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昏迷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引起其昏迷的原因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脑血管疾病与急性中毒这三个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有80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0%,8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12例病情恶化留院观察。结论昏迷患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急救中心ICU 昏迷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86例急诊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APACHEII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结果不同APACHEII评分结果患者死亡率、阳性率和敏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而急性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昏迷患者的死亡率则相对较低,不同疾病类型患者死亡率和APACHEII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根据急诊重症患者APACHEII评分结果,制定和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死亡率的降低。

  • 标签: APACHEⅡ评分 急诊重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肺炎患者急诊救治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6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为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急诊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远远高出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肺炎患者急诊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应该加大临床实践推广力度。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临床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结果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结论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重症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急诊室后,动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选用MEWS评分对危重症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赋值,观察患者的MEWS评分、MEW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本组64例危重症患者的MEWS评分为(4.68±1.82)分。患者共6例死亡,死亡率9.38%。MEWS评分0~3分组别1例死亡;MEWS评分4~7分组别2例死亡;MEWS评分8~14分组别4例死亡。死亡组MEWS评分高于存活组MEWS评分(P<0.05)。患者MEWS评分与预后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MEWS评分用于急诊重症患者,可为患者的预后改善提供良好的参照依据。

  • 标签: MEWS评分 急诊危重症患者 临床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抢救重症多发伤患者最佳急诊处置流程方法将院前急救重症多发伤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的急诊处置流程为出诊院前急救—急诊科交接—院内急诊医护接诊——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分流到相应科室为A流程;乙组采用的急救流程为出诊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医生决定到相应检查室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分流到相应科室为B流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流程重症多发伤患者急诊诊断时间,死亡率、术前死亡率、漏诊率均低于组A流程。(P<0.05)结论重症多发伤患者急诊处置流程采用院前急救医护负责到底的模式能缩短重症多发伤的急诊诊断时间,降低总死亡率、术前死亡率和漏诊率。

  • 标签: 重症多发伤 急诊处置 流程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ICU病房工作的53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针对其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回顾分析了急诊ICU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系统深入的护理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实现了明显的改善,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实现了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结论针对急诊ICU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为患者急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

  • 标签: 急诊ICU 护理人员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急救对策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治疗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治疗方法及针对性护理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对策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的150例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创伤患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其中男性126例(84%),女性24例(16%),平均年龄42.6岁,最终在EICU死亡38例(25.3%)。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58.0%)及高处坠落(2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预计死亡风险率及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可以很好地早期识别死亡高风险创伤患者,其值越高,则患者死亡分先越高。相比之下,随着EICU住院时间的推移,患者死亡风险持续降低。结论创伤患者EICU住院早期,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患者年龄、SAPSⅡ和NISS评分来识别高死亡风险的创伤患者,给予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创伤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救治与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月-2016年6月30日期间收治入院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挑选病历资料完整的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盲选平均分法,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措施常规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并作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13/20),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传统急救措施常规性治疗配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诊救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进行急诊急救时所给予的护理措施,并探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0例因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各含20例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与不同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另外,试验组的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助于患者的日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诊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创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病患60例,按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NP(脑钠肽)为(1040.7±114.4)pg/mL,对照组为(1275.5±128.5)pg/mL。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病情,为急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左心衰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急危重症患者17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所应用的呼吸支持方式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体位应用比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应用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呼吸机给氧等应用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急诊呼吸阶梯性方法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呼吸稳定率,缩短患者呼吸复苏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传统呼吸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方法转运,同时给予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识别及针对性风险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情况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急诊重症患者转运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升接收科室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转运 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与研究。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适于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安全措施,为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择于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126名。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比较。结果实施前,护理技术风险事件发生十分频繁,患者治疗效果低下,实施后,护理技术风险时间发生率得到控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中的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多种护理技术安全风险,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其中既包括一定客观原因,同时也包括一定主观因素。只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才能够保证治疗顺利开展。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护理技术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总结无缝隙交接在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缝隙交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完善转运交接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完善设备和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保障了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及时救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缝隙 危重症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急诊处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措施,3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3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入院到检查时间和各项常规检查时间分别为(61.2±9.2)min、(14.1±3.5)min、(13.0±2.8)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有效率高达8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P<0.0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时优质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还能很好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管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方法与经验,以持续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0例与试验组40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办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基础上联合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传统组73.3%(P<0.01);两组患者死亡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管理应用于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病死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