和肿瘤控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膀胱肿瘤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 前列腺包膜 功能学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组(n=12,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徒手组(n=12,徒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机器人组男8例,女4例;年龄35~74岁;徒手组男7例,女5例;年龄36~69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术中导针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置钉精准度,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来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共置入螺钉128枚,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26枚,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29.2±10.5) min]、透视次数[(8.5±2.1)次]、透视时间[(9.8±1.9) s]、导针调整次数[(2.3±1.4)次]、术中出血量[(65.3±9.8) mL]均显著少于徒手组[(153.8±18.1) min、(39.8±5.1)次、(43.9±4.8) s、(18.6±2.6)次、(96.8±1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精准度机器人组为93.75%(120/128),徒手组为84.92%(10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附加手术、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量低、术中出血量少、置钉精度高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298例进展期胃癌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3例,女45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4~86岁。298例病人中,27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3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1)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2)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3)预测指标效能评价。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和比较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1)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298例病人中,23例出现≥Ⅲa级并发症。其中Ⅲa级并发症10例,Ⅲb级7例,Ⅳa级4例,Ⅳb级1例,Ⅴ级1例。(2)影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病理学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χ2=7.671,4.504,5.045,48.293,9.575,15.436,13.731,9.53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50 min、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6.65 mg/dL、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8.167×109/L、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218×109/L、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病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721,16.084,6.056,6.893,12.455;95%可信区间为1.032~13.421,4.657~55.547,1.073~34.163,1.798~26.423,1.338~115.930,P<0.05)。(3)预测指标效能评价。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AUC为0.851(95%可信区间为0.780~0.921,P<0.05),为高效能预测指标。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AUC分别为0.659(95%可信区间为0.570~0.748,P<0.05)和0.666(95%可信区间为0.581~0.750,P<0.05),为低预测效能指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6.65 mg/dL是预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高效能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C反应蛋白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本中心并接受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的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POP定量分期均在Ⅲ期以上。年龄70~82岁,产次1~3次,均为阴道分娩。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但术前半数患者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且均在术后消失。此外,同步X线影像显示术后的盆腔器官更为接近正常解剖位置。POP定量分期提升明确,相关量表显著改善。1例患者门诊复查时诉术后过度拉伸时偶尔出现腰背部不适,予以对症支持处理后好转。结论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POP患者的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术后解剖位置恢复满意,对下尿路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脱垂 腹腔镜 机器人 子宫骶骨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在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基于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70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1例行囊肿穿刺Ommaya囊置入术,1例行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术,5例行神经导航辅助颅内病变切除术。通过将术后头颅CT与术前手术规划影像融合,分析注册误差、入颅点误差等评价其定位精准性,并比较基于CT注册与基于MRI注册的误差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在2 min内完成结构光注册,27例以CT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18±0.03)mm(0.13~0.23 mm),50例以MRI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38±0.09)mm(0.15~0.52 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RI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30±0.78)mm(0.19~3.28 mm),以CT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62±1.05)mm(0.29~3.27 m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其中,1例SEEG手术的6个入颅点误差为(0.98±0.51)mm(0.32~1.74 mm)。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手术相关出血事件、颅内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将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具有注册时间短、定位误差小、安全性好的优势;与基于MRI注册者比较,基于CT的注册误差更小,但入颅点误差相似。

  • 标签: 机器人 神经外科手术 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 精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在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基于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70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1例行囊肿穿刺Ommaya囊置入术,1例行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术,5例行神经导航辅助颅内病变切除术。通过将术后头颅CT与术前手术规划影像融合,分析注册误差、入颅点误差等评价其定位精准性,并比较基于CT注册与基于MRI注册的误差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在2 min内完成结构光注册,27例以CT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18±0.03)mm(0.13~0.23 mm),50例以MRI为基准的患者注册误差为(0.38±0.09)mm(0.15~0.52 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RI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30±0.78)mm(0.19~3.28 mm),以CT为基准的入颅点误差为(1.62±1.05)mm(0.29~3.27 mm),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其中,1例SEEG手术的6个入颅点误差为(0.98±0.51)mm(0.32~1.74 mm)。术后无死亡病例,无手术相关出血事件、颅内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将3D智能结构光注册定位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具有注册时间短、定位误差小、安全性好的优势;与基于MRI注册者比较,基于CT的注册误差更小,但入颅点误差相似。

  • 标签: 机器人 神经外科手术 3D智能结构光注册技术 精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刺激部位为健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M1),频率1.0 Hz,强度80%静息运动阈值,连续刺激20 min,刺激时间5 s,间隔时间5 s,每次予以600个脉冲刺激,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下肢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Holden分级)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22.05±2.93)分、(39.15±2.68)分和(3.45±0.8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处理输尿管远端和膀胱时难度较大。我院对32例输尿管癌患者行腹直肌直线套管法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难度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损伤小。该手术方式是治疗输尿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输尿管癌 根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联合RT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tDCS联合RT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和组块试验(BBT)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采用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价2组患者ADL能力。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分别为(45.50±4.75)分、(3.10±1.01)分、(3.32±0.97)分和(23.75±6.97)个,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极tDCS联合RT机器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机器人治疗 脑卒中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 标签:
  • 作者: 李晶晶 王帅 杜斌斌 杨熊飞 史新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0 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 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 730000 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 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 730000 甘肃省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12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组),128例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T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L-TME组中转开腹率高于R-TME组(5.4%比0.8%,χ2=4.417,P=0.036);L-TME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R-TME组(32.1%比17.2%,χ2=7.290,P=0.007);L-TME组环切缘阳性率高于R-TME组(7.1%比1.6%,χ2=4.658,P=0.031);L-TME组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于R-TME组(74.1%比85.2%,χ2=4.962,P=0.026;81.3%比91.4%,χ2=5.494,P=0.019);在AJCC分期Ⅲ期患者中,L-TME组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于R-TME组(52.5%比76.1%,χ2=5.799,P=0.016;65.0%比84.8%,χ2=4.787,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TME组相比,R-TME组可以获得更好的肿瘤预后,对直肠癌患者更有利,特别是对Ⅲ期直肠癌患者。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 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在经达芬奇机器人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持续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达芬奇机器人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路径 达芬奇机器人 肺叶切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44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9岁(范围:46~81岁)。手术经膀胱前入路完成24例(前入路组),经膀胱后入路完成20例(后入路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结果及术后尿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Gleason评分均无差异(P值均>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的手术时间[(184±43)min比(193±42)min,t=-0.599,P=0.55]、术中出血量[(218±88)ml比(225±115)ml,t=-0.244,P=0.81]、病理学分期(T2/T3期:15/9比12/8,χ²=0.029,P=0.87)、切缘阳性率[29.2%(7/24)比30.0%(6/20),χ²=0.004,P=0.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不使用成人纸尿裤为判断标准,前入路组拔尿管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的患者分别为1、6、20、23例,后入路组分别为6、11、19、19例,后入路组拔尿管即刻达到尿控的比例高于前入路组[30.0%(6/20)比4.2%(1/24),P=0.04],两组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膀胱后入路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相较于经膀胱前入路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且可提高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比例。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后入路 尿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脑干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第四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0例初诊为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应用第四臂的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按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腹膜后组312例,男198例,女114例;平均年龄54.0(18~82)岁;肿瘤位于右肾152例(48.7%),左肾155例(49.7%),双肾5例(1.6%);肿瘤大小(3.5±2.7)cm;R.E.N.A.L.评分4~5分105例(33.7%),6~8分143例(45.8%),9~12分64例(20.5%)。经腹腔组168例,男105例,女63例;平均年龄53.2(21~79)岁;肿瘤位于右肾85例(50.6%),左肾78例(46.4%),双肾3例(1.8%);肿瘤大小(3.8±2.9)cm;R.E.N.A.L.评分4~5分52例(31.0%),6~8分81例(48.2%),9~12分35例(20.8%)。经腹膜后组患者取健侧90°侧卧折刀位,镜头孔套管放置于髂嵴上2~3 cm处,分别于腹侧和背侧距镜头孔套管8 cm处放置1个操作孔套管,两操作孔与镜头孔的连线夹角为150°~180°,距腹侧操作孔的腹侧8 cm处建立第四臂操作孔,腹侧操作孔和第四臂操作孔连线与水平线夹角≤15°。术中通过第四臂操作孔放置抓钳,可用于推挡脂肪、腹膜,牵引抬举肾脏等,以获得满意的操作空间和位置;可以协助释放和回收无损伤动脉夹,保证阻断确切可靠;可以协助缝合,保证缝合位置准确、张力适当。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装机时间分别为(12.3±5.3)min和(7.8±3.8)min,控制台时间分别为(70.5±17.1)min和(89.4±23.9)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7.3±8.2)min和(19.2±9.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2±47.3)ml和(125.8±52.1)ml,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分别为(1.5±1.8)d和(2.7±2.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1.8)d和(7.4±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和0.6%(1/168),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4.6±2.5)d和(4.9±2.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腔组[21.5%(67/312)与30.3%(51/168),P=0.031],其中Clavien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62/312)与28.6%(48/168),P=0.030],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312)与1.9%(3/168),P>0.05]。结论经腹膜后入路应用第四臂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与经腹腔入路相比,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手术并发症更少。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 经腹膜后入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脑干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食管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治疗的基石,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于食管癌精准分期和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是食管外科极具挑战的操作,其解剖边界和清扫范围尚无相关共识。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尤其是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上纵隔微解剖概念的引入,笔者团队提出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边界,以实现精准、根治性、规范化清扫。笔者结合中心经验,对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食管切除术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解剖边界、清扫范围和技巧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左侧喉返神经 机器人手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两种手术方式肺段切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101例,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肺段切除术50例(RATS组),同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1例(VATS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天胸腔引流量、术后3天胸腔总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34.40±12.96)ml对(85.10±26.41)ml,P=0.000 ]、淋巴结清扫站数[(4.72±1.20)站对(3.60±1.40)站,P=0.000]及淋巴结清扫数目[(15.14±5.91)枚对(10.76±5.26)枚,P=0.000],RATS组均优于VA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153.90±21.88)min对(155.39±25.04)min,P=0.751]、术后1天胸腔引流量[(217.80±76.94)ml对(210.98±86.98)ml,P=0.678]、术后3天胸腔总引流量[(612.60±169.93)ml对(595.10±203.90)ml,P=0.641]、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36±2.33)天对(5.18±2.54)天,P=0.706]、术后住院天数[(7.50±2.35)天对(7.47±2.93)天,P=0.95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达芬奇机器人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较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出血更少,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更多。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一体位单次锚定的方法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收治并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6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手术相关资料。男性35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70岁(范围:30~91岁)。肾盂癌37例,输尿管癌25例(上段12例、中段5例、下段8例)。术中患者侧卧躯干后倾60°~80°,头低脚高约15°,患侧上肢紧贴同侧躯干,机器人手术车从患者背侧垂直推入;采用“W”形套管布局;采用全层袖套状切除、膀胱双层连续缝合处理壁内段输尿管。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重新脱机锚定、更改体位,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1.6±54.7)min(范围:60~370 min),术中出血量50(50)ml(范围:20~40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级)11例,其中出血3例,淋巴漏8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范围:17~55个月),发生局部复发3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其中肿瘤相关死亡5例。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为75.4%(43/57)。结论单一体位单次锚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可彻底切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缝合可靠,淋巴结清扫方便,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总体安全性、有效性良好。

  • 标签: 尿道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肾输尿管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