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在本科实施的79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43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8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一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患者,注意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降低重症瓣膜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和整理我院120例对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的收治情况,并根据治疗情况研究和总结出收治经验和结果,将这些经验和结果再用于对老年人心脏瓣膜的临床护理以及治疗上。方法通过研究,将这12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患者的临床症状、诊疗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找出可以用于老年人的心脏瓣膜临床治疗的经验和结果。结果这120例心脏瓣膜患者早期生存107例,死亡13例。随后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对出院的107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心脏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有75例,恢复至Ⅱ级的患者有9例。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大都通过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而且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病程比较长。多器官功熊衰竭以及合并其他疾病使得老年人心脏瓣膜的并发症严重,尤其是采用外科手术后。

  • 标签: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收治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心脏瓣膜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乏力等,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结果1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气短、乏力等症状是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主要依据。心电图可提供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可以帮助判断肺部淤血、胸腔积液和肺部病变的情况。

  • 标签: 心脏 瓣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探讨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对照组、下肢缺血处理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肢缺血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尿素氮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肢缺血组血肌酐在主动脉开放后48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中下肢缺血处理有一定的肾损伤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肾损伤 肾保护 下肢缺血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房颤消融手术获益最大的病例。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心胸外科行房颤射频消融+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34例,非风湿性瓣膜16例,术中消融路线相同,左心耳结扎,左房明显增大者行左房减容手术。术后常规口服可达龙6月,随访患者半年,复查心电图了解心律转归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出血,无脑梗,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14例出现房颤复发或未转复,36例恢复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为72%。随访6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患者在左房内径,瓣膜类型及房颤病程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下心脏射频消融是瓣膜置换手术中同期治疗房颤最有效方法,其成功率较高,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重庆沙坪坝地区老年性心脏瓣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60~80岁中,329例老年心脏瓣膜患者作为实验组,287例无老年心脏瓣膜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吸烟率;实验组中根据吸烟时间长短,比较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钙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吸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57%v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随吸烟时间的增加,心脏瓣膜钙化的程度增加。结论吸烟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变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与心脏瓣膜钙化程度随吸烟时间正相关。

  • 标签: 吸烟 心脏瓣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重症瓣膜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随机分为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组(n=28)和单纯顺行灌注对照组(n=28)。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首次做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ml/kg;以后每间隔30分钟,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次剂量为10ml/kg。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30min重复灌注一次。结果实验组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57%,对照组自动复跳率为3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适合于重症心脏瓣膜直视下瓣膜手术患者,能显著提高体外循环质量,增强心肌保护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风湿性心瓣膜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诊断中采用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的患者66例为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病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区间,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予以超声诊断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而予以CT诊断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异常阳性率和诊断总有效率均得以明显提升,两组比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可将诊断准确率有效提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超声检查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行高频超声的SDHVD患者38例入组观察组,38例无SDHVD患者入组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级别的心脏瓣膜和患者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瓣膜程度分级升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也随之升高,观察组管腔堵塞比例7.89%,管腔狭窄比例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HVD与CAS之间存在关系,随着心脏瓣膜程度分级升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也随之升高,所以临床中应通过进行常规CAS检测来确定SDHVD。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瓣膜变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中心衰超声指数的价值意义。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正常的4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照组,47例心脏瓣膜变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D、LV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患者心衰超声指数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估心脏瓣膜变患者整体心功能准确性可靠,临床可以将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作为评估心脏瓣膜变者整体心功能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 心脏瓣膜病变 整体心功能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变为主的心脏,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瓣膜性与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瓣膜性(对照组)和非瓣膜性(观察组)心脏心力衰竭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BNP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不同类型的心脏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的疗效,对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瓣膜性心脏病 非瓣膜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住院非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因素。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非瓣膜房颤患者160例,记录与观察不使用华法林治疗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160例患者中,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有40例,比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为住院非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住院非瓣膜房颤患者不使用华法林情况还比较常见,多与患者的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情况等有关,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护。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华法林 多因素分析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