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行心脏尖瓣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9例。芬太尼组术中应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舒芬太尼组术中应用舒芬太尼TCI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诱导10 min后,舒芬太尼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芬太尼组(P<0.05);插管后、切皮时、劈胸骨时,舒芬太尼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4、24、48 h,舒芬太尼组VAS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均<0.05)。舒芬太尼组术后高血压、躁动、呕吐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TCI可有效稳定心脏尖瓣置换术中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水平,相对于芬太尼,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更快,疼痛程度更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二尖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为总结经右胸小切口微创尖瓣手术的经验,优化手术细节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136例接受微创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双腔气管内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根据操作需要并结合外周血管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策略和方法,合并病变作同期处理。为减少胸壁戳口数量及胸壁出血的机会,部分患者采用了Glauber主动脉阻断钳、经主操作口直接放置特制左心房拉钩、减少胸腔镜应用等措施。主动脉阻断期间每30 min左右予双肺间断通气1 min以预防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主动脉阻断平均(55.3±14.4)min,体外循环(93.5±23.6)min;尖瓣置换或成形效果满意。术中转为正中胸骨劈开患者1例;尖瓣成形失败再次主动脉阻断行换术1例;股静脉插管损伤髂静脉1例;冷停搏液灌注管拔出后严重出血2例;术后复张性肺水肿2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4例;手术输血32例(23.5%),平均383.3 ml。经右胸小切口适用于绝大多数尖瓣外科患者,安全微创、术野暴露好。术中手术细节的改进和特殊器械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尖瓣手术与正中开胸常规再次尖瓣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探讨全胸腔镜再次尖瓣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收治的再次尖瓣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组(全胸腔镜组)和常规正中开胸组(正中开胸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全胸腔镜组25例,正中开胸组66例。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组在尖瓣成形率(32.0%对7.6%,P=0.008)、输血率(72.0%对98.5%,P<0.001)、机械通气[(19.0±27.8)h对(43.3±58.3)h,P=0.009]、术后胸腔引流量[(489.6±319.1)ml对(913.6±568.4)ml,P=0.001]、胸腔引流管留置[(2.2±1.9)天对(3.7±2.4)天,P=0.004]、术后住院时间[(8.0±2.7)天对(13.9±12.8)天,P=0.026]等方面具有优势。全胸腔镜组具有更长的体外循环[(180.8±41.7)min对(143.2±39.7)min,P<0.001],术中室颤时间为(100.2±42.5)min。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对21.2%,P=0.481)和病死率(4.0%对4.5%,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入路相比正中开胸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低温室颤相比常规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升主动脉处操作的同时可减少心肌损伤。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尖瓣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 标签: 全胸腔镜 低温室颤 再次二尖瓣手术 正中开胸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62例风湿性尖瓣狭窄患者完成经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尖瓣改良松解成形术,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完成。62例均成功修复尖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者微量反流,房颤患者术后18例恢复稳定的窦性心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16例主动脉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57例行三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术。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输血、死亡和并发症。随访2~21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轻度反流,40例轻微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性尖瓣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尖瓣改良松解成形术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手术技术本身难度不大,便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尖瓣反流(IM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的尖瓣反流情况将其分为两组:IMR组(108例)和非IMR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心肌梗死相关指标、血检结果、治疗及院内死亡情况。结果3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IMR共108例,IMR发生率为30%。IMR组患者年龄为(65.37±10.42)岁,大于非IMR组的(56.35±10.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Killip分级≥3级、三支病变、梗死位置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9.26%比1.98%,39.81%比21.03%,45.37%比25.00%),但行血运重建患者比例较低(60.19%比8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末内径(LVDD)、室壁运动计分(WMSI评分)、心率、尖瓣反流程度(中-重度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分别为(42.01±5.43)mm比(36.54±3.54)mm,(58.01±5.34)mm比(51.03±4.02)mm,(2.62±0.42)分比(2.13±0.35)分,(75.60±11.24)次/min比(69.30±10.23)次/min,9.26%比1.98%,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B型尿钠肽(BNP)峰值、血红蛋白(HB)最低值分别为(1077.42±103.52)pg/ml比(358.48±57.32)pg/ml,(115.23±12.44)g/L比(123.01±13.51)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院内死亡所占比例分别为27.78%比57.14%,78.70%比88.10%,63.89%比75.00%,4.63%比1.1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梗死位置在前壁、LVDD增大、心率增高、未行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梗死位置、LVDD、心率、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和救治,以期减少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二尖瓣 反流 缺血性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尖瓣返流可使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持续过度的容量负荷会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尖瓣返流程度可减轻[2],但伴中重度尖瓣返流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二尖瓣返流 中重度 功能性 诊治 左室舒张末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尖瓣成形术后影响6H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行腔镜下尖瓣成形术(MV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拔管时间分成两组(术后6h内拔除气管插管分为正常组70例,大于6 h拔管的为延长组37例),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通道麻醉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术前肺动脉收缩压>60 mmHg、持续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及术后第一天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有冠心病[OR=4.020,95%CI(1.341,16.607),P=0.023]、CPB时间延长[OR=0.950,95%CI(0.911,0.990),P=0.015]、以及术后PCT升高[OR=0.799,95%CI(0.701,0.912),P=0.001],防止延迟拔管的保护因素是术中泵注DEX[OR=0.309,95%CI(0.090,1.063),P=0.042]。结论合并冠心病、体外时间延长、术毕PCT升高是影响胸腔镜MVP 6H内拔管的危险因素,术中泵注DEX是防止延迟拔管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胸腔镜 二尖瓣成形术 危险因素 延迟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尖瓣反流罕见,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1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尖瓣反流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男12例,女5例;年龄(38±11)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马方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3例,心功能不全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下肢缺血2例,1例腹主动脉替换术史。结果同期手术包括:Bentall术16例,弓部替换15例,三成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股动脉转流1例。院内死亡3例(17.6%,3/17)。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以内11例,48 h以内3例,超过48 h 3例,分别为89、92、136 h。术后持续血液滤过3例,次开胸止血1例,心包开窗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无死亡,恢复良好。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尖瓣反流非常少见,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比例较高、并发症较多。积极及时外科手术,积极有效行心脏和脑保护,得到可接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二尖瓣反流 外科治疗 孙氏手术 二尖瓣矫治术
  • 简介: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许多研究已证明RT3DE可实时采集、快速成像、同步显示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不受患者体位、肺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尖瓣立体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维TEE[1].目前,RT3DE已成为指导尖瓣外科手术及导管介入治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2].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形态 导管介入治疗 立体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尖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尖瓣置换术的21例风湿性尖瓣狭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尖瓣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准确诊断率达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风湿性尖瓣狭窄,利用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技术还可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定量诊断。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 二尖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尖瓣置换术后血糖的监测、控制方法,预防术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病变伴糖尿病的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术后按医嘱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术后按医嘱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组均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其他脏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尖瓣置换术后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血糖,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糖尿病 二尖瓣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全程监测的17例尖瓣成形手术,即开胸前观察尖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及功能,并与手术中所见对照其符合率;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尖瓣成形瓣膜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进行尖瓣成形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后,更改手术方式3例,心脏复跳后指导再次手术2例,全组均未出现术后瓣膜狭窄或周漏。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尖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估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可有效避免次开胸手术。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成形术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即刻评价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尖瓣置换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中期妊娠患者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护理。术前为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为患者做好各种监测并病备好急救设施,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出院时做好疾病和妊娠的相关指导,为特殊病例的介入成功提供保证。

  • 标签: 中期妊娠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围手术期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妊娠期妇女的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论认为切实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主诉,严密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护理 妊娠期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尖瓣置换术时,开展不同手术配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实施尖瓣置换术的40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20例,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分析手术指标和术后不良情况。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不良情况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术配合方案,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方案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术中时间减少,术后情况良好,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术 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 手术指标 术后不良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尖瓣成形术(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尖瓣关闭不全并接受外科手术的1 0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33例,女性317例,年龄(63.3±9.0)岁(范围:31~83岁)。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联合组(CABG+MVP)和CABG组(非体外循环CABG),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匹配后联合组107例,CABG组406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远期结局。结果两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联合组较CABG组的手术时间[(5.6±1.2)h比(4.2±1.0)h,t=11.528,P<0.01]、ICU停留时间[M(IQR)][43.0(47.3)h比25.0(33.6)h,Z=2.483,P=0.013]和术后住院时间[8(4)d比7(5)d,Z=2.143,P=0.032]更长,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用量明显增加[2.0(6.5)单位比0(2.0)单位,Z=7.084,P<0.01;0(0.5)单位比0(0)单位,Z=5.210,P<0.01]。46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9%(463/493)。随访时间为32(31)个月(范围:3~105个月)。CABG组和联合手术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无差异(P=0.196,P=0.305);随访1年、3年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两组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F=0.322,P=0.571;F=0.681,P=0.410),但联合手术较CABG能更好地改善尖瓣反流(F=160.222,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和CABG联合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全因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虽然联合手术较单纯CABG能更好地改善尖瓣反流,但联合手术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血液制品用量更多。

  • 标签: 冠心病 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二尖瓣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