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PAP)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出现PAH压后可以诱发进行性右心衰竭肺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诊断PAH后预期寿命仅有2~3年。近年来随着对PAH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下就近年来对PAH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居民死亡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抗血栓药物再灌注策略的出现,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顺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部分患者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少一些不良事件与PCI之后发生的无复流现象有关。据报道,有高达60%具有最佳的冠状血管再灌注的STEMI患者,仍然会出现无复流(no-reflow,NR),这会显著减弱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导致预后不良。N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了解。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白细胞浸润,血管收缩,炎性通路的活化细胞水肿。血管损伤出血也可能在NR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这个现象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急性心梗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high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12、24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棕榈酸 琥珀酸
  • 简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为(2-4)/10万,虽只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但危害人类健康极甚,其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占儿童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衍生物(XQ)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静脉给药后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采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结果:XQ1.95、3.90、7.80mg·kg^-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29.8%、43.5%55.2%(P〈0.01),PAF与家兔血小板膜上PAF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8.31×10^-5mmol·L^-1,最大结合容量(BMAX)=2.62×10^-9mmol/10^8血小板。XQ银杏内酯B(GB)可抑制[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常数(Ki)分别为8.72×10^-8、7.13×10^-7mol·L^-1。结论:XQ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Ki值接近,其拮抗PAF受体的能力与GB相似。

  • 标签: 银杏内酯B衍生物(XQ)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聚集 受体结合试验
  • 简介:摘要IBD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IBD患者生命。现就IBD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可能机制、防治策略等展开综述,为IBD合并血栓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指导。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血栓形成 栓塞 抗凝
  • 简介:摘要:为了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 机制的措施们,需要加强体系建设、加强机制建设、加强能力建设、 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医疗建设,从而更好的推动 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完善发展。

  • 标签: 基层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体制 机制
  • 简介: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高血脂的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洛伐他汀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培养并建立了鸡胚尿囊膜(CAM)模型,建立内皮祖细胞(EPCs)的体外培养体系,考察洛伐他汀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10,20mg·kg^-1洛伐他汀灌胃给药可抑制荷瘤小鼠体内高转移Lewis肺癌肿瘤的生长及转移(P〈0.05,

  • 标签: 抗新生血管形成 抗肿瘤作用 洛伐他汀 机制研究 他汀类药物 生长和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CT诊断结果以及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外伤性脑梗塞患者116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CT方法进行颅脑平扫,控制层厚为5毫米-10毫米,层距为10毫米。针对所有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所有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完成CT平扫后,于内囊区表现出低密度梗塞灶的患者94例,于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16例,于放射冠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4例,于内囊区以及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2例。针对患者首次实施CT检查,共发现30例患者患病;剩余86例患者在临床实施CT复查过程中发现患病。结论针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选择CT方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预后质量,因为此种疾病较为特殊,临床需要再次进行CT复查,有效明确疾病。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CT诊断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痤疮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GSE6475GSE53795数据集比较18个痤疮皮损组织18个正常皮肤组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基因组百科全书关键通路分析,建立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获取关联性最强的枢纽基因重要的模块。结果筛选出痤疮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中314个上调差异基因62个下调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破骨细胞分化、戊糖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趋化因子信号途径、药物代谢-其他酶等通路中。建立的PPI网络筛选出379个节点及10个枢纽基因(CXCL8、PTPRC、IL1B、ITGB2、CXCR4、ICAM1、CCR5、SELL、C3AR1、PLEK)。结论枢纽基因关键通路可能是痤疮发病机制中可进行干预的新靶点。

  • 标签: 痤疮 生物信息学 差异基因 发病机制 关键通路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高复发难愈性疾病。既往对该疾病的机制研究治疗策略聚焦在细胞本身和局部治疗,忽略了患者全身性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临床证据,笔者提出瘢痕疙瘩患者的炎症体质可作为全身性因素与皮损等局部因素形成相互作用,引发瘢痕疙瘩的形成持续发展,祖国医学脏腑功能与皮肤疾病关联性的经典理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故此,笔者进一步提出需要将全身性抗炎治疗纳入未来瘢痕疙瘩治疗策略设计中,并进行临床验证。中医的祛湿与清热解毒策略则可作为瘢痕疙瘩全身治疗的组成部分。

  • 标签: 瘢痕疙瘩 中医学 炎症体质 局部全身相互作用 全身治疗
  • 简介:摘要重症哮喘是哮喘防治的难点重点。全球范围内,重症哮喘给社会家庭带来的负担愈发沉重。目前糖皮质激素仍然是治疗重症哮喘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口服或全身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可引发各种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措施,对于重症哮喘治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免疫调节能力而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新方式。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机制以及其在重症哮喘的应用前景展开重点讨论,为间充质干细胞下一步在重症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诱导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长即治疗性血管新生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冠状动脉侧支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现有的临床试验未能复制这些结果。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于对冠脉侧支生长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冠状动脉循环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生机制涉及免疫调节失衡、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凋亡与异常增生等多个方面。在诊断评估肾病综合征方面,分子标志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尿标志物方面包括血清白蛋白/尿白蛋白比值、特异性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中细胞因子浓度等;血液标志物则涵盖免疫球蛋白/补体、炎症标志物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等。这些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分型,还能评估治疗效果预后,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发生机制 分子标志物
  • 简介:摘要: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是当前三级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任务,高层次人才是医院稀缺资源。“医教协同”既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也是近年来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热点,医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 标签: 医教协同 医学高层次人才 培养机制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对比分析肾内科疾病患者接受血液净化前后的临床指标与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显著改善,肾功能明显恢复。血液净化通过去除体内毒素代谢废物,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内环境失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为血液净化在肾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血液净化并不仅限在晚期肾病的治疗中应用,对于早期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血液净化作为治疗肾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而其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内科疾病 治疗效果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制药行业中,保证药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现场QA团队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监控反馈机制,确保每一批次的药品都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现场QA不仅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即时的纠正措施,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本文就制剂生产过程中现场QA的监控反馈机制展开探讨。

  • 标签: 制剂生产 现场QA 监控 反馈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中供应模式分散供应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之间消毒供应中心采购的所有物品分为三批,分别采用集中供应模式、分散供应模式以及集中分散结合模式,观察成本投入以及工作人员被利器损伤人数。结果:护理后,集中分散结合模式的成本投入明显低于单独的集中供应模式分散供应模式(P<0.05),集中分散结合模式的工作人员被利器损伤人数明显少于单独的集中供应模式分散供应模式(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分散结合模式能够有效的节约医院的资源与成本,降低工作人员被利器划伤的风险。

  • 标签: 集中供应模式 分散供应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