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5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一周内进行动脉血压监测。结果5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一周内病情稳定后拔除置管,病人未出现再出血、脑梗死及并发症。结论动脉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更及时为临床提供病情依据,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特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迫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征”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迫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应有动脉迫器的护理方法800例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后应有动脉迫器止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结果动脉迫止血器止血效果达到99%(8/800),患者制动时间6-8小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穿刺点皮下血肿、感染等等。结论动脉迫器止血是有效安全的,并且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动脉压迫器 止血 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0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经气管插管常规接有呼吸机治疗,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仍给予创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应用创通气时间、整体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监护时间及整体护理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AE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住我科28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A组进行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B组进行无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24hA组呼吸频率、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B组心率有所下降,PaO2有所上升,PaCO2有所下降,B组明显不如A组。A组14例患者12例好转出院或转入普通病房,2例死亡,死亡率14.28%。B组中有3例因病情变化改为气管插管,死亡6例,死亡率42.85%。结论无创通气在使用时用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对抢救危重呼吸衰竭患者应首先使用创通气,迅速、显著的缓解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肺心病 抢救 人工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II、aVF导联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fQRS波,比较下壁与前壁、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以及下壁导联fQRS波与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下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和侧壁。在下壁导联fQRS阳性的肺栓塞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肺栓塞患者中,下壁出现fQRS波的机会较前壁和侧壁为多,且与肺动脉高压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7例采用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抢救治疗,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积极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其中53例抢救成功,4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92.9%。结论采用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给予气道、并发症等护理干预,注意撤离呼吸机时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有创性机械通气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围术期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组织代谢,准确的血红蛋白值能够有效的指导术中输血。一种新型的连续、无血红蛋白监测技术,能够在围术期指导血制品应用的合理性、规范性,减少血制品浪费,提高输血安全性,并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 标签: 输血 血红蛋白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皮康预防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鼻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100例鼻部压疮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皮肤护理,观察组患者带呼吸机前在鼻部周围贴美皮康敷料,观察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别显著,观察组患者鼻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皮康有助于预防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鼻部压疮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皮康 有创呼吸机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4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症状改善显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动脉支架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06—2011-05诊断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相当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可误诊为内外科多种疾病。晚期死亡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瘤体破裂前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超声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尽早选择联合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检查夹层动脉瘤的首选,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两种路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的临床资料,探讨经桡动脉路径的护理特点。方法将227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147例,股动脉8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不适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桡动脉途径局部疼痛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更容易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PCI。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PCI 护理
  • 简介:摘要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willis环的一种常见的变异,是指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完全或绝大部分来自同侧颈内动脉。它的存不仅使颈内动脉的供血范围增大,而且使得前后循环的软脑膜支不能吻合。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颅内动脉瘤,偏头痛及脑白质变性等许多疾病相关,本文将对其综述。

  • 标签: willis环 胚胎 大脑后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桡动脉留鞘不同处置方法对桡动脉损伤情况观察探索PCI术后桡动脉留鞘的恰当处置办法。方法选取我院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行PCI的12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培训规范》进行恰当处置PCI术后桡动脉留鞘有利于明显减少桡动脉损伤。结论由于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及手术量的增加,经桡动脉PCI术后留鞘对桡动脉损伤情况复杂,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 标签: 经桡动脉PCI术 桡动脉留鞘 恰当处置 桡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桡动脉途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心病 诊断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怀疑为肺栓塞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1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肺栓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PA的敏感性、阳性符合率以及不确定诊断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比例分别为96.0%,8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0%,84.0%;观察组和对照组肺栓塞的不确定比例分别为4.0%,8.0%。以上比较P<0.05,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特异性,肺栓塞检出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排查肺栓塞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