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监测在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剖腹结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42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2例,对照组(B组)20例。A组在麻醉开始前常规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术中持续动脉动态监测,并在麻醉开始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动脉穿刺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多次行动脉血气分析;B组实行上肢外周动脉袖带无测压,采取每隔5分钟机器自动无血压监测,当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时,可改成按需人工无血压监测,术中根据病情变化单次采动脉血气标本行动脉血气分析。两组病例术中记录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报告。结果A组在麻醉诱导、术中及术后麻醉清醒时循环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组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可以较对照组更及时发现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贫血等。结论动脉监测可以更及时动态地发现患者循环变动,而反复多次的血气分析也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内环境的变化,从而为术中的麻醉治疗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有创动脉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血气分析 结肠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与连续动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PICU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3例)。对比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时的PETCO2与动脉水平及二者间相关性。结果从5~30min,成功组患儿PETCO2、动脉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PETCO2、动脉则在心肺复苏时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动脉均比失败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不同节点PETCO2值与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结论在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上可将PETCO2、动脉作为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ICU 儿童 心肺复苏 持续呼气末CO2分压 连续有创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2例为分析对象,并根据持续ICP监测的应用与否分为监测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监测组根据ICP监测结果,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探究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意义。结果监测组患者治疗综合有效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掌握病情变化,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 标签: 有创ICP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病患60例,按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无机械通气,观察组进行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NP(脑钠肽)为(1040.7±114.4)pg/mL,对照组为(1275.5±128.5)pg/mL。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病情,为急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左心衰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方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ICU在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选择66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平均33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R、R和SPO2、左室射血分数、BNP等相关指标,治疗组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相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更为有效,使用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快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 ICU重症心力衰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收治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ICU2016年—2018年应用呼吸机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纳入研究对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诱发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例数得到严格控制。结论呼吸机是当前对ICU收治老年病患者常用治疗手段,其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有多种,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健康。

  • 标签: 有创呼吸机 下呼吸道感染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博恩富克第三代无脑水肿及颅内压检测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与影像CT表现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在神经外科领域颅内压监测的价值。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个不同时间节点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同时完善头部CT计分及临床表现GCS计分,通过比较颅内压值与CT计分、临床表现GCS计分证明其相关性,不同分组的颅内压、CT影像计分、临床GCS计分进行组间比较了解有无显著差异。结果ICP值与CT计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R=0.856、P=0.008<0.05),与GCS评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0.675,P=0.015<0.05)。不同等级的ICP(正常、轻度增高、中重度增高)与不同等级的CT计分、临床表现GC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脑水肿颅内压监测作为一种颅内压监测手段,能有效的反应颅内压变化,其简单、无、价格便宜等优点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创脑水肿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不同监测平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行肺动脉扫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运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分别在肺动脉主干、右心房、上腔静脉作为监测平面进行扫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CT值B组最高,A组最低,各组经比较均(P<0.05)。三组中B组的成功率最高。结论监测设在右心房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效果最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动脉 自动跟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性操作中非营养性吸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8年6-12月本院收入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应严格按照静脉穿刺中的要求和规定对新生儿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对新生儿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在穿刺前、穿刺时、穿刺后3min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新生儿的啼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穿刺时间、新生儿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穿刺前,两组新生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指标无显著差异,穿刺时、穿刺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观察组经皮氧饱和度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穿刺时及穿刺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性操作致疼痛中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有助于优化新生儿的心率和经皮氧饱和度,缩短啼哭时间,降低疼痛感。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新生儿 有创性操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8例,依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MR肺动脉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累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和间接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相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MSCT MR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并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9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74%>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可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床旁无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按照有无接受床旁无血流动力学监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实验组应用床旁无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对照组未应用床旁无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结果实验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6h后心率水平、血糖水平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床旁无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介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和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59.99±2.47)min、出血量(63.58±2.77)ml、术后(4.18±0.18)d恢复、住院(6.85±0.30)d、CIVIQ(76.49±2.74)分、VCSS(4.10±0.59)分、溃疡愈合率88.8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激光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促使下肢静脉功能恢复,术后康复速度快。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双源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情况。方法选择75例我院冠心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源CT检查,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结果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P>0.05),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对直径变化、膨胀性、顺应性较低,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僵硬度水平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呈现明显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升主动脉弹性予以检查,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双源CT检查 升主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关于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已达成共识,认为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植入术(TEVAR)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内科治疗。而关于TEVAR的临床疗效、最佳治疗时机以及适应症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外科的研究重点,也是制约TEVAR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研究予以分析,结合往期文献资料总结TEVAR的手术指征以及最佳治疗时机,并对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术 疗效 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主动脉瓣腱索线(Aorticvalvechordaetendineaestrand)是连于主瓣和主动脉窦壁之间的纤维带,现在主要认为它是主动脉瓣发育过程中的残留,较为罕见,临床容易对其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主瓣腱索线断裂所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瓣腱索线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窥镜微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5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12例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413例患儿实施内窥镜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疝气患儿实施内窥镜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促进患儿预后。

  • 标签: 内窥镜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诱发电位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术中监测 大脑前动脉瘤 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穿刺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微穿刺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8例患者中,有效80例,占67.8%;无效18例,占15.3%;死亡20例,占16.9%。其中,20例死亡病例中,16例死于严重并发症,4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病死率最低,与超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早的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微创穿刺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