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代温灸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6月至202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五脏背俞穴温灸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50例病例中,6例治愈,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6%。体倦乏力改善、睡眠障碍改善、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改善、劳累后持续不适改善有效率明显。结论 温灸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减轻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患使用简单、方便、安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代温灸膏 慢性疲劳综合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选20061月至201612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0例合并LETM的CTD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将患者分为CTD-LETM-NMOSD者和CTD-LETM-非NMOSD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影像学表现、治疗、预后和转归,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疾病复发率。结果40例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6例。CTD-LETM-NMOSD者28例(70.0%),CTD-LETM-非NMOSD者12例(30.0%)。CTD-LETM-NMOSD者抗SSA抗体阳性率(75.0% 比 5/12,P<0.05)、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AQP4-IgG)阳性率(89.3% 比 0,P<0.05)显著高于CTD-LETM-非NMOSD者。两者间CTD类型、CTD病程、脊髓炎首发比例、抗Sm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糖体核蛋白P抗体、抗磷脂抗体、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及影像学特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CTD-LETM-NMOSD者疾病复发率高于CTD-LETM-非NMOSD者[75.0%(21/28)比 3/12,P<0.01]。结论CTD合并LETM可分为两个亚型,即NMOSD和非NMOSD,前者抗SSA抗体、抗AQP4抗体阳性率及复发率均高于后者,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前者可能是CTD与NMOSD共病,而后者可能是CTD继发神经系统损害。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脊髓炎,横贯性 视神经脊髓炎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 抗SSA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于筛查胎儿21、18、13号染色体三体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价值。方法选取40 628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母体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检测,为高风险孕妇提供介入性产前诊断,对低风险孕妇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最常见的检测指征依次为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以及高龄。共检出21、18、13号三体高风险257例(分别为170、49、38例),其中227例接受了介入性产前诊断,分别确诊122例、28例、10例,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81.33%(122/150)、65.12%(28/43)、29.41%(10/34)。低风险人群随访发现2例18-三体假阴性。同时NIPT检出21、18、13号染色体CNV共46例(分别为15、16、15例),其中37例接受了介入性产前诊断,分别确诊5、3、5例,PPV分别为41.67%(5/12)、25%(3/12)、33.33%(5/15)。在假阳性样本中意外发现2例其他染色体CNV。结论NIPT检测指征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染色体异常率较其他组高,达52.02%。NIPT对于筛查胎儿21、18、13三体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筛查胎儿CNV的准确性尚有待提高。作为一项筛查手段,NIP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须做好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工作。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三体 拷贝数变异 阳性预测值 血清学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名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一般恢复治疗和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恢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常规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65.0%。结论使用TDFT-RIP-B2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1与第2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DAPSQ)治疗髋臼T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月至201912月期间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28例髋臼T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3.5±9.1)岁;采用第1DAPSQ固定治疗。B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为(42.5±7.0)岁;采用第2DAPSQ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8例患者术后获12~60个月(平均35.0个月)随访。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9±33.3)min]和术中出血量[(830.8±177.4)mL]显著少于A组患者[(231.3±40.0)min、(1 043.3±190.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A组优8例,良5例,差2例;B组优8例,良4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9例,良3例,可2例,差1例;B组优9例,良2例,可2例。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和患髋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2、1例患者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与第1DAPSQ相比,第2DAPSQ可显著缩短髋臼T形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二者临床功能相当。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5月至2017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敲低lncRNA H19组和阴性对照组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χ2或t检验分析。结果lncRNA H19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6.72±0.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9±0.08,t=7.494,P<0.01);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χ2=6.205,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转染lncRNA H19小干扰RNA(siRNA)的FTC133细胞48 h的吸光度(A)值(0.87±0.09)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1.1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50,P<0.01)。结论lncRNA H19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且与患者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敲低lncRNA H19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这表明lncRNA H19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H19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perflurocarbon nanoprobe,PFC NP)进行多核1H/19F磁共振(1H/19F magnetic resonance,1H/19F-MR)肺通气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BALB/c鼠分为空气组和雾化PFC NP组,并进行多核1H/19F-MR扫描,研究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肺内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信号的分布;在0 h、1 h、4 h、8 h、12 h、24 h、48 h分别进行1H/19F-MR扫描,研究雾化PFC NP在肺内的代谢规律;通过组织切片验证雾化PFC NP在肺组织中的沉积和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雾化PFC NP能够使双肺19F-MR信号明显增强,且肺各区域的19F信号强化程度不同,其中上肺野和下肺野之间、中肺野和下肺野之间的19F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1H/19F-MR成像发现,19F-MR信号在递送雾化PFC NP后8 h开始减弱,24 h显著减弱,48 h减至背景信号水平;组织切片证实经呼吸道递送后PFC NP在肺组织沉积,H&E染色显示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各组织未见病理损伤。结论基于雾化PFC NP的多核1H/19F-MR肺通气成像能够反映肺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状态下的肺通气信息,可以通过多核磁共振实现肺通气成像,在呼吸系统磁共振成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标签: 肺通气 肺成像 全氟化碳 多核磁共振 19F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对重症COVID-19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月至2020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9例重症COVID-19患者(简称"研究组")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20191月至20202月确诊的5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表现特征。结果研究组发病早期咳嗽及咽痛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发展到重症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乳酸升高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肌红蛋白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病灶分布上研究组右肺上叶、中叶的发生率及累及总肺叶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征象上研究组小叶中心结节或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网格影、小叶内间隔增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COVID-19以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网格影为主,伴局部实变,小叶内间隔增厚常见,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极少见,可合并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临床上乳酸水平升高、肌红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与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相比,降钙素原正常或轻度升高。

  • 标签: 重症 COVID-19 甲型H1N1流感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LYM%)、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水平,探讨其与COVID-19重症患者转归的相关性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筛选武汉市第三医院确诊的85例COVID-19重症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50例)和转归不良组(35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入院早期的WBC、LYM、LYM%、IGA、IGG、IGM以及C3、C4水平、组间的差异、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单检和联检时的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和转归的关系以及对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间WBC、LYM、LYM%、IGG、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5,0.000,0.000,0.001),其中LYM、LYM%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00),而WBC与LYM%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0,P=0.000),WBC与IG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83,P=0.009)且IGG与IGA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0.44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后,WBC、LYM、LYM%、IGG、IGA均是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P=0.001,0.022,0.000,0.000,0.003);但只有WBC、IGG和LYM%水平是转归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34,0.004,0.001),对其预测转归效能分别作单检及联检ROC曲线,同时联检WBC、LYM%、IGG时AUC最大(AUC=0.890,P=0.000),约登指数YI=0.657时,对于不良转归有最大的预测效能,灵敏度为77.10%和特异度为88.00%。其它指标IGM、C3、C4、IGG/IGM、C3/C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204,0.076,0.310,0.156)。结论COVID-19重症患者入院早期的WBC、LYM、LYM%、IGG、IGA水平对COVID-19重症肺炎转归有重要预测价值,WBC、LYM%和IGG水平是不良转归的独立风险因子,联检三者对转归预测效能最佳。

  • 标签: COVID-19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各500例,采用荧光PCR法和Sanger测序分别检测其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用Quanto软件评估统计学效能。结果CYP2C19基因rs4986893位点的AG、G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CYP3A5基因rs776746位点的AA、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基因rs4244285、rs1224856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及rs4986893位点的AA基因型的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rs4986893的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以及CYP3A5基因rs776746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风险因素,而rs4986893的GG基因型以及rs776746的AA、AG基因型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依据样本量、样本结构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Quanto分析,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理想的统计学效能(99%)。结论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基因型 多态性 心肌梗死 遗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学生进行有关COVID-19的认识和疫情发生前后对护理职业总体认识的调查,分析COVID-19疫情后护理学生职业认识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改善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识比较理性;疫情发生后,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重要性、社会地位的评价更高,对护理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更乐观,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更强;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优于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结论:经过COVID-19疫情,护理学生的职业情感被激发,职业认识有所改善,就职意愿更强烈。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尤其是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方面非常低,护理教育者需加强引导,增强护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以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促进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护理学生 COVID-19 职业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AFP、CEA、CA19-9单项以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84月-2019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血清AFP、CEA、CA19-9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CEA、AFP、CA19-9检测的水平均较对照组的水平高,P

  • 标签: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单项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VID-19疫情期间运用PDCA联合SOP在社区医院医废收运处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方法: 在COVID-19下疫情期间以202009月-202109月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为平台,选取收运医废后勤人员20名,实施PDCA联合SOP管理法前6个月为对照组,实施PDCA联合SOP管理法后6个月为观察组,对比20名医废收运后勤人员分别在两组中的院感防控知识、手卫生、个人防护、区分卫生工具、含氯消毒液配置、医废分类、医废鹅颈结封口、医废标签、医废收运处置、医废登记签名10个方面的评分,并随机抽取20名各科室医护人员对于医废收运后勤人员的处置规范性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0名医废收运后勤人员分别在医废收运10个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取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为公共卫生事件,在社区医院医废收运处置管理中引用并应用PDCA联合SOP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废收运处置的规范性和合格率,严守战“疫”背后的“最后一环”,从而提高临床业务协作满意度。

  • 标签: PDCA SOP 新冠肺炎 社区医院 医废收运处置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乾坤 阿祥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宁 810016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宁 810007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胃癌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主要依靠胃镜活检和影像学检查,但侵入性和迟滞性限制了它们的临床价值,胃癌患者急需一种实时、精确、非侵入的诊断和病程监测方法。循环肿瘤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体液中的单链或双链DNA,含有与原始肿瘤细胞相同的基因突变,也是新近出现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随着下一测序(NG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ctD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断提升,正逐渐成为肿瘤诊断和病程监测的新选择。本文就目前下一测序技术检测ctDNA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循环肿瘤DNA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纳米孔三测序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样本,并探讨其性能及应用前景。方法使用MinION三测序仪对从分别携带X染色体单体和7q11.23-q21.3区22.5 Mb缺失的两种人类细胞系样本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序列分析。结果两例样本在24小时内分别获得了555 872和2 679 882条Reads,基因组覆盖度分别为53.75%和88.63%。在测序深度分别为0.81×和2.40×的条件下,通过Minimap2比对分析可以检出染色体异常区域。结论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的条件下,使用纳米孔三测序技术有望在24小时内完成对染色体整倍性异常样本的快速检测与分析,但进一步应用推广尚需克服成本的限制。

  • 标签: 染色体非整倍体 纳米孔三代测序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