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不孕不育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所引起的,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以肾虚、冲任气血失调为本,湿热、邪毒、瘀血为标,虚实夹杂。在本病治疗时可挥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优势,激活机体偏低的细胞免疫,同时抑制机体过高的细胞免疫,从而提高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本病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免疫性不孕不育 中医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简介:摘要 : 引起 女 不 孕 的因素很多,其中免疫因素是导致 女 不 孕 的关键因素。 得育灵的主要成分 辅酶 Q10 、维生素 E 等 已被 证明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从而 提高生育能力等功效。因此 ,得育灵是免疫低下不孕女性的保健佳品。

  • 标签: 免疫力低下 女性不孕 得育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血促孕方对免疫不孕不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免疫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活血促孕方。结果观察组免疫抗体的转阴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促孕方对免疫不孕不育的疗效理想。

  • 标签: 活血促孕方 免疫性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继发性不孕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EMAB、AOAb、AZP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EMAB、AOAb、AZP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AB、AOAb、AZP的临床检测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性抗体 女性不孕不育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不孕不育患者,在病例选择时分别设置自然流产组、原发性不孕组和继发性不孕组,并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和抗心磷脂体(AcAb)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抗心磷脂体阳性率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抗精子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上,三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和继发性组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原发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卵巢抗体(AoAb)的对比中,原发性组高于自然流产组,两组差异显著,但是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则差异较小。结论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阳性检出率的确定,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殖免疫性抗体检测 不孕不育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助孕汤在免疫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患有免疫不孕症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助孕汤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地塞米松、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组间患者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妊娠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免疫不孕症的患者予以助孕汤治疗,临床效果理想,能使妊娠的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性不孕症 助孕汤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S)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8例免疫不孕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全部受试者的血清GAPDHS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免疫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不孕症患者的GAPDHS抗体水平为(85.2±19.4)μg/mL,健康对照者的GAPDHS抗体水平为(33.5±5.8)μg/m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女性、继发性、TAT≤8的不孕症患者相比,对应的男性、原发性、TAT>8的不孕症患者的GAPDHS抗体水平较高(P<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的血清GAPDHS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不孕症诊断的临床指标。

  • 标签: 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免疫性不孕症 TAT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针对免疫不孕症患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84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就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n=42)与治疗组(实施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n=42)的临床疗效展开优劣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相比治疗前均取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可有效治疗免疫不孕症,安全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

  • 标签: 免疫性不孕症 六味地黄汤 加减治疗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免疫不孕不育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诊的86例免疫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中西医结合(地塞米松+维生素C、E+消抗汤)治疗,后者予以常规西药(地塞米松+维生素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3.0%)比对照组患者(74.4%)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E2和FSH比本组治疗前及其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免疫不孕不育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 标签: 免疫性不孕不育 地塞米松 消抗汤
  • 简介:自身免疫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脏功能试验异常为主要表现。由于该疾病在国内较为少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病例较多。对自身免疫肝病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可防止或推迟其进入肝硬化,避免进行肝移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思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脏损伤
  • 简介:1995年Yoshida等描述了有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特征,提出了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ereatitis,AIP)或自身免疫相关胰腺炎(autoimmune—relatedpancreatitis)这一概念。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其病理学上表现为胰腺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障碍,故也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1ymphoplasmaeyticsclerosingpanereatitis)。虽然此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构成的,但是目前AIP这一名称仍然被广泛地接受。

  • 标签: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病理学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抗合剂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不孕症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方法92例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抗合剂治疗,服用1-2疗程观察2组的抗体转阴率、妊娠率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抗体转阴的患者有24例,治疗组有明显改善,有32例患者抗体转阴;其中,治疗抗体转阴并妊娠的患者有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且治疗组总有效率69.57%明显优于对照组52.17%(P<0.05)。结论消抗合剂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不孕症的疗效显著,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孕症 免疫性不孕症 抗心磷脂抗体 消抗合剂 阿司匹林 中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积极地治疗。结果针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在60例患者当中,临床治愈的有32例,治愈后并出院的有6例,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有2例患者。结论作为一种渐进性疾病,自身免疫肝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我院针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色素脱失皮肤疾病。以往的研究大多将其视为单一的皮肤病变,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各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正常人相比,白癜风患者患有甲状腺疾病、斑秃、糖尿病、系统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现就白癜风合并自身免疫共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

  • 标签: 白癜风 自身免疫性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以自身免疫肝炎为例,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肝病临床诊治研究进展。方法将我院4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诊断计分系统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诊断方法。结果观察组临床诊断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诊断计分系统方法运用于自身免疫肝病临床诊断工作中,充分满足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5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定量的患者肘静脉血并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同对照组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明显偏高,单位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明显减少,同健康人群的检验结果相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抗体检测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自身免疫肝病展开临床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方法上,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