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孤立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孤立SMA夹层的CT特征,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其中21例(21/22,95.45%)经增强CT确诊;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10.31±8.67)mm(0~32.03mm),夹层长度平均(73.37±42.69)mm(15.96-205.91mm)。按症状分组,无症状组(4例)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距离为(16.21±10.97)mm(1.00~32.03mm),有症状组(18例)平均为(9.17士6.15)mm(0~25.98mm);无症状组夹层长度平均为(34.81±44.01)mm(15.96-73.84mm),有症状组平均为(83.46±41.90)mm(26.40-205.91mm)。无症状组真腔狭窄率平均为44.16%±12.33%,有症状组为74.35%±22.37%(P=0.042)。随着夹层向SMA远、近端延展,保守治疗效果变差。结论增强CT是诊断SMA夹层的有效方法。孤立SMA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临床症状及疗效与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有关。本研究提出的新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描述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骨纤维结构不良(OFD)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临床对婴儿OFD的诊断水平,为避免临床治疗失误及降低该病变复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3例OFD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月龄1-5月,平均3月。3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做行CT检查。结果X线片显示3例患者病变均累及胫骨前缘,表现为胫骨局部膨大、胫骨弯曲变形及病变区骨皮质变薄,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其中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婴儿OFD有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对婴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诊断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婴儿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孤立肺结节中应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及CA199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病变者分为良性组,将肺癌者分为肺癌组,同时应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良性组与对照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等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组患者CA125及CA199水平与对照组、良性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肺癌组患者NSE、CEA水平相对于良性组、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NSE联合CEA检测的敏感性(77.2%)明显高于单项NSE(45.5%)、CEA(5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相对于孤立肺结节良性病变患者、正常人的CEA、NSE水平显著偏高,有利于为临床诊断孤立肺结节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NSE CEA CA125 CA199 检测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5-02
  • 简介:维甲酸受体(retinoidacidreceptors,RARs)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核内的一类受体蛋白质,它不仅参与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发育,而且与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功能密切相关。维甲酸受体β(retinoidacidreceptorβ,RAR-β)作为维甲酸中可诱导的主要亚型,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都存在维甲酸受体表达和(或)功能的改变,其中RAR-β基因的丢失或表达异常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维甲酸受体β(β,RAR-β)亚型的功能、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甲酸受体β 肿瘤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目的:结合病理表现,探讨分析纵隔神经源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纵隔神经源肿瘤患者的MS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17例纵隔神经源肿瘤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副神经节瘤1例。三类纵隔神经源肿瘤具有各自的MSCT表现特征。结论纵隔神经源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术式的选择。

  • 标签: 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组织病理学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是一组具有潜在恶性的少见肿瘤,依据临床有无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和非功能两类.MRI检查有助于非功能pNENs的术前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2例非功能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MRI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呈持续或渐进中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周边包膜中度至明显强化是非功能pNENs的特征表现,突破包膜生长或明显分叶样生长改变提示肿瘤可能具有局部侵袭生长趋势.该特征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肾移植 恶性肿瘤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功能
  • 简介: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缓解期骨髓中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locationofimmatureprecursor,ALIP)样结构及纤维增生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观察47例AML患者从初发到复发前或随访终止前不同时间点采集的骨髓切片132张,以终末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比较单位面积内“ALIP”样结构数量和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eticalinfiberdensity,RFD)在两组间的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对AML预后评估作用及二者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复发前组患者缓解期间“ALIP”样结构数量为3.46±2.71簇/mm2,初发时RFD为2.76%±1.50%,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其中“ALIP”样结构>4簇/mm2或RFD>1.68%者复发率分别高达89.5%及95.2%;“ALIP”样结构>4簇/mm2者初发时骨髓RFD为2.47%±2.48%,与“ALIP”样结构≤4簇/mm2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IP”样结构数量和对应时间点的骨髓RFD间相关系数r=0.057,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L患者骨髓“ALIP”样结构及RFD同为AML早期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但二者间并无相关,表明“ALIP”样结构的形成不依赖于骨髓纤维增生.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ALIP”样结构 纤维增生
  • 简介: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小口径聚乳酸-己内酯[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探讨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方法以P(LLA-CL)、纤维蛋白原为原料,制备小口径复合管形支架,观察支架的大体形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维结构;利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下植入试验,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结果管形支架表面呈网格状三维结构,并有大小不等、互相交通的孔隙,孔径平均直径为(4.56±1.23)μm,表面纤维平均直径(318±56)nm;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溶血率为2.87%±0.49%;细胞毒性实验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皮下植入试验显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支架炎症反应轻微,材料逐渐降解。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构建小口径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

  • 标签: 静电纺丝 管形支架 聚左旋乳酸-己内酯 纤维蛋白原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PNL)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随访时间少于2年的患者被排除。并发症、二次治疗措施和结石清除率被记录下来。肾功能的变化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确

  • 标签: 孤立肾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功能 结石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穿刺通道
  • 简介:目的快速评估达芬奇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有效和安全,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当前可得的最佳决策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CNKI、VIP、CBM、WanFangData以及专业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2年10月9日。由2位研究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基于二次研究的数据采用定性描述方法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再评价结果做出最终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结果共纳入21个研究,包括HTA7篇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14篇,涉及手术主要有前列腺根治术、子宫切除术、肾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胃底折反术。HTA和系统坪价/Meta关注的疾病不同,但结果均显示达芬奇手术系统针对不同疾病的临床有效和安个性结果有所差异。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达芬奇手术系统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过和中的转换率、失血量和输血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过程小的转换牢、失血量和输血率。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达芬奇手术系统针对不问疾病的临床有效和安全结果不一致。基于纳入的HTA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都缺乏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大多数研究基于观察研究,证据质址不离,决策并应综合证据情况审慎决策。

  • 标签: 达芬奇手术系统 安全性 有效性 快速评估 卫生技术评估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OSC)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AOSC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36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1例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AOSC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生命.在抗休克基础上需急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精心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影响,为治疗溃疡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物多样性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2 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
  • 简介:临床上将出血部位隐蔽、出血剧烈、常规鼻镜检查无法确定出血部位,而且采用普通的前鼻孔填塞或联合后鼻孔填塞无法有效止血的鼻出血称为难治鼻出血。既往常规鼻腔填塞无效者,多采用蝶腭动脉、筛前动脉、上颌动脉等动脉结扎或电凝等方法止血[2]。回顾我科收治难治鼻出血患者186例,均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用等离子联合微波成功止血,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鼻内镜 等离子 微波 鼻出血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和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1966~2013.8)、EMbase(1990~2013.8)、CNKI(1949-2013.9)、CBM(1978~2013.9)、VIP(1989-2013.8)和WanFangData(1990~2013.8),全面收集有关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比较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410例患者,其中输尿管镜组747例,后腹腔镜组6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镜组在手术成功率[OR=0.26,95%CI(O.14,O.51)]、3天结石清除率[OR=0.06,95%CI(0.03,0.11)]和1月结石清除率[OR=0.21,95%CI(0.08,0.53)]方面均低于后腹腔镜组,但在手术时间[MD=-22.35,95%CI(-35.29,-9.41)]、术后住院时间[MD=-1.84,95%CI(-3.44,-0.24)]方面优于后腹腔镜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在手术成功率、清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无优势。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报告了10例完全大血管转位矫治术后应激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后正确选用葡萄糖液体,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速度,常规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遵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积极防止再次发生高血糖反应,预防低血糖、感染等并发症。本组2例经减慢葡萄糖液体速度,血糖降至正常,8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降至正常,10例均痊愈出SICU,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血糖 新生儿 护理