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不同设野方式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特点。方法对5例首次放疗乳腺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方式,每位患者按照不同布野原则设计2个计划,分别为方案A7野照射,方案B2野切线照射(机架角120/310°或240/60°),分别比较两个调强治疗计划中的治疗区和危及的正常组织的剂量曲线分布、DVH以及治疗区适形度等。结果两种治疗方案,7野IMRT比2野IMRT适形度指数(CI)高,P<0.05,两种方案的差别拥有统计意义。两者均匀性指数(HI)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2野调强对正常组织损伤相对较小。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必须与临床有机结合,针对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7野调强可优先考虑;2野调强放疗可以作为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优先考虑。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布野方案的调强计划的比较,分析非共面调强技术在胸腺肿瘤放疗中,是否存在剂量上的优势。方法选取8例胸腺肿瘤患者,设计两种计划PlanA为共面的5野调强计划,PlanB在PlanA基础上增加两个非共面照射野。所有计划都采用同样的物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处方剂量50Gy,比较这两个计划靶区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CI)以及均匀性指数(HI),分析比较肺,心脏,食管和脊髓的剂量体积。结果靶区的最小剂量无明显差别。PlanB的最大剂量减小了0.9%,平均剂量减少了0.5%。靶区的CI和HI,差异无统计意义。PlanB肺的V30,V20,V10,V5,Dmean都比PlanA小,存在明显统计差异,PlanB的心脏受照剂量V40,V30减少,平均剂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食道的D1%,V50,V40,脊髓的D1%,两个计划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增加了非共面野的PlanB在剂量上存在优势,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 标签: 胸腺肿瘤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非共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上段食管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20例,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制定3DCRT及IMRT两种放疗计划,采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DVH)图评价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结果3DCRT计划组PTV的Dmax、HI显著高于IMRT计划组(P=0.000、0.000),CI95%、V95%显著低于IMRT组(P=0.000、0.002);IMRT计划组脊髓的Dmax低于3DCRT计划组(P=0.000),双肺的V5、V10高于3DCRT计划组(P=0.000、0.002),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IMRT技术肿瘤靶区剂量的分布优于3DCRT技术,脊髓受照剂量低,降低了放射性脊髓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胸上段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区别。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旋转 固定野调強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鼻咽癌病例进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探讨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鼻咽癌患者20例,以相同角度的射野、相同目标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动态调强计划A组射野等中心在靶区几何中心、B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头侧偏移6cm、C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足侧偏移6cm,比较3种方案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受量。结果三组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的受量无统计差异。结论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中,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动态调强放疗 射野等中心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的剂量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16例子宫颈癌患者,分别行俯卧位和仰卧位定位扫描。在两仰卧位和俯卧位满足95%体积接受处方剂量的情况下,利用体积直方图分析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股骨头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仰卧位和俯卧位小肠、指肠、膀胱、股骨头体积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采用俯卧体位小肠的受照体积在46~320Gy剂量范围内比仰卧体位时的受照体积明显减小(P<0.05),在低剂量范围内(<10Gy)小肠的受照体积减小不明显(P>0.05)。结论子宫颈癌行IMRT时采用俯卧位能更好地保护小肠,建议对子宫颈癌行IMRT时采用俯卧位。

  • 标签: 子宫颈癌 放射疗法 体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剂量的关系,为中药超微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小柴胡汤的超微饮片及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观察其溶出度,并且对其溶出量、药剂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材经超微粉碎后化学成分保持了原药材药效物质,有效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溶出量均增加,并且超微饮片比传统饮片的药效剂量要小,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超微饮片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药超微饮片 传统饮片 药效学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造影检查对中等剂量静脉尿路显影征像。方法对500例全尿路显影满意进行介绍。结论通过高清晰数字化造影机透视摄片对全程尿路造影术、具有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诊断率。

  • 标签: X线检查 中等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过敏试验的剂量设计。方法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为供试品,设计被动过敏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肿瘤类药物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应按动物暴露剂量下的实际耐受情况,合理设计PCA试验的暴露剂量水平。

  • 标签: 被动皮肤过敏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剂量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我院儿科药品分剂量的方法,评价我院儿科药品分剂量现状,将成人药品分剂量用于儿童存在安全隐患。阐明开展儿童用药临床研究、开发儿童专用药的必要性。

  • 标签: 儿科药品 分剂量 儿童用药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用芬太尼+氯胺酮+丙泊酚。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剂量 氯胺酮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检测分析。方法对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系统基本构造进行分析。选取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于2016年1月至6月,100次剂量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剂量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比加速器校准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成加速器剂量偏差的原因包括防漏射铅板的滑动、电离室击穿、加速管更换、均整位移出现偏移、调制器稳压器损坏,剂量偏低率依次为9.8%、7.6%、4.5%、7.6%、3.2%。当剂量偏差较大时,校准系数的变化值也较大。结论由于部分部件的老化以及不易被发现的设备问题,都会影响剂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使得放射剂量与治疗方案不相符,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器 剂量监测系统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小剂量茶碱口服,n=42)与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n=4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吸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治疗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剂量 皮质类固醇 茶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与高剂量的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2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1例。予以常规剂量缬沙坦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高剂量缬沙坦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后,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Scr、GFR、24h尿蛋白以及血压统计意义产生。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高剂量缬沙坦可以将肾功能衰竭情况进行延缓,使蛋白尿进行降低,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 标签: 常规剂量 高剂量 缬沙坦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 肾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纳洛酮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昏迷清醒时间及血气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昏迷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大剂量纳洛酮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技术除了应实现精确治疗之外,临床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更为关键。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测量方法虽然在准确性方面可以符合要求,但效率较低。独立剂量算法包括深度剂量·离轴比经验模型、Clarkson积分模型、卷积以及蒙特卡罗模型,其验证方法不仅确保了精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验证效率。

  • 标签: 放射治疗 独立剂量验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