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理护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作用显著,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避免负性情绪的负面影响,令血糖趋于稳定,应在临床层面加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 负性情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中对SASSDS评分的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3月至2022.03月,入选患者共140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70)与实验组(常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n=70)。评价两组的情绪状态,统计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经支持性心理治疗后,其SAS评分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治疗依从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用于新冠肺炎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中对SASSDS评分的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3月至2022.03月,入选患者共140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70)与实验组(常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n=70)。评价两组的情绪状态,统计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经支持性心理治疗后,其SAS评分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治疗依从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用于新冠肺炎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IV感染中对SASSDS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HIV患者5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2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收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在实施护理前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在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均有一定好转,但实验组患者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HIV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实施价值,分析其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为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所实施的不同效果,现将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70例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平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这70例均为2019年2月至12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35例接受基础护理,其余35例接受人性化护理,组别分别为对照及实验。结果 此次判定效果的标准以p值小于0.05为准,本文对比的两项观察指标的结果如下:其中SASSDS指标在护理前的p值显示大于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后的p值则显示小于0.05,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外从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对比的p值结果为小于0.05,且为实验组优,表明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轻度脑外伤手术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并评价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54例进行课题研究。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7例。在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观察不同护理配合模式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既能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又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持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手术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并评价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54例进行课题研究。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7例。在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观察不同护理配合模式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既能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又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持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手术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的同时,运用放松训练产生的综合作用,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供新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对象为4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均与2022年1月-2023年7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按照奇偶数法,以20例为一组进行均分,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放松训练进行配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心理状况(SASSDS评分)、护理满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对照组作为参照,观察组患者负性心理状况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护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期间,应用心理护理联合放松训练能够有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满足其基本的康复护理要求,值得持续研究推广。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 心理护理 放松训练 心理状态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行乙酰唑胺片治疗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本医院收治的110例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手术,n=55)、科研组(参照组基础+乙酰唑胺片,n=55),2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比较,科研组SASSDS评分更低;科研组并发症率(3.64%)低于参照组(18.18%),x2=4.5833,p=0.0322,P

  • 标签: 乙酰唑胺片 白内障 青光眼 临床疗效 S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患者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共有82例。其中41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腰硬结合麻醉进行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超声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与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疼痛评分。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就诊于本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JOA 、 VAS 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快速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加速患侧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伤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疼痛护理与心理疏导对痔疮手术患者康复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痔疮手术患者76例(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随机分为疼痛护理与心理疏导的对照组(3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8例),观察患者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痔疮手术患者疼痛护理与心理疏导,能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疼痛护理 心理疏导 痔疮手术 VAS评分
  • 简介:【摘要】实习是护理实习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必经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随着实习生的个人性格特点日益突出,对临床护理带教提出来更加严峻的挑战。[1]如何让实习生更好、更快适应临床,如何更好的因才施教成了临床实习生带教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随机抽取共计27名护理实习生,他们进行不记名入科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进行分析总结,将评估表中发现的心理情况针对性的更改教学方案。统计27名实习生出科成绩、出科教学满意对及出科SAS焦虑量表评估。结果:2021年1月至8月共计27名实习生教学满意度为100%,出科考核成绩良好,出科SAS焦虑评估平均分较前下降。现将带教方法汇报如下。

  • 标签: 急诊科 实习生 教学 焦虑自评量表
  • 简介:随着对产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前监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手段,在产前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胎心监护仪及B超了解胎儿某些生物物理活动来判断其有无急慢性缺氧及胎儿预后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胎儿宫内缺氧 生物物理评分 产前监护 急慢性缺氧 胎心监护仪 质量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于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膈肌超声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重症医学科中采取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展开对照研究,均采取床旁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膈肌厚度、双侧膈肌运动幅度、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按照撤机状态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撤机失败(11例),观察组为撤机成功(29例),分析评估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膈肌增厚率、双侧膈肌运动幅度、D-RSBI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显著,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膈肌超声评分 机械通气 撤机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到急诊护理中能够产生的积极效果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开展治疗的30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的是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是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评估分析,了解护理的质量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是比较低的,各项数据都要比对照组要优越。结论 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实施急诊患者的分级处理,能够保证抢救工作的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从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 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护理患儿45例,总有效率达93.75%;参照组的有效患儿38例,占79.1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护理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 简介:【摘要】创伤评分系统是一种将创伤数字化表述的系统,具有客观、科学的特征,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患者创伤予以评价,是保障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此,本研究着重就当前创伤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合评价,并介绍在急救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创伤评分系统 急救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干预指导效果。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中选取7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干预,比较护理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不高,仅64.10%,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达94.87%,组间比较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效果显著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患儿病情发展起到预防作用,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后分析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及 VAS评分影响。方法:从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时间内选择本院治疗的 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选择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各时间段 VAS评分与康复情况并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后,术后的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VAS评分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康复训练时间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 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在术后康复效果明显,痛感改善明显,提高恢复时间。

  • 标签: 疼痛护理 老年骨折 术后康复 V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