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准备,术后重视患者体位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加强颅内高灌注症状、低血压等的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以保证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其中2例出现高血压,2例颅内高压,8例现低心率及低血压表现,1例出现脑梗,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3-10天出院。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护理 血管痉挛 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既往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21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左侧颈动脉狭窄、右侧颈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亚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亚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颈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具有相关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更具有正相关性。②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膨式/球囊扩张式支架血管内治疗48例有症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95%。结果1例术中发生同侧脑梗塞,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

  • 标签: 脑卒中 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并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内膜增厚发生率(P<0.05),且≥60岁患者的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5),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吸烟史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清晰观察颈动脉狭窄,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及吸烟史均是影响颈动脉超声表现异常的危险因素,通过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实现脑卒中前期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及早治疗。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80.5%,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所以,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成本上而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CAS的适用程度和近期获益有明显优势2。CAS术微创、安全、疗效直观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放射介入中心收治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啊,并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平均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行血管成形术,B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瘤夹闭,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比治疗疗效。结果A组出现,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再狭窄、出血以及死亡的人数均多于B组。结论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动脉狭窄度。结果手术前,研究组的颈动脉狭窄度接近术中检查结果,且手术后研究组颈动脉狭窄度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能够准确诊断出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有助于手术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今后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声像图的特点。结果150例患者中诊断结果呈阳性145例,其中144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正常5例。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且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并为其临床检测、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5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2只眼)为研究组,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记录其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对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眼部相关疾病。结果经过相关检查后,研究组52例患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其多普勒彩超结果显示,患者患侧与健侧劲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差异不明显(P>0.05);其IMT值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PSV与EDV值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多存在颈动脉狭窄,因此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与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颈动脉狭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彩超与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分别用颈动脉彩超和脑血管造影对狭窄血管的最狭窄处的直径、最狭窄处面积狭窄率、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进行测量。结果DSA对最狭窄处的直径、最狭窄处面积狭窄率、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等方面的测量均要较颈动脉彩超准确(p<0.05)。结论DS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方面要优于颈动脉彩超,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IVUS DSA 颈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病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认知需求情况。方法对200名慢性病患者发放1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慢性病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慢性病患者对掌握颈动脉狭窄知识的需求途径。结果慢性病患者中对“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方法”的得分最低,明显低于“颈动脉狭窄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颈动脉彩超对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意义”,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病患者对掌握颈动脉狭窄知识的需求途径中以“通过专家途径”比例最高,达到64%,明显高于“通过书本、报纸途径”及“通过微信、网络、多媒体途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对颈动脉狭窄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偏低,对防治知识的需求迫切,应通过社区专家培训加强慢性病患者对颈动脉狭窄防治和诊断知识的普及。

  • 标签: 社区 慢性病患者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颈部血管MRA检查,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化验,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程度,回顾性地总结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功能减退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本文应用MoCA量表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早期发现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更好地落实老年痴呆的三级预防工作。方法选取上海市瑞金医院2014年~2015年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运用MoCA认知评估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数量及百分比表示(n,%),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202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MoCA量表筛查,以得分26分为界点,发现认知功能减退者1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60例,在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0.3%。认知功能减退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减退组IM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要高于正常组。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价格相对低廉、有效的检查手段,经MoCA量表评估,在筛查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于早期认知减退患者的早期筛查能够使这部分患者从中获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收治的25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水平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临床分析。方法80例45~60岁颈动脉狭窄选择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治疗前高血压等级分为正常血压组(20例),I级高血压组(20例),II级高血压组(20例),III级高血压组(20例)。各组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植入手术均顺利。统计术后各组一周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前血压对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共78例完成试验。其中发生术后持续性低血压者共18例,正常血压组8例,I级高血压组4例,II及高血压组3例,III及高血压组3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压是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压水平越高,术后越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持续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全部人群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P<0.05)。结论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患者中,能够早期评定其新生血管血流以及微灌注状况,诊断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cy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在诊断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同数量来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同时测定血清中Hcy的含量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血管狭窄率明显较高,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也比较严重,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Hcy发生率,Hcy含量和斑块发生率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部总动脉内膜厚度为引发脑梗塞颈部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和正常人相比,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血清Hcy明显偏高,且该指标的水平和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血清Hcy 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根据脑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CRP和HCY,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侧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至中膜厚度(IMT),比较hs-CRP、HCY和IMT差异,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HCY和IMT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老年急性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在hs-CRP、HCY和IMT方面的差异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重度狭窄组hs-CRP、HCY和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健康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HCY与IMT分别呈正相关,hs-CRP、HCY越高,右侧颈动脉狭窄。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及HCY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可作为评价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hs-CRP HCY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此病主要由颈动脉疾病引起,本文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而术后对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